我不知道我有沒有誤食過這些應該被保育的動物,但是以後我應該會認了,這些應該被保育的生物,千萬別上了餐桌。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5/4768342.shtml
|
海底殺戮 不哭泣的珍寶浩劫
|
|
|||||||
前言:墾丁國家公園核三廠出水口附近,原有兩處海域有火焰貝,較大的火焰貝紅色觸腳仍發出亮麗藍光,向遊客招手,但另一顆距岸邊不到20公尺、深約10公尺的小火焰貝,已經失蹤。 「墾丁豆丁海馬連同棲息的海扇被竊」、「珊瑚黑病集體死亡」、「海洋食物鏈亂了」、「珊瑚礁魚快被吃光」、「台東海岸面臨過度開發」…生態研究團體調查發現,南台灣海岸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海底寶貝遭不法者覬覦,強取豪奪,也剝奪南台灣的觀光生機。 南部和東部海洋,原是南台灣的觀光天堂。但海底卻上演著不見血腥的殺戮戲碼。「被害者」是珊瑚、豆丁海馬、火焰貝、珊瑚礁魚群等不會吶喊、哭泣的海中珍寶。 多年前,成群伯勞鳥因饕客的口腹之慾成為最大受害者。朗朗天空舉頭可見,現在每年伯勞、灰面鵟鷹過境,檢警都部署重兵防杜獵殺。如今,看不見的碧海之下已成海洋生態殺戮戰場,海洋保護區卻淪為紙上談兵。 屏東及台東縣海域是台灣海岸生態保育良寙的重要指標,本報關懷雙東地區海洋自然生態環境,特別以專題系列報導,希望喚起產、官、學各界及民眾重視雙東海岸生態所面臨的危機。 |
|
保護墾丁海域 應學學帛琉
|
|
||
「墾丁海域海底資源若不加強保護,在島內會輸給花東,在對岸會敗給海南島,也將落後南太平洋的帛琉。」高高屏觀光產業聯盟召集人林富男說,保護墾丁海域「不是各做各的,要大家一起來」。 台東離島海域也好不到哪裡,當地浮潛教練索鈴雄說,10年前在蘭嶼、綠島浮潛,「是魚圍著人,現在是人圍著魚」。 「潛水人士最嚮往的帛琉,人口才2萬的小國家,國民所得比不上台灣,但生態保育觀念卻遠勝過我們。」墾丁潛水教練蔡永春說,帛琉當地一家台商開的海產店因違法賣珊瑚礁魚,查獲後,老闆被關3個月,還勒令停業3個月。 「在帛琉違法釣魚,一條魚約罰新台幣500元」。屏東縣政府農業處官員說「帛琉受美式教育,人民看到違法就舉發,加上政府執法如山,海洋保護馬上見效。」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前副研究員陳正平多次到後壁湖保護區潛水。他說,後壁湖海洋保護區內,魚群越來越多,成立4年,魚群一年約增加一倍。」但出了保護區,當地潛水業者說「只能以屈指可數」來形容魚數。 在後壁湖經營浮潛的陳姓業者說,以前保護區曾游進來一條鸚哥魚,經浮潛者餵食後,長到30公分長,成為餵食區的明星,曾有多名潛水客呼朋引伴每周都來看鸚哥,日前這尾鸚哥也「失蹤」了,這批浮潛客因此不再來。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主任鄭明修說,有「水晶宮超級名模」之稱的「豆丁海馬」,當年在印尼發現後,吸引世界各國潛水客前往觀賞,一年賺進上億外匯。墾丁4年前發現豆丁海馬,估計帶來的商機,包括帶客看豆丁海馬、潛水客吃住,至少有「海角七億」,海洋珍奇資源是濱海觀光的「金雞母」。豆丁海馬遭竊,嚴重損及海中生態及觀光商機。 台東蘭嶼的浮潛教練索鈴雄說,10年前在蘭嶼浮潛,魚又大又多,現在又小又少。綠島除了海洋保護區外,成群圍著人的魚群也不多見了。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昭倫表示,台灣有許多人對海洋生態的看法,只想到海中生物的經濟價值及利潤,卻從沒想過這些生物對海洋、甚至對地球環境的影響有多大。他說,「所有生物都有其重要性」,看來很小的一個貝類或藻類,卻可能影響整片海洋的食物鏈。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