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是蓋的,老美兩天就用完了週一的漲幅,連帶亞股重感冒。
  老美啊老美,這波金融災難大到不能收拾的戲碼,到底怎麼做才會看到結束哩?



道瓊跌點史上第2大 美股↓733.08點

儘管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工業化國家聯手推出雄心勃勃的救市計畫,但是一系列令人失望的經濟報告與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對經濟前景的負面評論,使得投資者進一步相信經濟將難以避免衰退而拋售股票,導致全球大多數股市15日再次崩跌,華爾街三大指數跌幅都超過7%,凸顯經濟面臨的困境。

道瓊指數重挫733.08點或7.87%,以8577.91點收盤;史坦普500指數劇跌90.17點或9.03% ,以907.84點收盤;那斯達克市場綜合指數暴跌150.68點或8.47%,至1628.33點收盤。道指和史坦普指數跌幅均為1987年10月股市崩盤來最大,道瓊指數跌點則是史上第二大。

全球主要各國政府聯手拯救金融市場,華爾街股市曾暫短反彈回升,13日創下936點的單日上升紀錄,但最近兩交易日走低,道指漲點已經損失殆盡。那指11%的升幅則完全消失。

道指最近23個交易日,總共出現20次一百點以上跌勢。

歐本海默公司分析師惠特尼指出,美國政府為穩定全美主要銀行挹注2500億美元的計畫不是「萬靈藥」,一直在困境中掙扎的金融股應聲暴跌。專家表示,即使金融系統可能恢復正常,但經濟卻難不會如此,將繼續面臨其他問題的挑戰。

全美9月零售大幅下跌為股市跌勢定下基調。美國商務部報告,9月零售業銷售量下跌1.2%,超出分析師預期的一倍多。另外,聯準會褐皮書報告說,12個都會區的支出下跌與商家對經濟前景更加悲觀。而柏南克有關經濟將因為癱瘓的信用市場而面臨「巨大威脅」以及復甦「不會很快出現」的評論猶如火上加油,將股市進一步推入崩跌的火坑。

【2008/10/1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日股早盤暴跌10% 韓元直線墜落11%

金融風暴在稍稍停歇一兩天後,16日變本加厲地把亞洲股、匯市捲入更黑暗的深淵。東京股市早盤暴跌10%,韓元兌美元匯價更一度直線墜落11%,創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深跌幅。

東京日經股價指數早盤最深曾狂瀉10%,上午盤暴跌911.91點或9.55%,收8,635.56點。MSCI亞太指數上午11點時大跌5.9%,報89.51點。

東京MU投資公司策略師森川宏說:「投資人仍對全球衰退心懷畏懼,我們寧可等待,或許得等到明年再進行新的投資。」

標準普爾公司15日以債務融通能力吃緊為由,表示可能降低南韓的國民銀行與另六家金融機構的債信評等。韓元16日上午演出恐慌殺出行情,匯價一度暴趺到1,399.95韓元兌1美元,跌幅高達11%,是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來僅見。中午時匯率回升到1,317.8韓元兌1美元,跌幅仍深達6%;韓元匯率今年來暴跌29%。

首爾股市的Kospi指數一度暴跌7.6%,中午的指數報1,245.94點,跌幅仍達7%。香港恆生指數中午時重挫7.3%,上海CSI 300指數跌3.92% ,上海B股大跌5.36%。

【2008/10/1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股災又一波!歐股慘!新興市場更慘!

全球政府合力挹注2兆美元紓困銀行業的壯舉,似乎無助提振投資者的信心,好不容易連漲三日的歐洲股市15日普遍暴跌近7%。新興市場災情更慘,巴西股市暴跌11%,俄羅斯跌逾9%。

根據彭博資訊的調查,投資人對世界經濟的信心10月已沉淪到空前低谷,悲觀主義瀰漫全球股市。加上15日公布的美國零售業銷售重挫,英國失業率也攀到兩年來最高峰,導致各地股市15日都跟著美股一起陷落。

倫敦股市的FTSE 100指數收盤時暴跌7.2%,歐洲經濟火車頭德國的DAX股價指數重挫6.5%,金屬業重鎮ThyssenKrupp股價急瀉11%,西門子集團也暴跌9.4%。法國的CAC指數大跌6.8%,具指標意義的泛歐道瓊Stoxx 600指數也萎縮6.5%。

蘇黎世的Julius Baer公司證券分析師葛提克說:「全球經濟明年已沒有什麼成長前景可言,這才是市場最擔憂的事。至於企業獲利的惡化,則還有漫漫長路要走。」

油價連番重挫嚴重打擊俄羅斯股市,俄羅斯最大石油公司Rosneft收盤大跌6.6%,排名第二的Lukoil跌幅深達12%,莫斯科股市的Micex指數重挫8.7%收盤,以美元報價的RTS指數更陷落達9.3%。

和俄羅斯同列金磚四國的巴西股市,在貨幣與商品行情攜手沉淪的雙重打擊下,15日出現十年來最深的跌幅。聖保羅股市的Bovespa指數暴跌4,736.01點或11%,以36,833.02點收盤。此外,墨西哥股市也大跌5%,MSCI拉丁美洲指數更直線墜落14%。全球最大鐵礦砂供應商淡水河谷公司股價暴跌15%,創1994 年以來最大跌幅,巴西國有石油公司股價也大跌12%。

【2008/10/1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柏南克暗示聯準會將再降息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15日表示美國經濟將陷入長時期困境,言下似乎暗示聯準會28-29日會議可能再度降息。
路透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主席柏南克15日警告,雖然全世界協力想穩定金融市場,美國經濟仍將陷入一段長時期的困境,而聯準會也在考慮更積極地干預資產泡沫的問題。

柏南克在紐約經濟俱樂部演說時表示,即使金融市場能按照希望逐漸穩定下來,「較全面的復甦也不會立即出現」。他說,由於世界經濟走下坡,「我們的出口銷售很可能會跟著減慢」。路透報導說,由於柏南克強調經濟下跌的風險,市場認為聯準會本月28、29日開會時,應該還會再降息。

他說,勞工、房屋業與信用市場都需要一段時間才會復原,而消費者支出與企業投資則依舊虛弱。不過,隨著油價最近幾周的大幅挫跌,通貨膨脹似乎已經「穩定下來或消褪」。穩定的物價與普遍的低迷景氣,可能會抑制通膨,也抵消部分的問題。

柏南克說:「雖然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也有更艱難的局面橫在眼前,但我相信靠著固有的強健體質,以及當前推動的各項措施的援助,美國經濟終將帶著嶄新的活力走出這個階段。」

柏南克指出,政府官員應該檢討要如何透過監督與利率政策,將房屋業、股市與其他資產泡沫的「危險現象」降到最低,以免金融體系與經濟隨著泡沫的破滅而沉淪。

這些評論意味柏南克在積極平息當前金融風暴的同時,也在策畫鞏固金融監督的方案。他說,決策者將對「過度的財務槓桿操作」強硬回應,重視金融穩定在經濟分析中的分量,並探討各種方法,強化複雜的衍生性證券交易系統。

柏南克在答覆聽眾發問時說,美國銀行業可能已過度集中在少數幾家公司,以致有「大到不能聽任倒閉」、否則會拖垮市場的嚴重問題。他說:「有太多的公司對整個體系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2008/10/1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不是學會計的,但是相信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修正準則這種事情,發生在現在,應該都是病急亂投醫的做法。修正以後,在這一季的損失就在財報上看不到了,因為看不到,所以金融股體質就變好了嗎?就可以投資了嗎?答案應該很清楚。

  不能再說下去了,再多講會當成擾亂金融。這年頭怪事特別多。在自己部落格寫寫東西,搞不好都會被視為禿鷹。我不是禿鷹,我是肉到不能再肉的"肉雞"。金管會阿珠姐,我是您的粉絲,台股肯定明年上三萬點,後年飆上五萬點.....





