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EDU-小學篇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教部:北星明年錄取未達5% 扣補助款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嚴文廷╱台北報導】
台北市「北星計畫」昨天放榜,錄取人數只占總招生名額的2%,教育部表示,明年「北星計畫」需達5%至20%,如果達不到此目標,教育部將會扣減北市補助款。

台北市「北星計畫」免試入學方案昨天放榜,錄取人數只占總招生名額的2%,未達教育部訂定的5%至35%的目標。依據教育部規畫,高中職五專免試入學方案今明兩年是宣導期,公立高中職需提供5%到35%的名額給免試入學管道,民國101年進入擴大辦理期。

但據教育部初步統計,首度試辦的免試入學方案的總錄取人數,只占高中職五專的總招生名額的一成。

其中,台北市「北星」錄取人數,甚至不到總招生名額的2%,今天上午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引起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的關切,質問教育部要如何處置?並要求要訂出明確目標。

教育部次長陳益興表示,相信北市明年一定會達到5%的目標,如果北市明年免試名額未達5%至20%的目標,教育部將扣減北市相關補助款。

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曾燦金回應表示,北市目前已經積極規畫,除了北星計畫續辦外,還可能增加國中薦送入學等免試方案,明年國中基測前就會完成錄取作業。預計公立高中的免試名額維持在5%至20%、公立高職5%至35%、私立高中職更可能達到5%至50%之間。

他強調,北市會符合教育部所規定的比例,北市公立高中免試入學的名額,一定會高於5%的最低下限。



北星計畫/前段高中 未來須開出89名額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北星計畫今年首度舉辦,建國中學與北一女僅釋出52與44個名額,無法滿足台北市89所國中每校至少有一個名額。台北市教育局檢討試辦成果,明年考慮要求前三志願的高中參加北星計畫,各校至少要提供89個名額,滿足每所國中一個名額的均等機會。北市也不排除與新北星計畫合併舉辦,最新方案預計8月底公布。

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曾燦金表示,希望利用北星計畫,避免家長一窩蜂遷戶口至所謂的明星國中學區,讓每所國中機會均等;今年試辦後,明星高中開出的招生名額仍無法滿足北市全部的89所國中,造成建中與北一女仍需要比較排序,有些國中推薦的學生,即使是全校第一,仍沒有錄取北一女和建中的機會。

曾燦金強調,教育局考慮,要求幾所前段高中一定要開出89個名額,讓每一所國中的優秀學生都有機會錄取,不需再與其他國中的優秀學生比較成績排序。教育局目前仍在收集意見,最快8月底可望定案。

另外,北星計畫舉辦以來,大型國中家長不斷反映,一所國中僅能提出10個申請名額,對大型國中不公平。曾燦金也表示,未來要按學校人數比例推薦一定人數,或維持目前每校10人,教育局還會再評估。

曾燦金進一步強調,由於高中免試入學計畫是教育部既定政策,台北縣也有新北星計畫,未來是否合併辦理,教育局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北星計畫預計5月6日至7日開始受理複查作業,錄取的學生必須於10日上午9時至11時持報到通知單與切結書到錄取學校報到,並於6月18日前向錄取學校繳交畢業證書。如果想要放棄錄取資格,必須於5月13日下午4時前填妥「放棄錄取資格聲明書」,到錄取學校辦理手續,未辦理放棄者,不得參加其他入學管道。



「免試管道 偏遠學生壓力少了」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今年擴大高中職五專免試入學方案缺額高達近4萬人,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表示,免試入學方案今年首度上路,雖然缺額不少,但對偏鄉離島國中生,確實發揮減輕升學壓力的功能,例如澎湖地區高中職透過免試管道,已招到五成學生。

據教育部統計,今年推動免試入學成效最好的是澎湖,總共提供五成招生名額給國中生申請免試入學,五成都已招滿,金門也錄取三分之一的招生名額。張明文表示,這減輕不少考生拚基測考試的壓力。

由於免試管道的招生名額,是從申請入學管道提撥,但招生缺額只能回流至二次基測後的登記分發管道,台北市國中家長聯合會總會長陳慶祥指出,今年北星缺額1095人,等於占去1095個申請入學的名額,這樣一來,與教育部原本期待多數考生考完一次基測就盡量申請入學的目標,背道而馳。

