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很難自己理財,所以常常就把辛苦賺來的錢,交給別人管。
上班族很難自己照顧小孩,如果小孩的祖父母也沒辦法幫忙照顧,年幼的小孩只好請保母長時間照顧。
我們往往將最重要、最該小心處理的人生重要資產交給別人照顧。失去主控權的結果,有時就是永遠失去了。
辛苦一點,孩子自己照顧(別讓人帶24小時的);勤勞一點,理財可以自己來(別輕易相信理專的話術)。這兩種"照顧"其實有一致性,都可以單純一點、簡單一點。過於相信別人,永遠都是"被詐騙的候選人"。
報導指出,彭日成經營的PEM集團(Private Equity Management Group)從2004年起,透過台中商業銀行、永豐金控、華南金控與一家渣打銀行的子公司,吸金達數億美元。PEM網站上載明的台灣辦事處是ERM Resource Ltd.,在台灣經濟部商業司登記資料為英屬維京群島商宜恩財富管理公司。
PEM在北京、上海、台北都有設點。上海辦事處名為保盛豐投資諮詢有限公司。華爾街日報報導,彭日成只從華人圈獲取資金。彭日成拒絕華爾街日報訪問,PEM發言人說,「大多數」指控都是子虛烏有。
PEM刊登的彭日成履歷指出,他從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取得商學碩士(MBA),現在管理40億美元規模的私募基金,並曾擔任摩根史坦利資深副總裁。加州大學校方紀錄顯示一位Danny Pang僅就讀一學期,沒有取得任何學位。摩根史坦利表示查無此人的就職紀錄。PEM網站現在僅剩首頁,彭日成履歷的網頁已無法查詢。
PEM前總經理亞鮑卡(Nasar Aboubakare)說,彭日成2007年向他透露龐氏騙局(老鼠會)。PEM的一項業務是以折價收購老人的保單,等老人過世後取得保險金。但由於老人愈活愈久,投資目標無法達成,彭日成告訴亞鮑卡,公司要拿新投資人的錢支付舊投資人的收益。
PEM募得資金用於投資分時度假村和其他美國資產,彭日成常向投資人出示這些資產的保險文件以取信。亞鮑卡出示兩份保單,一份保單的保額為3160萬美元,另一份則在彭日成示意下改成1億800萬美元。
彭日成曾任職於創投業鈺豐投資公司(Sky Capital),創辦人兼執行長徐克宇說,彭日成在1997年6月竊取300萬美元後,公司開除他。但徐克宇隨後致信華爾街日報說,彭日成是「自願離職」。
華爾街日報說,PEM曾出價50萬美元請舉發彭日成的亞鮑卡阻止華爾街日報刊登報導,但遭亞鮑卡拒絕。
亞鮑卡與兩位與彭日成共事的合夥人說,彭日成經常到台灣招募投資人,赴台時通常住晶華國際酒店總統套房,經常召妓。PEM發言人否認這些說法。
台裔彭日成 學經歷攏是假
![]() |
加州保盛豐集團創辦人、美籍台裔商人彭日成(Danny Pang),涉嫌以俗稱「老鼠會」的「龐氏騙局」詐騙台灣投資人,與前那斯達克交易所主席馬多夫手法相似,成為台灣版的馬多夫。(取自網路) |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pr/30/today-fo4.htm
加州保盛豐集團創辦人、美籍台裔商人彭日成(Danny Pang),涉嫌以俗稱「老鼠會」的「龐氏騙局」詐騙台灣投資人,與前那斯達克交易所主席馬多夫手法相似,成為台灣版的馬多夫。
率先揭發彭日成詐騙案的是華爾街日報,根據該報報導,彭日成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出生於台灣,母親家族經營家具製造事業,家境富裕,他年紀輕輕就前往美國,成為小留學生。
彭日成為何能詐騙這麼多投資人?主要因為他平日穿著昂貴西裝,進出都是高級旅館,並在自傳中捏造傲人的成功故事—由台灣移民至美國,取得企管碩士學位,曾在華爾街投資銀行任職,他還聲稱與商界名人、前美國國防部長卡路奇及前馬丁洛克希德公司執行長奧古斯丁合創基金公司。