馬上跟進》上季股債損失 准暫不列帳

在金管會指示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昨(15)日開會決定,將跟進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作法,第三季財報將允許列在「交易目的」項下的金融資產,重新分類到「非交易目的」,以減緩金融海嘯衝擊,但限股票及債券,衍生性金融商品不在內。

此外,我國尚未納入34號公報以公平價值評估損失的銀行放款及應收款,在這波金融風暴衝擊下,銀行公會也希望實施時間往後延到民國100年以後,金管會已列入評估。

IASB14日發布新的會計準則,允許金融資產重分類後,金管會立即請會計研究基金會昨天開會討論,並決定跟進。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今(16)日將開會,修改公報,因需經三讀等程序,為使這項措施趕快敲定,必要時由金管會先發布函令,在今天宣布,讓上市櫃公司在公布第三季財報時就能有所遵循。

金管會官員表示,昨天會中已敲定公報修正方向,跟進IASB作法,同意金融資產重新分類,從「交易目的」項下改列其他項目,但限於股票及債券,衍生性金融商品則未放寬。實施時間則追溯到7月,換言之,從第三季財報就可適用。

官員表示,重新分類是有條件的,如必須是極少特殊情況下才允許,因金融市場動盪,IASB已將第三季視為符合這項特殊情況,至於第四季是否符合,屆時可能要再看IASB的認定,我國也會儘量與國際接軌。

除此,重新分類後,還必須在財報的附註欄中揭露,讓投資人清楚看到。

目前34號公報不允許企業任意更改會計項目,掛在「交易目的」項下,就不能改掛到其他項目,否則就有操縱損益嫌疑,這次同意重新分類,將掛在「交易目的」項下的金融資產,改列「非交易目的」,如「備供出售」或「持有至到期」後,金融業在這波金融海嘯中龐大的投資損失,就可以暫時不列入損益表,大幅減輕虧損壓力。

此外,IASB對於銀行放款及應收款,早已列入34號公報範圍,為與國際接軌,會計研究基金會原本打算明年開始,將我國銀行放款及應收款納入適用對象,一旦納入,銀行正常放款也要提損失準備,勢必衝擊盈餘。

銀行公會理事長張秀蓮說,不只銀行電腦系統需要時間調整,銀行也希望能等金融市場更加穩定後再實施。金管會高層表示,目前確定明年不會實施,但要延到多久,金管會會再評估。

【記者吳碧娥/台北報導】金管會昨(15)日宣布跟進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B)作法,有條件放寬34號公報規定,金融資產損失暫可不列帳,會計師肯定金管會作法符合國際趨勢,且能短期解決投資人的恐慌,是目前股市救急的必要作法。

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金融行業負責會計師方燕玲指出,34號公報原本嚴格規定,金融資產在入帳後不得重分類到其他科目,現在可以有條件重分類至其他金融資產科目,例如股權商品可重分類至「備供出售」,債務商品則可視持有目的不同,可能會重分類至「備供出售」、「無活絡市場之債務商品投資」或「持有至到期之金融商品」。她認為財務會計準則和國際接軌是必然的趨勢,金管會勢必得跟進。

 


【2008/10/1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時空已變 又端走味老酒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2/4559107.shtml

全球的金融海嘯深不見底,台灣經濟前景也還烏雲罩頂,此時政府高層面對國際金融市場自由派與干預派論證的趨勢,看著這屆新出爐的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美國經濟學者克魯曼的主張, 卻還執著端出「亞太金融中心」、金融自由化象徵的金融特區等大餅,這有如走味老酒裝在新瓶中,不小心,過度發酵的酒精是會傷胃的。

看著香港、愛爾蘭近十年創造的金融美景,重新執政的國民黨財經班底,難忘過去「美好的夢想」,重新拿出壓箱寶,力推「亞太金融中心」。只是時空環境早非當初,冰島、杜拜舉債硬撐出自由化國際化虛幻的教訓在眼前,推動自由開放財經政策的蕭萬長、邱正雄等老臣,在降稅、鬆綁法規外,恐怕要先回答以下問題。

首先,台灣的金融機構的競爭力,足以承擔開疆闢土的重責嗎? 如果金融機構還在國內存、放款的老路數打轉,無法創新求變,拓展市場,如何吸引資金流在國內,甚至引進外資? 民間的競爭能力還有大段距離,政府的監理能力又精進多少? 金融監理無法同步,縱使引進外資,又能提供何種保障與管理?

蕭萬長等人老愛拿愛爾蘭為師,但是愛爾蘭的成功絕對不只降租稅、鬆法令,而是健全國家財政、降低負債在先,才有餘力打造吸引外資的環境。台灣呢?中央負債急劇增加,地方政府每天向中央要錢,中央只能一再舉債度日,何來資金投資改善國內軟硬體環境。

再談最令廠商詬病的政府行政效率,只會讓人打要打退堂鼓。且租稅減免、法令鬆綁都不難,其他國家都可以跟進,台灣不見得有獨有優勢。

台灣政府面對這波海外延燒的大火,已經跌撞不已,每天看股市臉色辦事的日子還不知道何時結束,此時再推「亞太金融中心」,準備好了嗎?

【2008/10/1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盧森堡、愛爾蘭 歐第二大境外金融中心

盧森堡的金融業產值占全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0%以上,從事金融業的人民占全國就業人口的17%,並貢獻40%的稅收。多數銀行都是外資擁有,並積極參與外國的交易案。

盧森堡在2006年底時,是世界排名第八的金融中心,在全球的市占率是3.9%,有來自世界各地的154家銀行在當地設行。在當地設行的金融機構以德國的45家排第一,來自其他歐洲國家的銀行共110家,遠超過非歐洲地區的銀行。

愛爾蘭1987年在都柏林設立功能有如「境外」發展特區的國際金融服務中心 (IFSC)後,已迅速成為僅次於盧森堡的歐洲第二大境外金融中心。

最近15年來,愛爾蘭成功地吸引眾多國際金融服務公司前來設立營運據點,目前全球前50大金融機構中,逾半在愛爾蘭設有辦事處或分支,獲准在IFSC營運的國際機構更多達430 家以上。IFSC的雇員超過1.1萬人,管理的資產總額在2004年6月時達7680億美元。到2005年10月底時,獲得核准的基金共有3683檔。

【2008/10/1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本主義被美國人玩到過火,發展到盡頭,竟然發現馬克思先生正站在燈火闌珊處,捧腹大笑......

