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熟人?其實寧願不熟!﹝上﹞
這是一個故事,真人真事,關於親情、友情與投資,有空的朋友可以耐心看下去。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買過投資型保單,這個從三年多前開始熱賣的商品,是結合了保單跟投資的方式,保戶可以自己選擇標的,很像是保戶自己當保險金的操盤人。有比較多的自主權,但是相對的在台灣這個相對比較不講究專業的社會,投資型保單的盲點也是不少。
J的母親(往後簡稱J媽)是國泰人壽的保戶,替J及兄弟姊妹各買了兩三張保單,當全台灣媒體沒有多少人在講醫療險的年代,J媽就幫子女買了兩個單位的醫療險,不是J媽對保險很有研究,而是因為J爸有位朋友的太太(往後簡稱保媽)在國泰當業務員。這位保媽,對於產品不是很有研究,對於保戶也沒有很照顧,憑藉著老交情以及鋼鐵般的臉皮,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J媽與保媽還有一層不同的交情,保媽的兒子小時候很皮,所以就認J爸J媽當作乾爸乾媽,這孩子長大了也倒乖,節日到了也懂得噓寒問暖,叫乾爸乾媽也叫得親熱,兩家人似乎挺投緣,偶而還會吃吃飯、聚聚餐。
唯一的缺點就是保媽很喜歡要J媽買一些保媽自己都不是很了解的商品,而且往往都很急,打來就說:
「親家啊,我這個月還差一點業績耶,可不可以幫忙一下?」保媽問
「你可不可以讓我了解一下產品啊?」J媽似乎有點疑慮,因為以前買過不少產品了,怎麼保媽還一直推銷。
「相信我,沒問題的啦,我都幫你研究過了。」保媽似乎很急。
「可是.....」J媽還是覺得怪怪的。
「好了好了,別再可是了,我明天就把申請書送過去讓你簽名。」保媽不愧是高明的業務,懂得迅速結案、收網。
J媽就在這樣的模式下,買了不少產品,對於內容也是似懂非懂,遑論有專業人士幫忙做保單校正,上面的狀況應該在很多家庭都曾經發生過,十幾、二十年前,哪一個國泰媽媽、新光阿姨不是這樣"拉保險"的?雖然J爸跟保媽的丈夫是好友,但是對於自己太太跟保媽買這麼多保險,也不是很認同,覺得保媽很勢利。因為保媽往往都是有事情要幫忙才會聯絡,平時大概就是透過自己兒子,送送小禮物給乾爸乾媽,維繫一下情感,隨著時間慢慢過去,友情似乎也慢慢淡了,但是保媽依舊把"親家親家"掛在嘴邊。
隨著兩家孩子長大,J媽已經退休,保媽也慢慢想要退出國泰媽媽的行列,準備當阿嬤了。幾年前,投資型保單的熱潮,國泰人壽並沒有跟上,推出的產品也比別家慢,當然這跟國泰喜歡賣傳統壽險或是年金險有關,保媽在國泰混了幾十年,早已賺的飽飽的,快要退休的她,也在公司的政策轉彎下,賣起了投資型保單,撈起最後一票。這麼好的商品,保媽怎麼會忘了J媽哩?