保盛豐集團前總經理阿布巴卡爾表示:「彭日成在與人見第一次面時,就會讓人深信不疑。」
但根據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紀錄,彭日成只有在一九八六年夏天就學一個暑假,根本沒有取得學位的紀錄,因此彭聲稱擁有該校學士和企管碩士學位,明顯不實。
彭日成也自稱,曾任摩根士丹利資深副總裁和資深科技併購顧問,但摩根士丹利表示,沒有彭受聘的紀錄,彭也提不出證明。(編譯盧永山)
保母曾做CPR 竟壓到吐血
|
![]() |
||||||
|
||||||
警方查出陳泳安、盧怡珊發現女嬰沒有呼吸時,曾按壓女嬰胸口做CPR(心肺復甦術)急救,但可能因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用力不當,反而將女嬰壓到吐血和嘔吐;檢方將查明是否因此導致女嬰死亡。 警方研判,極可能是陳泳安睡著後沒注意,女嬰不慎被棉被悶住或遭陳壓到口鼻窒息死亡,但也可能和兩人壓到吐血的不當急救有關。 警方調查,陳泳安與呂姓女嬰同睡,四月廿八日凌晨五點多,盧怡珊起床要幫女嬰餵奶,發現女嬰沒有動靜,身體冰冷,急忙叫醒丈夫;兩人慌張不知所措,急急忙忙想幫女嬰做CPR,但壓了女嬰胸口幾下,女嬰竟吐出血來,並夾帶嘔吐物,兩人再仔細察看,確定女嬰已經斷氣。 陳泳安、盧怡珊說,因為他們都是通緝犯,又不知女嬰死因,一時害怕才決定先「藏屍」;為防屍體腐爛發出臭味,在幫女嬰穿好衣服後,用大賣場購物袋包裹塞到冰箱冷凍庫冰存。 四月廿九日,盧怡珊為防東窗事發後身分曝光,即以雙方契約書有誤為由,到女嬰媽媽上班的地方取走契約書,並搬到新租的延平北路住處。
盧怡珊供稱,她從事保母工作兩年,帶過十個小孩,呂姓女嬰是在三月廿四日交給她帶,一個月保母費一萬兩千元;女嬰媽媽因一度沒有工作,在她家分租一個房間,加收房租三千元,住了兩周順便陪女嬰,後來在樹林市找到作業員的工作才搬走。 【記者陳志豪/台北報導】台北市政府社會局科長張美美表示,現行法令並未規定幫人帶小孩要有證照,導致保母素質參差不齊,建議中央修改「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落實證照托嬰制度。 社會局多年前結合民間團體成立「社區保母系統」及北市兒童托育資源中心,協助家長媒介合適的保母及托育機構,可以讓父母覺得安心些。
|
可憐女嬰 像冰棒一樣
|
![]() |
||
|
||
通緝犯陳泳安、盧怡珊夫婦受雇照顧女嬰死亡案,檢方發現,陳泳安夫婦在裝屍的收納箱上貼字條,提醒女嬰父母「周一是女嬰頭七」,而夫婦倆就在昨天女嬰頭七日落網。檢方相驗發現,女嬰屍體「像冰棒一樣」,疑已冰凍多日,下周一解剖。 檢方查出,陳泳安、盧怡珊夫婦沒有保母證照,陳在北檢有偽造文書通緝、士檢有竊盜通緝,而盧女在北檢也有偽造文書、詐欺、竊盜通緝、士檢還有竊盜案一萬元罰金的執行通緝,簡直是「六條通」夫妻檔。 據查,陳姓夫婦有兩個小孩,還托育三個小孩,且托育廿四小時收費僅一萬五千元,比市價需兩萬元以上便宜。檢方發現,托育的三個小孩,一個自己睡,一個睡嬰兒床,死者則和陳姓夫婦一家四口擠一張床。 根據相驗,女嬰疑因長期遭冰凍,即使前晚十時檢方相驗時仍像「冰棒」一樣,手腳僵直無法挪動。 檢警判斷,女嬰起碼被放置在塑膠收納箱十六個小時,懷疑女嬰可能在上個月廿八日死亡後,一直擺在冰箱冷凍室。 從外觀來看,女嬰並沒有外傷,而且口鼻乾淨,沒有疑似溢奶情況,檢方下周將解剖調查。 另外,盧怡珊在網路上自稱「盧老師」張貼保母廣告,有網友早在一年多前爆料,指「自稱『盧老師』全名『盧怡珊』的保母是通緝犯,千萬不可雇用」。 網友指出,她從網路找到保母『盧怡珊』到府服務,三個月內卻偷竊她家財物約十八萬元,盧婦的老公還是共犯;後來東窗事發,兩人假裝後悔,還保證限期償還,最後逃之夭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