  美、歐、亞股一天的暴漲,不過就是暴跌後的反彈。空方慢慢獲利了結,不代表全世界又已經步入多頭軌道了。別忘記,衰退早已在下一站等著上車了。這場世紀大戲真的還有得演。



美股一夕驚醒 創史上單日最大漲點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4557581.shtml

才經歷史上災情最慘一周,華爾街股市13日絕地大逆轉,道瓊工業指數暴漲936.42點或11.08%,以9387.61點收盤,創史上最大單日漲點及1933年以來單日最大漲幅,收復上周半數失土,市場從極度恐慌與沒信心一夕回神。

絕地逆轉 一舉收復9000點關卡

13日之前道指已連續8天重挫,共跌落創紀錄2400點,上周共跌1870點,最慘時上周五盤中一度跌至7800點,今天不但穩住8000點,且一舉收復9000點關卡,二個交易日急跌暴漲差距約1500點,起伏之劇創歷史紀錄,也反映近日市場情緒極端化及金融風暴的殺傷力。

13日為美國哥倫布國定假日,股市開盤,但債市休市,且投資人因長周末而未全員到齊,因此市場大漲代表性可能不足,是否確定回穩、尋得股市底部,或反彈僅曇花一現,須隨後幾天測試才得知,但之前創紀錄重挫災情,至少暫緩解。

13日股市一開盤道指即勁升400點,此後一路上揚,午盤衝破9000點大關後更樂觀,尾盤趁勝追擊,收盤爆升936點,輕易超越千禧年網路股火紅時漲499點舊紀錄;法人重視的市場指標史坦普500種股票指數揚104.13點或11.58%,以1003.35點收盤,重回1000點大關;科技股指標那斯達克市場綜合指數漲194.74點或11.81%,以1844.25點作收。

台積電、友達光電、聯電ADR漲逾5%

台灣在華爾街上市的台積電、友達光電、聯電等約十家企業ADR,都漲逾5%,其中聯電大漲29%最耀眼;道瓊工業指數30個成份股中19支漲逾10%, 以通用汽車升33%一支獨秀。

觸發13日華爾街及歐洲股市大漲主因,為布希政府宣佈加速推動七千億美元金融紓困案,購銀行股權以緩解信用緊繃;歐洲央行也積極紓困,擬挹注銀行資金二兆美元,力圖紓緩信用緊繃;加上週末全球主要經濟體堅定承諾聯手救市,使華爾街相信,金融危機確有可能緩和,過去一週極度悲觀與無信心,戲劇性反轉,帶動買盤,股市勁揚。

8天大屠殺 跌幅超過大蕭條時代

華爾街股市上周慘遭屠殺,上週一失守萬點大關,上週四不保9000點關卡,週五盤中一度跌破8000點大關,所幸尾盤拉抬,最後以8451.19點收盤,結束歷史性一週交易,暫守住8000點關卡。

道指上周五個交易日共跌約1870點或18%,跌幅超過1933年經濟大蕭條時所創紀錄;加上再前一周失土,道指已連八市下挫,共跌約2400點或22%,為史上連八市最大跌點與跌幅,遭逢前所未有特大風暴。

【2008/10/1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美注資9大銀行 2500億美元

歐洲國家以1.1兆歐元 (台幣48.8兆)救銀行後,消息人士透露,美國政府計畫動用2500億美元 (台幣8.09兆)購買數千家銀行的股權,並提供銀行所急需的資金。2500億美元資金其中半數將用來購買美國九大銀行的股份。

美國財政部長寶森13日下午召集國內九大銀行的負責人,和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柏南克等官員在財政部開會,討論擴大8000億美元的紓困計畫,以對銀行體系提供更多的保護。財政部原先只計畫購買銀行的不良資產。

美國總統布希定台灣時間14日晚上8時5分宣布入股計畫內容。華爾街股市在台灣晚上9時半開盤,道瓊指數13日已大漲936點。

消息人士說,官方最初會購入九間大銀行的股權,包括花旗、富國、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和摩根士丹利,然後擴及其他銀行。美國政府對大型銀行購入的是永久優先股,不會稀釋現有普通股的權益。

彭博社報導,消息人士說,寶森並未給銀行是否接受官方入股的權利,按照紓困方案,所有銀行的主管薪酬必須受到管控。紐約時報報導,寶森告訴與會銀行高層,為了美國金融系統好,他們必須接受「官方投資」。

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也將對銀行間的拆款提供保險三年,但會收保險費。這將有助幾乎停滯的銀行拆借解凍。

消息人士說,FDIC也將仿照歐洲全額保障存款的行動,解除存款保險的25萬美元上限,全面保障沒有利息的銀行存款 (通常為企業存款)。如此一來,企業就不用把存款分成幾部分搬來搬去,以確保每筆錢都獲得25萬美元保障額度。

美國政府不打算注資給外國銀行;寶森並未討論是否會注資給國內較小的地區銀行,例如National City。

美國「RBC資本市場公司」銀行分析師卡西迪說,美國政府決定採取非常措施 (do something drastic),這正是非常做法。

國會的民主黨議員雖然支持寶森擴大紓困計畫,但抱怨沒有足夠的附帶條件。國會兩院聯合經濟委員會主席舒默說,政府應該只買同意停止支付股息的金融機構股權、嚴格限制金融機構主管酬勞,並禁止他們使用不當的投資策略。

【2008/10/1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冷眼集》國有化 美不能說的禁忌

美國金融危機遲早會告一段落,但不論何時結束,這場危機對美國而言都是一個新紀元的開始。布希政府決定直接入股美國九大銀行,顯示美國政策的大轉彎,和英國、歐洲同一步調,但在其他國家政府直接入股稱為「國有化計畫」,但在崇尚資本主義的美國,就怕染上社會主義的色彩,「國有化」是說不得的禁忌。

之前美國財政部長寶森一直走吸收銀行壞資產的路線,但不論政府出什麼招,市場似乎都無動於衷,直到歐洲各國央行13日打開金庫,準備和聯準會一起無限制挹注市場,全球股市才高唱快樂頌。

英國首相布朗13日宣布以370億英鎊,買進蘇格蘭皇家銀行等三大銀行持股,將其部分國有化。政府為注資定出條件,包括要求銀行將企業貸款額度維持在去年水準、限制管理層的薪酬分紅、政府並對銀行董事會成員的委任擁有決定權。

這次金融風暴,讓支持率低迷的布朗谷底翻身,直接注資銀行的救市方案獲各方喝采。除了冰島準備接管國內所有銀行外,德國、英國、比利時和義大利至少都有一家銀行被政府買斷。

反觀寶森,則因為擔心把銀行國有化,有違自由市場原則,決定不救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讓金融海嘯一發難收拾,如今仍不得不追隨布朗的腳步,以直接注資銀行的方式救市。

麻省理工學院史隆管理學院經濟學家強森說:「把政府入股方案披上檯面雖然吻合實際,但在美國決不能提『國有化』這個名詞。在法國可以,在美國萬萬不可。」

不過美國政府對金融界的態度已經轉變,寶森召集九大銀行執行長開會,據報導,這些CEO是「奉令」出席,美國政府決定出資1000多億美元入股,九大銀行不見得都願意賤賣股票,也只得不甘不願的接受。

亞洲華爾街日報由卡拉貝爾撰寫的專文指出,從二次世界戰結束到現在的這60多年來,美國一直是全球資本和資本主義的中心,今後美國將無法唯我獨尊。

在過去的五年裡,數兆美元的財富從美國和歐洲轉移到亞洲、中東和俄羅斯,但美國金融機構依然擺出全球領袖的架勢,中國、中東、印度、巴西和其他地區雖然日益富足,仍依賴著華爾街的專業知識、敏銳視角和建議。所有大筆交易幾乎都和美國銀行或者華爾街融資脫不關係,而今這種情況一去不復返。隨著美國政府注資救市,象徵一個時代的終結。

【2008/10/1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歐美走回頭路 台灣寶貴一課

歐美金融遊戲玩得太過火,將全球捲入金融海嘯浪頭中,現在歐美政府改弦更張,準備由國家資金入股銀行,讓銀行體質大翻轉,隱約得見「國有化」的回頭路。台灣在應變金融風暴帶來的股災之際,應對金融自由化有更深的檢視與反省,建構亞太金融中心的思維,更要以此為戒。

英政府明快 歐美股市叫好

美國政府費了好大力氣,才讓國會通過的8千億美元紓困方案,只處理銀行不良資產,結果股市完全不領情。英國政府一出手,推出的是370億元英鎊入主三大銀行,由於政府資金購買銀行股份,讓銀行「部分國有化」,除了可以保證存款安全外,更可以提供銀行流動資金,確保市場資金不被凍結,結果歐美各股市以狂漲表達肯定,如今連美國政府都考慮跟進入股銀行。

公營行庫 成資金避風港

在此同時,台灣的公營行庫也在這波金融風暴中,成了眾多存款戶的「避風港」,嚐到「鹹魚翻生」的威風。難道過去學者專家高喊的「金融國際化」、「自由化」,已經成了「票房毒藥」?