張明文表示,教育部將通盤檢討今年實施的優缺點,做出周延、妥善的配套改善,例如競爭激烈的公立高中,應提供免試名額給弱勢學生,提交升學制度審議委員會去討論。



北星放榜 13國中打出全壘打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首度實施的北星計畫今天放榜,共計有840名學生報名,錄取553人。其中政大附中競爭最激烈,53人報名,只錄取10人,錄取率僅18.8%;師大附中錄取36人,也有77人報名 另外,56所高中職參加北星計畫,釋出招生名額,但其中24所高中職,沒有國中生報名,育成高中是其中唯一的公立高中。

由於高中釋出的名額稀少,有些國中申請策略成功,讓推薦的10名學生全部錄取北星計畫,共計有13所學校打出全壘打,包括蘭州、雙園及福安15人全上,信義國中、南港高中附設國中部、北投國中都是10人全上。

而北星計畫原希望偏遠小型國中都有機會考上建中、北一女,但據承辦學校大直高中統計,有些小校擔心頂尖高中競爭激烈,因此刻意避開申請這些學校,例如雙園國中成績最突出的學生,便改推薦中山女高,放棄建中與北一女。

北星計畫承辦學校大直高中統計,幾所熱門高中依舊競爭激烈,包括政大附中、師大附中等校錄取率都不到5成。大直高中校長楊世瑞分析,中崙高中因為開出名額僅20名,異軍突起,吸引43個人報名,錄取率僅46%,比較令人意外。

報名申請建國中學、北一女、中山女高及師大附中等校的人數,都超過70人。楊世瑞分析,北市共有89所國中,但並非每校都推薦一個學生申請建中,顯示國中「有做功課」,不願意讓第一名的學生都挑戰建中或北一女,畢竟這兩所學校分別只開出52及46個名額,如果每所國中都推薦,一定會有人落榜。

台北市福安國中推薦10個學生參加北星計畫、5個學生參加特殊產業需求類科,今天15人全都上榜。該校校長施俞旭就分析,能「打出全壘打」,是因校方之前沙盤推演,先研究每個學生的PR值,再協調學生填志願。他強調,如果學生程度不足,硬著頭皮申請建中,對學生不見得是好事,考量適性學習,才是最高策略。

大直高中也公布建中與北一女的排序結果。想要利用北星計畫錄取北一女,除了在校總平均成績是前1%外,第二順位國文科也要排名前1%,第三順位數學也要4%,比到第四順位英文5%才有錄取機會。另外,建中也比序也相當激烈,全校排名一定要1%,在第二順位的數學1%才決定錄取順序。



北星計畫/前段高中 未來須開出89名額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北星計畫今年首度舉辦,建國中學與北一女僅釋出52與44個名額,無法滿足台北市89所國中每校至少有一個名額。台北市教育局檢討試辦成果,明年考慮要求前三志願的高中參加北星計畫,各校至少要提供89個名額,滿足每所國中一個名額的均等機會。北市也不排除與新北星計畫合併舉辦,最新方案預計8月底公布。

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曾燦金表示,希望利用北星計畫,避免家長一窩蜂遷戶口至所謂的明星國中學區,讓每所國中機會均等;今年試辦後,明星高中開出的招生名額仍無法滿足北市全部的89所國中,造成建中與北一女仍需要比較排序,有些國中推薦的學生,即使是全校第一,仍沒有錄取北一女和建中的機會。

曾燦金強調,教育局考慮,要求幾所前段高中一定要開出89個名額,讓每一所國中的優秀學生都有機會錄取,不需再與其他國中的優秀學生比較成績排序。教育局目前仍在收集意見,最快8月底可望定案。

另外,北星計畫舉辦以來,大型國中家長不斷反映,一所國中僅能提出10個申請名額,對大型國中不公平。曾燦金也表示,未來要按學校人數比例推薦一定人數,或維持目前每校10人,教育局還會再評估。

曾燦金進一步強調,由於高中免試入學計畫是教育部既定政策,台北縣也有新北星計畫,未來是否合併辦理,教育局不排除任何可能性。

北星計畫預計5月6日至7日開始受理複查作業,錄取的學生必須於10日上午9時至11時持報到通知單與切結書到錄取學校報到,並於6月18日前向錄取學校繳交畢業證書。如果想要放棄錄取資格,必須於5月13日下午4時前填妥「放棄錄取資格聲明書」,到錄取學校辦理手續,未辦理放棄者,不得參加其他入學管道。