於是J媽就在不了解什麼是乙型投資型保單的狀況下,買了這張保單,J媽只知道這張保單連結多檔基金,她挑了幾檔看起來還不錯的標的,用女兒的名字買了這張保單,進場投資了。2004~2007年,恰巧是國際股市的大多頭,J媽在2006年進場,這張保單也有不錯的帳面收益。時間到了2007年11月,國際股市情況有些翻轉了,在美國聯準會降低存款準備率之後,國際股市邁入熊市。J曾經提醒母親,看起來有獲利,應該要先獲利了結,但是投資型保單初期的投入成本頗高,這點讓保媽有點疑慮,這兩年來危險保費、手續費也都在扣,這些都是成本,看起來似乎得要"從長計議"。就這樣考慮了大半年,2008年延續2007的熊市,次級房貸風暴、油價逼近150元、企業獲利衰退,J媽也因此在帳面獲利上少賺不少,而且有一件事更讓J媽有些不高興,就是保媽似乎在服務態度上,不積極到了有點離譜的程度。而且J媽也發現,保媽打電話來往往都是推銷產品,鮮少是為了服務打來。 (待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詞解釋
投資型保單:
結合投資與保險,以國內投資型保單為例,投資標的主要是國內外的基金。正常的做法,業務員會先問客戶是要以投資為主,還是以保障為主。再進一步幫客戶規劃,不過國內有些業務員好像連這點也講不清楚。
投資型保單的優點:
一、投資型保單的保費可以當作抵稅依據。
每人每年24000元。
二、節省贈與稅與遺產稅。
要保人得將比較大筆的金額放入投資型保單中,以節省贈與稅與遺產稅。這種情形比較常見於甲型投資型保單。
三、投資型保單轉換標的可免手續費。
一年約有4次到12次不等,視保險公司規定。
四、投資型保單可以選擇多筆標的。
比起一般基金來說,較能分散風險。
五、彌補壽險金額不足。
年金險或是壽險的保費比較高的原因在於,保險金的準備是一定要提列的,但是一般投資型保單的保障是可以變動的,所以可以用較為便宜的價格做到較高的壽險額度。(這個費用其實就藏在危險保費中。)
六、有效控制投資。
這點有點像是落實民法裡面的防不孝條款,要保人(父母)可以隨時更改保單的受益人,所以子女未必可以獲得父母留下的財產。
投資型保單的缺點:
一、初始費用率高
包含手續費、危險保費、帳戶管理費、初始費用比率。
二、贖回後、再投入的成本高。
三、獲利侵蝕問題
年紀越長,危險保費的金額越大,有可能會吃掉獲利。
四、保險業務選擇基金能力參差不齊。
並不是每個保險業務都很專業,可以把標的搞得很清楚,保險業務的主要職責是為公司賣保險,把服務掛在嘴邊,但是又真的有做到的人,似乎不是這麼多,尤其是早期的保險業務,搞不好那些標的性質都不是很清楚。
乙型投資型保單:
乙型投資型保單,最主要的特性是,身故理賠金額為,帳戶價值+保險額度。
比起純投資的甲型,乙型多了一些保障,甲型幾乎可以說是純投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詞解釋
投資型保單:
結合投資與保險,以國內投資型保單為例,投資標的主要是國內外的基金。正常的做法,業務員會先問客戶是要以投資為主,還是以保障為主。再進一步幫客戶規劃,不過國內有些業務員好像連這點也講不清楚。
投資型保單的優點:
一、投資型保單的保費可以當作抵稅依據。
每人每年24000元。
二、節省贈與稅與遺產稅。
要保人得將比較大筆的金額放入投資型保單中,以節省贈與稅與遺產稅。這種情形比較常見於甲型投資型保單。
三、投資型保單轉換標的可免手續費。
一年約有4次到12次不等,視保險公司規定。
四、投資型保單可以選擇多筆標的。
比起一般基金來說,較能分散風險。
五、彌補壽險金額不足。
年金險或是壽險的保費比較高的原因在於,保險金的準備是一定要提列的,但是一般投資型保單的保障是可以變動的,所以可以用較為便宜的價格做到較高的壽險額度。(這個費用其實就藏在危險保費中。)
六、有效控制投資。
這點有點像是落實民法裡面的防不孝條款,要保人(父母)可以隨時更改保單的受益人,所以子女未必可以獲得父母留下的財產。
投資型保單的缺點:
一、初始費用率高
包含手續費、危險保費、帳戶管理費、初始費用比率。
二、贖回後、再投入的成本高。
三、獲利侵蝕問題
年紀越長,危險保費的金額越大,有可能會吃掉獲利。
四、保險業務選擇基金能力參差不齊。
並不是每個保險業務都很專業,可以把標的搞得很清楚,保險業務的主要職責是為公司賣保險,把服務掛在嘴邊,但是又真的有做到的人,似乎不是這麼多,尤其是早期的保險業務,搞不好那些標的性質都不是很清楚。
乙型投資型保單:
乙型投資型保單,最主要的特性是,身故理賠金額為,帳戶價值+保險額度。
比起純投資的甲型,乙型多了一些保障,甲型幾乎可以說是純投資。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