從這一波金融風暴來看,有問題的顯然不是「自由化」,而是金融遊戲規則的鬆散與貪婪。金融自由化,代表的是金融運作的開放與多元,絕非毫無止盡的槓桿操作,更非將風險控管放空。全球現在延燒的金融大火,火種是金融機構過度操作,賺取暴利,星星之火所以燎原,則是政府的長期放縱。

趁機體檢金融機構體質

台灣因為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腳步不夠快,因此金融機構災情不重,正面來看,躲過一劫,卻不代表金融機構體質夠強。台灣金融機構同質性過高,規模過小,競爭力不足的問題依舊,金融機構與關係企業的循私放貸、轉投資槓桿操作等,都是台灣金融競爭評比難以傲人的原因。

金管會該反省監理能力

金管會目前全力推動台灣成為「亞太金融中心」,首重吸引外資,成為全球籌資中心,但是冰島瀕臨破產原因之一,也與當初大引外資有關,金管會悶著頭推動政策之際,恐怕更要回頭檢討自己的金融監理能力。當各國政府啟動銀行紓困,忙著為眼前危機滅火時,金管會更應看看別人,想想自己的路該怎麼走。

【2008/10/14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海盜船每15~20分鐘就有一班,不過形式大不相同,有的外觀真的像是海盜船,有的比較像遊湖船。



祺祺的湖邊七號。



等船的時間,我們也沒閑著,拍拍孩子的笑容,正好打發時間。





海賊船碼頭


很多人都想要當海賊。


看到沒?手腳快的人已經登上瞭望台了。


船上風景不錯。








我們搭船只搭了一會兒就要下船了。
離開碼頭後,前往下一站──箱根神社。


有一輛大遊覽車擋住正面了,所以只能拍拍側面。


導遊推薦這邊的麻糬一定要嚐一下。


一份麻糬的價錢並不貴。


不過份量不少,大家分食一下比較不容易吃太撐。


  導遊伯伯說這一家店的老闆,原本是日本某大銀行的高階主管,放棄了高薪,只為追求較有品質的生活。看來老闆應該是"慢活與樂活"的實踐者。



箱根神社內也有巨木。


從階梯往下拍鳥居。


神社內觀光客相當多。


據說以前在日本,飯匙公會是神社的捐獻者。


求籤的人也不少,畫面右邊的是一百元一個籤,左邊是兩百元一個籤,差別在於兩百元的有小小紀念品。


神社附近大多都有酒的贊助商,早上的明治神宮也有。



離開箱根神社,今天還有最後一個行程要去──和平公園。



這是和平公園的大鐘,祈求人們記取戰爭的教訓。
但是當初建造公園的人可能不會知道,現在的戰爭型態已經演變為金融大戰。


天氣好的時候,在和平公園可以遠眺富士山,看來我們的運氣不錯。


放晴了,妹妹也很高興的下車玩耍。



雖說是靜態的行程,但是看到舒適的床,瞌睡蟲就來了。


兩個小朋友的睡姿,都是呈"大"字型。


妹妹,該起床囉,第四天我們又要回東京了。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歐洲有冰島,亞洲看來也有國家被火星人攻擊了。
南韓現在正在死守,目前的外匯存底有2397億美元,但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大約有2100億美元,令人擔心南韓瀕臨破產邊緣。




韓執政黨發起全民存美元運動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4556072.shtml
就是要美元!韓元不斷貶值,南韓外匯銀行遭遇美元流動性問題。
美聯社

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南韓銀行和企業出現「美元枯竭」現象,繼南韓總統李明博呼籲「不要搶購美元」之後,執政黨大國家黨日前進一步提議全國上下發起「美元籌措運動」。

韓元兌美元匯率上周跌到十年低點後,南韓總統李明博警告,企業和投資人如果企圖趁金融市場動盪時投機獲利,政府不會坐視,金融主管單位也將對異常貨幣交易進行管制。

大國家黨代表朴熺太則向韓聯社表示,企業和國民應把閒置的美元存到銀行,提高銀行的美元儲備。他說:「現在應該進一步把放在家裡的美元拿出來,這才是克服金融危機、發揚愛國心的好辦法。」

朴熺太指出,這個想法曾在黨最高委員會上討論過兩次。南韓過去發生金融危機時,全國「美元籌措運動」成為克服危機的心理支柱;現在最大問題是面對危機的心態,美元籌措運動希望民眾自動參與。

對此,南韓網友有人激烈地指責政府是要人民當冤大頭,也有人要求李明博以身作則,等總統先變賣家產並上交美元後再說。也有人則認為這不失為克服危機的好辦法,大家應該共體艱,減少出國旅遊。

同時,南韓財長姜萬洙利用赴華盛頓參加G20財政部長會議,和日本財務兼金融大臣中川昭會談,雙方同意催生亞洲的多邊貨幣交換(currency swap)機制。

姜萬洙並在G20會上表示,發達國家進行的貨幣交換對象,應包括南韓等新興市場國家。南韓媒體報導,姜萬洙曾向美國聯準會要求貨幣互換,但美方對此項提議表示為難。

貨幣互換是指發生緊急情況時,國家間交換貨幣,如果南韓和美國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就可以在外匯流動性資金不足時給美國韓元後得到美元。

亞洲13國財長5月已經同意設立金額至少800億美元的外匯基金,以備於此地區再次爆發金融危機時使用,日韓兩國財長此次同意加緊將此計畫付諸實行。

【2008/10/1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李明博喊話:錢在國內花

全球金融危機情勢難料,南韓總統李明博今天開始,每周一將在透過早晨全國廣播節目「你好,我是總統」,向民眾喊話,他強調信賴是突破困境的最重要條件,政府將謹慎應對,並會如實告地向國民告知應對內容。

根據韓聯社報導,李明博上午就國內外金融危機表示,「我的人生信念是,下雨時不搶走雨傘。金融部門必須對有望轉虧為盈的企業積極提供幫助。」

李明博的上述發言被認為,為了避免金融風暴造成的企業周轉不靈,和因此出現大量失業等困境,金融部門有必要對企業積極提供幫助。

李明博並在今天的廣播演說中表示:「本年度經常收支逆差將達100億美元左右,情況並不樂觀,但只要減少10%的支出,就有可能避免經常帳赤字。民眾若能減少海外消費,同時提高在國內的消費,就可以大幅推動國內經濟。」

【2008/10/1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看問題》韓元大貶 美元流不動

美國金融風暴影響全世界,韓元兌美元一年來貶值三成多,是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上周一度逼近1500韓元兌一美元,創亞洲金融風暴來新低。在外資撤走、國內企業囤積美元的情況下,美元流動性發生嚴重短缺。

由於南韓重度依賴對外國市場借款以帶動成長,使南韓比其他國家更容易遭到全球流動緊縮的衝擊。自從美國爆發次級房貸風暴以來,韓元不斷下跌,不僅一年之內貶掉三成,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的當天的貶幅更高達12.22%。