補習班 向小六生招手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小六學生還有一個多月才畢業,坊間已有補習班開「北星免試升學」班,向小六生招生。 記者王彩鸝/攝影
首度實施的台北市「北星計畫」後天(5日)才要放榜,坊間已有補習班打著「北星計畫免試入學」的招生廣告,向小六生招手。

補習班的招生廣告還標榜「北星計畫,我們最懂」,向國小六生喊話說,「今年的暑假,請給自己一個最棒的禮物」、「讓我們熱血唸書吧」。

今年小六升國一的學生,三年後國中畢業時,正好是趕上兩項重要升學制度改變的關鍵期,一個是101學年度開始,國中基測由目前的可報考兩次,整併為只辦理一次;另一個是教育部擴大免試入學方案,也預定於101學年度進入「擴大辦理期」,屆時公立高中免試入學名額增至四成以上、公立高職六成以上、公私立五專及私立高中職七成。

但教育政策的變革,也成為補習班的招生噱頭。台北市國中家長聯合會總會長陳慶祥勸告小六家長,「不要被補習班的招生廣告誤導!」

陳慶祥指出,今年北星計畫每所國中最多只有10個名額,畢業生多達一、兩千人的大型國中,也只有10名可以免試升高中職。他認為,「北星計畫」不是升高中職的主流管道,小六學生沒有必要為此犧牲童年最後一個夏天,提早進補習班拚在校成績。

教育部中教司長張明文也呼籲家長要「信任制度」,不要相信補習班的信口開河。他表示,擴大免試入學方案就是要減輕學生的考試壓力,今年辦理完畢後,會進一步檢討、修正。

他強調,今年小六畢業生三年後參加免試入學方案,不一定要採計在校成績,即使採計也不會全部採計。



北星 看得到、吃不到?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台北報導】

台北市的北星計畫,今年第一次舉辦,北市高中職共開出1648個名額給國三學生申請,但北市有89所公私立國中,教育局限定每校最多推薦10人申請北星,僅890人,即使最後全數錄取,也會出現超過700個缺額,最後仍會回流到國中基測,不少家長頻頻質疑,名額這麼多卻只讓每所國中推薦10名,北星計畫根本是「看得到、吃不到」,完全沒有免試入學的美意。

齊頭名額 「對大型國中不公」

台北市教育局每次舉辦北星計畫及北北基聯測說明會,都有家長抱怨每所國中只能推薦10個名額太少,希望能按照學校人數比例分配名額。台北市教師會理事吳明從認為,齊頭式規定每所國中只有10個名額,對競爭激烈的大型國中並不公平。教師會建議教育局,明年改成按照學校人數比例分配。

找一堆學校陪榜?

也有國中教務主任認為,北星雖宣稱開放各國中成績40%的學生申請高中,但國中前40%的學生參加基測,都能考上公立高中,為什麼要透過北星計畫免試入學私立或後段高中職?在誘因不足的情況下,今年的北星只是找來一堆學校陪榜,失去原本免試入學的用意。

景興國中教務主任卓意翔分析,按照北星計畫的名額分配,高中職有1648個名額,但今年國中卻只限定推薦890人,一定會出現缺額。他建議,明年應該放寬成績前40%才能參加的限制,讓更多中後段的學生可以選擇私校或公立高中職,避免出現過多缺額。

北星計畫尚未開放報名已經引起家長與老師的埋怨,對此,台北市教育局副局長曾燦金表示,當初為了維持品質,又兼顧弱勢國中的情況下,限定國中在校成績前40%的學生才能參加,並要求每所高中職僅能開放5%的名額,未來如果各界有放寬的建議,北星計畫結束後,會召開檢討會議,將納入各界意見。



北星計畫/家長轟:大餅看得到吃不到
【聯合晚報╱記者王彩鸝╱台北報導】

「北星計畫畫大餅,看得到吃不到…」,台北市教育局今天公布北星計畫簡單,並先向台北市各國中家長會長簡報北星計畫招生方式,但家長砲聲隆隆,認為計畫上路太倉促、不公平。