企業死抱 沒人願拋售美元

過去四個以來,外國投資者在南韓股市拋售了147億美元的股票,轉而購買美元以轉至海外。南韓出口企業則在匯率不斷下跌的情況下唯恐外匯資金困難,因此死抱美元。

受雷曼兄弟破產等影響,海外資金市場凍結,美元益發不足,市場只有想要購買美元的人,幾乎沒有人願意拋售美元,外匯市場因為美元枯竭而沒有交易,韓元匯率雪上加霜,南韓商業銀行的外匯交易室仿佛回到了1997年金融風暴時期。

去年9月首爾外匯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00億美元左右,今年9 月底規模只有72億美元,一度減少至48億美元。

但受原油和原料價格上漲的影響,煉油公司等進口企業的美元需求比去年大幅增加;中小出口企業則因無法買到購買原料所需的美元,而急得捶胸頓足。

政府釋出150億美元仍未解決

南韓政府日前釋出150億美元,仍未解決美元短缺問題。財長姜萬洙已要求商業銀行出售國外資產,把外幣存款匯回國內以保持外匯流動性,目前他在美國華盛頓參加G20會議,將轉往紐約,希望遊說花旗和高盛等美國主要銀行,擴大對南韓銀行的信用融通。

南韓目前的外匯存底有2397億美元,而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大約有2100億美元,令人擔心南韓瀕臨破產邊緣。

南韓三星電子和浦項鋼鐵上周響應政府呼籲,曾向市場拋售數億美元,以挽救韓元頹勢,主要券商也聯合宣布,限制出售國外金融商品,以紓解韓元壓力。

【2008/10/13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人喜愛生魚片、壽司是有名的。不過在台灣,偶爾吃吃也是不錯的,常常吃握壽司,大概在餐飲上的花費會是相當驚人的。如果覺得握壽司、生魚片太貴,散壽司(生魚片蓋飯)倒是個不錯的選擇,像是一份定食,比起握壽司來說,當然散壽司份量是比較足的,整碗吃起來不會有吃不飽的感覺。



  比起單點的握壽司,散壽司的多樣性的確是一大優點,一碗壽司飯上面舖著滿滿的新鮮生魚片,的確讓人食指大動。





近拍照可以看到魚肉的晶瑩剔透,醃漬得恰到好處的鮭魚卵,都是碗內的主角。




吃完這一碗,大概所有的煩惱都可以暫時忘記吧,價位公道的散壽司,大概會是這段時間低調奢華的不錯選擇。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火星人進攻地球了嗎?




銀行擴張信用 外債高舉讓冰島富裕榮景不再

(2008/10/16 00:49)

冰島股市在暫停交易3個交易日後,14日重新開盤,沒想到一路狂跌,跌幅高達77%,冰島目前已經向俄羅斯,緊急貸款40億歐元(約新台幣1760億元),希望能度過全國瀕臨破產的危機,這個曾經極為富裕的北歐小國,因為榮景不再,民眾可能得再度捲起衣袖,藉由捕撈漁獲來圖溫飽了。

風景秀麗的冰島,現在正面臨嚴重的破產危機,股市在休市3天後開盤,結果卻是一路重挫達77%,民眾信心全失。冰島面臨破產危機,總理哈爾德乾脆建議民眾,靠著冰島豐富的天然資源,重拾捕魚吃飯的老本行。

冰島一向被認為是北歐富裕的小國,會走到破產的邊緣,主要原因是冰島的銀行業一直在擴張信用,並以高利率來吸引外資。目前冰島央行只有40億歐元的流動資產,但全國4大銀行總外債,卻高達1000億歐元;外債負擔是全國經濟總產值的12倍,因此讓冰島陷入瀕臨破產的危機。

冰島目前已經緊急向俄羅斯尋求40億歐元,大約是新台幣1760億元的貸款,這個國民所得一度高居全球第4,也被評選為全世界最適合居住的國家,已由繁榮走向瀕臨破產,可能是這一波全球金融危機中,最大的受害者。(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冰島股市恢復交易 大盤暴跌77% 創史上最大跌幅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綜合外電
2008 / 10 / 14 星期二 20:50
 

冰島股市在休市3天後恢復交易,受國內重量級銀行收歸國有的利空影響,大盤暴跌77%,創史上最大跌幅。

Kaupthing Bank hf、Glitnir Bank hf及 Landsbanki Islands hf在本月倒閉,他們的債務相當於冰島經濟的12倍之多。在國有化之前,這3家銀行占ICEX 15指數的比重高達76%。

當地時間14日上午11:48,OMX Iceland 15指數慘跌 2317.23點或77%至687.39點。

金融體系崩潰下,該指數9天內重挫30%,迫使冰島於10月9日宣布停止交易。

冰島代表團今天在莫斯科開啟商談,希望能從俄羅斯獲得高達40億歐元(54.7億美元)的緊急貸款




危機擴大》冰島三大銀行 全被接管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4552522.shtml

冰島金融危機繼續擴大,政府接管最大銀行Kaupthing,該銀行資產是冰島經濟規模的4.85倍。冰島股市全面停盤,預定13日(下周一)才恢復交易。

至此,冰島前三大銀行全遭國有化,全國金融體系已接近完全被國家接管。冰島政府前幾日已把第二大的冰島國家銀行(Landsbanki)與第三大的Glitnir收歸國有。

冰島證券交易所以局勢緊急為由,暫停所有的股票交易。冰島的股票交易所是那斯達克OMX集團的一部分,那斯達克OMX 表示13日才會恢復交易。

在這波推倒全球多家主要銀行的金融風暴中,冰島總理哈德警告冰島正面臨「舉國破產」的危機,但他也矢言不會讓冰島國債倒債。評等機構惠譽公司(Fitch)8日把冰島的主權評等降為「BBB-」,僅比垃圾債券高一級。惠譽表示,冰島面臨嚴重的經濟衰退風險。標準普爾公司(S&P)也已把冰島主權評等降二級至「BBB」,只比垃圾等級高二級。

冰島正在謀求對俄羅斯的40億歐元貸款,避免破產命運。總理哈德譴責其他西方國家未能伸出援手,使他必須轉向俄國尋求幫助。當地流言盛傳,冰島可能把美軍在2006年棄置的機場轉給俄軍進駐,但哈德否認。

冰島央行一度嘗試對冰島克羅諾實行聯繫匯率,但執行一日就在8日宣告放棄,原因便是未能調度到足夠外匯資金。

國際貨幣基金(IMF)已應冰島政府之請,派員前往冰島調查狀況。總理哈德表示,尋求IMF的資助也是「選項之一」,但他不認為會走到這步田地。

銀行業大舉擴張,把冰島國民所得推上全球前五名;但現在銀行業垮台的直接影響是許多外國人的存款不保。英國人在冰島銀行有30萬存戶,英國財相達林說,冰島政府表示無意保障這些存款。

冰島銀行業的資產約是該國140億美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2 倍,光是Kaupthing一家的資產額就是冰島GDP的4.85倍。承接這些資產將使冰島財政面臨致命壓力。

冰島過度膨脹的銀行業也正被迫拋售海外資產,急速瘦身。Kaupthing開始出售瑞典分行,並應會繼續求售在曼島、盧森堡、挪威、瑞典、芬蘭、紐約與中東的控股公司。監管冰島國家銀行的金管會(FSA)表示,該行的海外部門將獨立分割。

 


【2008/10/1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冰島匯率失守

冰島金融局勢8日進一步惡化,實施才一天的聯繫匯率機制宣告失守。冰島央行表示,缺乏足夠「支援」,無法再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持續買進冰島克羅諾。冰島先前的匯價固定為1歐元兌131克羅諾。

此外,受到高利息引誘把錢存到冰島銀行的外國存款可能不保。英國財相達林接受英國國家廣播公司訪問時說:「相信嗎,冰島政府昨天告訴我,他們無意履行對英國的債務。」英國人在冰島有30萬個帳戶,英國與荷蘭8日都宣布凍結冰島銀行在當地的資產。英國政府可能上法院向冰島追討英國人的存款。

【2008/10/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冰島快破產 全歐恐遭波及
冰島總理哈德7日在首都召開記者會,稱這波金融危機可能導致冰島破產。
歐洲圖片新聞社
 
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第二大銀行Landsbanki出問題,已被冰島政府接管。
路透

去年11月榮膺全球最宜居住國家的冰島,不到一年時間卻風雲變色,不僅國際金融夢碎,還可能成為這波金融危機中第一個破產的國家。

冰島總理哈德7日用「國家破產」形容這波金融危機對冰島的威脅。冰島銀行總資產竟高達全國GDP(國內生產毛額)140億歐元(約台幣6,190億元)的9倍,因此受到金融危機衝擊特別嚴重,由於該國銀行在整個歐陸大舉投資,全歐都可能遭波及。

冰島政府6日暫停主要銀行類股的交易,冰島幣克朗兌歐元6日一天就貶值12.3%,迫使冰島央行7日宣布將採行固定匯率政策,釘住主要貿易夥伴的一籃子貨幣,防止冰島幣繼續惡性貶值。當局7日接管全國第二大的Landsbanki銀行,並向俄國緊急申貸40億歐元(約台幣1,760億元)紓困。

追隨愛爾蘭、德國、奧地利、希臘和丹麥的步伐,冰島金管會宣布,所有國內帳戶存款將獲得全額擔保。Landsbanki銀行的各分行、自動提款機和線上交易將照常運作。

哈德6日凌晨召開內閣緊急會議,研商營救國內商業銀行的方案,考慮的對策包括把冰島最大的兩家銀行Kaupthing和Landsbanki合併成一家超級銀行,但計畫趕不上變化,Landsbanki已被收歸國有。冰島政府上周已出手把第三大銀行Glitnir收歸國有,動支6億歐元購入75%股份。

在銀行岌岌可危的風聲傳出後,冰島銀行出現提領人潮,更有人開始囤積民生物資,加油站也大排長龍,唯恐缺乏足夠外匯兌換來支付進口食材商品而形成物資不足。

人口不到32萬的冰島的經濟曾經令人稱羨,近五年來家戶平均財富增加達45%,個人國民所得63830美元,高居全球第四名 。但在冰島大舉放寬國內金融市場管制下,冰島銀行迅速擴張,再把資金投資到歐盟其他國家,冰島國內生產總值GDP僅140億歐元,而三大家銀行的債務竟超過1000億歐元。

去年以來,通膨率與利率雙高,冰島貨幣克朗快速貶值,熱錢撤出,外匯兌換幾乎乾涸;種種情形讓銀行備受壓力,令冰島經濟瀕臨崩潰邊緣。

冰島克朗從去年夏季以來已貶值一半,上周再急跌14%,貶值的速度在國際貨幣市場僅次於辛巴威幣。據報導,政府考慮讓有110億英鎊的退休基金出售40%海外資產以支撐克朗。

 


【2008/10/08 聯合報】@ http://udn.com/


冰島緊急凍結匯率 向俄申貸紓困
圖/經濟日報提供

冰島總理哈德警告冰島正面臨「全國破產」的危機,該國第二大銀行遭到政府接管,冰島央行並且宣布凍結匯率。這個人口僅30萬人的迷你小國正陷入全球金融風暴的中心。

冰島央行7日宣布凍結冰島克羅諾匯率,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指數釘在175,等於131克羅諾對1歐元價位。冰島央行將向俄羅斯尋求40億歐元貸款,以支持克羅諾匯價。在央行宣布凍結匯率之前,克羅諾曾一度暴貶至234.5克羅諾兌1歐元,等於今年來匯價暴跌逾60%。

冰島金融管理委員會7日宣布接管冰島國家銀行(Landsbanki Islands),把這冰島資產第二大的銀行收歸國有,克羅諾匯價聞訊一度暴跌35%。冰島政府先前已經把第三大銀行Glitnir收歸國有,第一大銀行Kaupthing則被迫接受冰島央行紓困5億歐元。整個冰島銀行體系都面臨國有化的命運。

冰島金管會也宣布禁止對金融機構無券放空。總理哈德6日說:「在最糟的狀況下,結果將是全國破產。」哈德政府6 日取得國會授權,視必要可隨時接管冰島的金融機構、強行合併甚至逕行宣布破產。

冰島銀行大幅向外舉債進行投資,日常營運極度仰賴國際資金拆借市場融資。雷曼兄弟公司9月15日破產後,國際銀行間的拆借市場形同凍結,冰島銀行陸續不支倒地。冰島政府6日宣布擔保所有國內存款,但在冰島存有40億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火星人進攻地球了嗎?
  全球股市在九月重挫,在十月繼續破底。澳幣一天可以跌近9%,冰島真的快要倒了,每天幾乎都有可以成為頭版的金融新聞,讓人不禁懷疑是不是外星人進攻地球了?
  回顧一下近十多年金融風暴的始末吧!

  1997亞洲金融風暴:亞洲國家經濟疲弱,許多東南亞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和韓國等長期依賴中短期外資貸款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匯率偏高並大多維持與美元或一籃子貨幣的固定或聯繫匯率,這給國際投機資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捕獵機會。後來這些國家匯率崩盤。當時的南韓都需要世界銀行抑注資金。風暴侷限在亞洲地區。

對美元匯率 GNP(10億美元)
97年6月 98年7月 97年6月 98年7月
泰國 24.5 泰銖 41 170 102
印尼 2,380 印尼盾 14,150 205 34
菲律賓 26.3 披索 42 75 47
馬來西亞 2.5 令吉 4.1 90 55
韓國 850 韓圓 1,290 430 283

 圖表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美國在兩千年網路泡沫破裂,波及科技產業股票崩盤,NASDAQ跌落兩千以下。科技產業夢碎,股民如同15世紀追逐鬱金香一般的追逐科技股的初始發行(IPO),最終大多以大虧八、九成收場。後續造成多數的天使投資人(Angel Investor)殞落或元氣大傷、創投基金規模大減,矽谷不再是點石成金的地方。且造成了2000年到2003年許多國家的經濟衰退。

  2007年,美國及西歐的資產泡沫破裂(次貸風暴Sub-prime Crisis):可以看出來,無論是亞洲金融風暴、網路泡沫事件都沒有動搖到大國的根本──金融業,這也是為什麼次貸風暴開始以來,就無法收拾的最大原因,因為從來沒有一次的風暴是如此徹底的摧毀資本主義龍頭的金融信心。就算七千億、八千億美元的舉債疏困案通過了,這也只是代表"暫時"解除了流動性風險,不代表房價就不會下跌了。這波的重點,如果房價繼續走崩跌走勢,財富的折損可是全面性的,差別止在於這個虧損由誰來承擔罷了。寫到這裡,又不得不提一下葛老,這位老兄在我看完Greenspan's Buble以後,就被我在網誌上"鞭打"過許多次,要不是他在2003~2006年的寬鬆貨幣政策,放出過多的市場游資,拱高了房價、原物料、股市,製造出葛老頭口中的"非理性繁榮",現在全世界也不會這麼痛苦了。