北市教育局今天在向各國中家長會長簡報北星招生計畫後,接著舉辦座談會,永吉國中家長會長徐秉璋說,大型國中校排前1%的學生有10人,將造成這10人就國中第一天入學開始就天天競爭,壓力不但沒減少,反而加重。

針對北星計畫不招轉學生,徐秉璋也認為不公平,斷絕台商子弟轉回台北讀書的權益。芳和國中家長會長林瑞芳認為北星計畫仍是「擇優錄取」,畫了一個大餅,但很多人吃不到。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ART_ID=225993
如何搶救孩子的學習動機
孩子對學習沒有熱情,覺得自己不夠好,家長、老師如何破除教育迷思,幫助孩子重拾學習動機,找回自信?
【文/楊俐容;採訪整理/江美滿】 

 

我想先從兩個例子說起。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在他的回憶錄《旁觀者》裡,懷念他小四的導師愛莎小姐和蘇菲小姐,認為她們是他畢生唯二的一流老師。小四那一年,杜拉克的爸爸因為杜拉克的字始終沒有改進,被校長兼導師請到學校懇談,「我知道您之所以讓彼得從公立學校轉到這兒就讀,是因為他的字一直寫不好。到現在,他的字還是沒有改進,恐怕以後也不會。我建議您──現在就為他申請進入中學就讀。」老師知道小杜拉克的能力不在寫字,主動勸家長不用浪費時間在不可能改變的事情上。但導師發現杜拉克的早慧,勸家長應讓杜拉克跳級升學。

 

第二個例子是發生在我家小女兒身上。我小女兒是個左撇子,字寫得不是很好。剛升小三時,新老師對孩子非常和善,唯獨因重視書寫,當孩子字寫得不夠端正時,老師會要求訂正或重寫。大約開學兩個星期後,我女兒給老師寫了一封信,「老師,我是一個很喜歡學習的小孩。我字寫得不好看是事實,但如果我的字沒有寫錯,也沒寫超過格子,可不可以拜託你不要叫我訂正?你給我的分數差一點沒關係,但是如果必須一直訂正,我就會失去學習的樂趣。」她的老師不僅回應,「妳的學習動機比較重要,妳還是保持學習樂趣好了。」也隨即調整了對孩子習字的要求。

 

彼得‧杜拉克認為所謂的良師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發掘學生的長處與弱點,並能為學生規劃目標,甚至訂定學習方法幫助學生發揮長處而不受弱點的牽制。彼得‧杜拉克的導師能看到孩子的個別狀態,有彈性的調整課程進度,扮演主動者的角色,實屬難得。第二個案例的導師雖然是個被動者,但當孩子提出問題時,他願意聆聽,進行調整,也非常可貴。

 

破除迷思,建立共識

 

然而現在的教育現場,並非每位老師都能做到這樣,除了受制於大班教學的因素外,家長與老師對於教育普遍的迷思,才是根本的問題。唯有破除迷思,才能建立共識,為孩子提供更人性、更個別化的教育環境。

 

目前的教育,普遍存在四種迷思。

 

一、「愈挫愈勇」的迷思

 

心理學家契克森米哈賴 (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心流(Mind Flow)概念。他發現,合乎產生心流經驗的學習,會帶給學習者極大的滿足感,並樂此不疲。

 

很多老師以為,他必須不斷出艱難的題目,讓學生不易得高分,學生才會努力。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一個實力八十分的孩子,你訂九十分的目標,他很樂意,因為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可是如果一個孩子只有四十分的能力,你老給他一百分的目標,他做不到,就會選擇放棄。

 

台灣某明星高中的數學成績一向以「開根號乘以十」來計算;換言之,學生只要考三十六分,就代表及格。有必要嗎?這些孩子已經是最頂尖的,如果老師用心教了,孩子也夠努力,考三十六分就已經達到這個階段的及格標準,為何不給六十分。許多人認為,孩子要愈挫才會愈勇。這不全然對。只有對自己有足夠自信,然後挑戰適合的目標,孩子才會愈挫愈勇,否則就愈挫愈糟。高中成績不堪入目,最終卻可以考上國立大學,給孩子那樣的分數到底有什麼意義?