  簡單一句話,葛老頭刷爆了全世界。現在全世界正在歷經還不起卡債的階段。

  九月經營不下去的是投資銀行中的雷曼兄弟與美林,也有多家美國商業銀行宣佈接管。十月經營不下去的是歐洲多家不動產抵押公司、商業銀行以及"一個國家"。

  對,沒看錯,經營不下去的已經換成是國家的層級了。在1997亞洲金融風暴之後,相隔了十年,這次被掃到的國家竟然是冰島。看看上面的表,泰銖狂貶、韓圜大跌的情況,現在只是主角換個國家來演出罷了。大家穩住啊,不要讓火星人收購地球了。





澳幣、韓元重貶 央行力守32.5元關卡 貶值9.8分作收 

鉅亨網記者張智堯‧台北
2008 / 10 / 08 星期三 18:40
 
外資持續買匯,央行阻貶態勢明顯,以32.488元作收,貶幅逼近1角,達9.8分。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為13.18億美元、元太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為 4.94億美元,合計18.12億美元。
新台幣匯市開盤續貶,台股重挫 318點,外資不斷買匯,都讓匯率有繼續貶值的空間,但央行力守32.5關卡,尾盤前買方獲利了結,貶幅收斂,以32.448元作收,貶幅逼近1角,達9.8分。

外匯交易員表示,今日央行一直死守 32.50元關卡,終場前美元走強的力量稍弱,買方獲利了結,新台幣匯率貶值9.8分。若從新台幣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 價差幅度來看,1個月遠期合約價,折價3-6分, 3個月遠期合約價,折價 1.4-1角,由折價幅度擴大,可推測市場預期央行近期還是會穩定匯率。

外匯交易員指出,韓元再度重挫4.8%,韓國央行與台灣央行不同的態度,嚴重影響了匯率的變化。國際匯市動盪不安,澳幣破底,歐元、英鎊震盪,美國金融風暴延燒到歐洲,歐洲銀行可能有更多未爆彈,影響程度就看歐洲各國政府的因應措施。

由6種貨幣組成的美元指數下跌0.18%,來到80.829 ,指數跌幅雖小,個別成分貨幣漲跌卻非常大,澳幣重挫,跌幅重達8.71%,1澳幣0.6514兌美元;歐元、英鎊分別震盪,傳英國政府將挹注2000億英鎊,救助英國銀行,歐洲貨幣因此受到激勵,匯率分別是1歐元兌 1.3636美元與1英鎊兌1.756美元。

亞洲主要貨幣在各國政府因應匯市措施不同步下,匯率升貶也不盡相同。今日韓元貶值幅度重達 4.81%, 1 美元兌 1392.4韓元。人民幣、星元與泰銖貶值,1美元兌 6.8181人民幣,1美元兌1.4685星元與1美元兌 34.55泰銖,港元則升值,1美元兌7.7649港元作收。


德國燙手山芋 沒人敢救

德國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Hypo)旗下的公司「小孩玩戰車」,欠債2,455億歐元,連德國政府想救都束手無策,引發的災難迅速波及全球,凸顯債券市場的驚人破壞力。

Hypo以經營不商業動產融資為主,為了擴大經營,2007年7月買下都柏林小型財務公司德發銀行(Depfa Bank),獲得德發龐大的公共工程與市政債券融資業務。

德發經營類似中央銀行的發債履約保證業務,是市政債券市場中的「資金供應者」,保證一定會買回在貨幣市場流通的市政債券。也就是說,貨幣市場基金不想持有或必須賣出短期市政債券時,德發一定會買回。

德發的慘劇可以回溯到上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時,雷曼倒閉波及理當安全的美國貨幣市場,因為貨幣市場基金買了不少雷曼發行的商業票據,雷曼違約引發投資人從貨幣市場基金和商業票據市場大舉撤資,同時銀行擔心更多金融機構會倒閉,不再拆款給其他同業。

德發十分依賴短期拆借市場,取得營運所需資金,到6月30日止,德發的借貸總額中,有22%來自短期拆借市場,金額高達540億歐元。雷曼倒閉後,德發立刻碰到流動性危機,又借不到錢,撐不了幾天,就決定必須向德國政府和金融機構求救。

德發的情況在幾天內急速惡化,拖累歐洲若干大銀行與德國政府,也拖累美國市政公債市場,造成靠發行市政公債籌措資金、推動中低收入戶住宅之類公共建設的城鎮資金斷絕。德發與德發保證的幾十檔市政公債債信遭到降低。

德發信評遭到降低,對所謂變動利率需求債券(variable rate demand bond)的威脅特別大,這種債券是以比較低的短期利率、舉借比較長期的資金。

【2008/10/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金融紓困 英砸2,500億英鎊救銀行
英國財政大臣達林(左)與首相布朗8日在下議院宣布金融紓困方案後,一副快虛脫的樣子。英國政府推出2,500億英鎊的金融紓困方案,將把英國各大銀行的部分收歸國有,並另外提供2,500億英鎊的擔保額度,幫助銀行對一般企業延展貸款。
美聯社

英國政府8日推出2,500億英鎊(4,370億美元)的金融紓困方案,將把英國各大銀行的部分收歸國有,並另外提供2,500億英鎊的擔保額度,幫助銀行對一般企業延展貸款。

此舉顯示英國金融局勢危殆程度,市場信心瀕臨崩潰,不過政府入股也可能使金融機構削減股利,稀釋既有股東權益。英國股市8日早盤一度暴跌近8%,但隨後因全球央行聯合大降息而縮小跌幅。

英國財政部8日在歐股開盤前宣布,八大銀行已簽約參與所謂的「資本強化」計畫,將增資第一類資本250億英鎊。英國財政部將動用最多500億英鎊(870億美元)的公帑,收購這些銀行為了增資而發行的特別股等。

此外,英國央行也宣布備妥2,000億英鎊資金,將透過「特殊流動性機制」的資金標售管道,讓英國銀行把難以求現的資產換成政府債券。

這些有權請政府注資的銀行包括:巴克萊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豐銀行、渣打銀行、駿懋銀行(Lloyds TSB)、HBOS、Abbey National與全國建築合作社(Nationwide Building Society)。其餘銀行此後也可加入。

英國財政部將可立即動用250億英鎊,收購這八大銀行的股權,另外250億英鎊備用。這八大銀行承諾今年底前提出增資計畫,而獲得政府注資的銀行必須繼續放款給中小企業與房貸戶。

相關細節尚待進一步公布。不過觀察家表示,英國政府取得的股份應該會是優先股或永久享有配息的特別股,把納稅人權益擺在一般投資人前面。英國政府也將另行提供2,500億英鎊擔保額度,幫助銀行對一般企業延展融資。銀行付給政府手續費,放款給企業的中短期融資便可獲得政府擔保。

儘管這次政府注資對象包括匯豐銀行,但僅限於匯豐的英國銀行,不包括整個匯豐控股集團。匯豐表示,會想辦法籌足需要增資的第一類資本,不向政府伸手。巴克萊也聲稱不需政府注資。

彭博資訊分析指出,匯豐、蘇格蘭皇家銀行、巴克萊等六大英國銀行正面臨540億英鎊債務到期,規模至少是十年來最大,但難以從凍結的貨幣市場籌資。義大利聯合信貸銀行分析師普爾普斯說:「銀行找不出辦法融資延展這些債務。央行將必須干預。」

【2008/10/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觀天下》各國降息 方便銀行調頭寸

美國的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用意其實是安撫全球金融體系,希望恢復金融機構彼此的信任,讓他們放心的互相拆借,並提振投資者信心。全球央行聯手降息,也是降低銀行間彼此拆借成本的手法。