 

很多孩子上了大學或到了職場,對學習既不感興趣也沒有信心,為國高中的一路挫敗,付出很大的代價。

老師能夠了解孩子的能力,給予合宜的挑戰,才能引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也就是說,若希望孩子體會學習的樂趣,找到挑戰和能力的黃金比例是其中最重要的關鍵。

 

師生關係在國中階段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在青春期都有這樣的經驗,我喜歡這個老師,欣賞這個老師,這科就學得好。當孩子覺得自己某些條件和老師相似時,就會不自覺得模仿老師。典範的作用需要幾個條件的支持,包括喜歡、相似、可達成。缺乏這些條件,孩子不會產生「我心嚮往之」的動力。「有為者亦若是」,是知道自己有可能達到那裡,才可能發出的宏願。

 

要加強孩子的學習動機,老師授課的內容應與生活及未來連結。許多國高中孩子讀書讀得很痛苦,因為學習內容包含許多「抽象概念」。雖然有少數孩子資賦優異,很快體會到純學術的樂趣,但多數孩子是沒辦法的。如果知識、考試題目,無法連結到生活;或者孩子不了解目前所學與未來有什麼關係,就會覺得學這些東西沒有意義。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09年12月;訂閱親子天下紙本雜誌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http://mag.udn.com/mag/newsstand/storypage.jsp?f_MAIN_ID=378&f_SUB_ID=3744&f_ART_ID=225991
王文華:如何讓孩子自動自發寫功課
寫功課常讓孩子痛苦,家長更苦惱。趁早建立孩子寫作業的模式,善用計時器,養成好習慣,適時放手,親子關係再也也不緊繃。
【作者/王文華】

 

上了一天班好累,回家打開門,赫然發現孩子賴在沙發上扮毛毛蟲。

 

「作業呢?寫好了嗎?」

 

「沒~有~」

 

長長的尾音,滿滿的不耐。

 

你呢,心頭無名火起:「還沒寫完?快去寫呀!」

「好啦~」毛毛蟲處於冬眠狀態,尾音愈拉愈長,身體動也不動。

 

終於,在你忍無可忍,破口大罵後,孩子百般不願的進到書房,開始與作業長期抗戰。

 

等到華燈初上,你已整治妥當一桌美味佳肴,進到書房看看孩子,作業寫了多少? 

 

「嗯~嗯~」

孩子吱吱唔唔,連正眼都不敢瞧你一眼,你將聯絡簿拿來一看,天哪,四項作業只寫半樣,那半樣還是錯字連篇……

 

每天每天,都要和孩子這樣奮戰嗎?

 

如果孩子不能自動自發寫作業,親子相處,只剩下作業的拉鋸戰,親子關係怎麼和諧呢?

 

別傷腦筋,我們來想想方法:

 

培養自動自發習慣要趁早

 

 

如果你家孩子,現在還是幼稚園、低年級,恭喜你,你還有幾年的親子甜蜜時光,要好好把握。

 

趁這幾年的黃金時光,孩子的功課量還不重,你可以籌備一個打造完美小孩的計畫。

孩子放學回家,招呼他,洗個手,弄盤水果、點心,陪他坐下來看看功課是什麼。你的笑容要甜美,點心要好吃,更重要的是,讀書寫字的氛圍要足夠,讓孩子明白: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寫功課。

 

愈早陪讀,孩子愈早養成自己寫功課的習慣;愈早下工夫,他長大後依賴你的機會就愈少。

 

書房最好有窗,光線要明亮,寫功課時,放點輕柔音樂,書桌上,只留下作業,書架上,擺滿孩子愛讀的書。

 

低年級孩子的功課不多,很快就能寫完。即使五分鐘完成作業,你最好再揀本好書讀給他聽,儘量讓孩子維持回家有三十分鐘坐在書桌前的習慣。

 

遇到不懂的功課,陪著孩子找工具書,和他討論。總而言之,在孩子習慣養成前,你得讓他練習「遇到困難時,我可以得到哪些協助的方法」。

 

寫字的筆順對不對?看書的距離對不對?如何整理書包,怎樣打電話請教老師或同學?

 

還有寫作業的態度好不好?是一次解決一項作業?還是每樣作業都想摸,最後什麼都沒做好?

 

習慣養成階段,你要辛苦一點,等孩子建立好習慣,態度對了,你就會很輕鬆了。

 

【完整內容請見《親子天下》2009年12月;訂閱親子天下紙本雜誌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