目前全球金融市場的問題,在於銀行間擔心對方會倒,不敢相互調頭寸,也怕企業會出事,因此不敢放款,造成資金停止流動。投資人則擔心風暴演變成長期經濟衰退,紛紛從股市抽腿。

布希政府的救市方案主要目的在協助外國銀行、投資者,但歐洲的投資者似乎未能感受到美國的誠意。歐洲銀行在風暴初時以為危機很快就會過去,直到銀行接二連三倒閉,各國爭相應付擠兌人潮,才驚覺事態之嚴重。

亞洲方面也難以倖免。其實,早在數月之前,從亞洲儲蓄率偏高,出口激增,便可嗅出端倪,因為高儲蓄率意味著消費意願低,只能仰賴海外市場的需求。

分析師指出,在金融危機爆發的數月之前,整個亞洲,包括日本、南韓、台灣、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的總體對外貿易,在去年10月仍享有190億美元的高額順差,但是到今年7月卻已轉變成20億美元的逆差。只有中國仍能持續享有巨額的貿易剩餘。

專家指出,本周黑色星期一股災,同時震醒了大西洋兩岸的執政者,不僅反映出投資人的慌亂無依,也讓大家意識到,再不團結合作,全球經濟大蕭條很可能就此降臨。各國聯手降息,反映出金融問題全球化的程度,已非單一國家可以解決。

【2008/10/09 聯合報】@ http://udn.com/


各國降息 無力回天

全球六大央行聯手降息,顯示全球金融情勢危殆,信用危機蔓延,各國央行別無選擇,但市場似乎並不買帳,投資人認為聯手降息還是解決不了金融危機。

多國聯手降息似乎是空前未有的作法,Fed職員說,Fed雖然有跟英格蘭銀行曾經同一天宣布降息,卻從來沒有中央銀行發表共同聲明,聯手降低利率的例子。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在宣布降息時,同時聲明「最近金融危機惡化使經濟成長減緩的風險升高,進一步減少價格穩定的上檔風險,因此略微放鬆全球貨幣狀況確實有理。」

對Fed而言,降息代表應付金融危機的策略改弦易轍,不再依靠標售信用額度、借錢給瀕臨危險的金融企業,解決當前問題。

歐洲中央銀行加入降息,也顯示歐洲央行徹底改變嚴厲的反通貨膨脹立場。

英格蘭銀行今年稍早基於通貨膨脹竄升,多次延緩降息,這次也加入降息行列,同時決定挹注銀行500億英鎊、提供2,000億英鎊的流動性,另外對銀行發行的2,500億英鎊債券,提供保證。

英格蘭銀行發表的聲明說:「過去一個月發表的資料指出,英國經濟展望活動大幅惡化,反映嚴峻的貨幣萎縮。」

雖然如此,歐洲資本市場卻繼續觀望,觀察歐洲其他國家政府會不會比照英國,為銀行發行的債券提供保證,市場觀察家認為這種措施才能爭取有如驚弓之鳥的投資人,協助銀行把未來幾個月內到期的債券展期。

布朗哈里曼銀行公司經濟學家錢德勒說:「乍看之下,聯手降息手筆很大,卻不足以化解亂象,各國可能繼續降低利率,對市場進一步挹注資金,促進銀行重建資本。」

【2008/10/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週末的上午,如果"不小心"在早上九點以後就沒有睡意,請問你會想去哪裡?吃個早午餐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有一天,在無意間我找到同事跟我介紹過的The Diner,就走進去吃了"晚餐"(這家店開到晚上十點,菜單上的菜色全天都可供應。),後來覺得餐點還不錯,所以就呼朋引伴吃了許多次的早餐。


說也奇怪,我對於西式蛋捲Omelette,完全沒有抵抗力。


煎得恰到好處的煎蛋,裹著香腸、火腿、培根及起司,好吃的食物還真是不健康啊。


要健康一點,就點個套餐囉,附個沙拉會比較健康一點。


不喜歡蛋捲的,也可以吃漢堡,這裡的漢堡也是有名的。


這個Jumbo Hamburger,份量真的很夠,雙層牛肉、雙層Cheese,嘿嘿,減肥的事明天再說了。



http://www.thediner.com.tw/
樂子 (瑞安)
台北市瑞安街145號

交叉路口:近和平東路與瑞安街口 


樂子 (敦和)
台北市敦化南路2段103巷6號

樂子 營業時間:
星期一 ~ 星期五 10:00AM ~ 11:00PM
星期六 ~ 星期日 9:00AM ~ 11:00PM

最後供餐時間為 10:00PM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雷曼兄弟跟三鹿有什麼共同點?



  答案顯而易見:
  (1) 雷曼販賣黑心金融商品、三鹿販賣黑心食品
  (2) 雷曼販賣有毒連動債、三鹿販賣有毒奶粉
  (3) 雷曼讓家庭破產、三鹿讓嬰幼兒健康破產
  (4) 雷曼讓投資人痛心、三鹿讓嬰幼兒的父母傷心
  (5) 雷曼毀了投資人一輩子、三鹿毀了嬰幼兒的身子
  (6) 雷曼、三鹿的產品都相當全球化
  (7) 雷曼、三鹿都有兄弟 (不只一家賣黑心貨)
  

  那雷曼跟三鹿有什麼相異點?
  (1) 雷曼產品是Made in USA、三鹿產品是Made in China
  (2) 雷曼產品很貴、三鹿產品很便宜
  (3) 美國官方不救雷曼、中共官方傾向保護三鹿
  (4) 雷曼造成全球金融風暴、三鹿造成台灣政治風暴  
  (5) 台灣不敢對雷曼下達資產禁令、但對三聚氰胺的上限值舉棋不定。





來源:網路創作

來源:網路創作

毒奶案 當局禁律師助索償

【明報專訊】中國當局加緊限制毒奶粉民間索償活動。不但「三鹿」奶粉受害者成立民間組織受到警方嚴密監控,連內地律師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亦受到阻撓。據本報獲悉,司法部曾經下發文件,要求各地律師不得接受因食用毒奶粉患腎結石嬰兒家人的相關法律委託。

毒奶粉事件爆發後,河北石家莊部分受害兒童家長成立聯合會,希望未來密切關注受害子女身心健康及毒奶粉後遺症,若有問題將對「三鹿」採取集體法律行動。

未興訟已受監控 當局多次警告

該組織負責人之一孫健律師昨日向本報表示,聯合會現已發展至800多人,暫時不會向三鹿公司提起法律訴訟,因為該會宗旨不是金錢賠償,而是關注受害兒童未來的身心健康。他們只是定期聚會,未有過激行為和過激口號,即使這樣也不被政府容忍,石家莊當局指他們「聚眾鬧事」,多次發出警告。

據內地維權律師許志永透露,三鹿集團所在地河北省律師最早受到壓力,奶粉事件曝光後,河北省當局第一時間召集全省律師開會,阻止當地律師代理毒奶粉事件受害者訴訟,其他省市的律師也受到相關壓力。河北、河南等省的司法廳下達通告,不准律師為受害者提供司法服務,已經參與的要求撤出。而法院亦奉命拒絕受理相關訴訟。

上月底,全國22省市區124 位律師透過「公共利益同盟」為奶粉受害者提供法律幫助,並向中央提出4項建議:政府、消費者協會、責任企業、受害者代表四方建立一個受害消費者登記及確認機制;四方研究制定一攬子賠償方案如設立專項基金等;鼓勵志願律師為受害消費者提供法律協助;司法部門尊重受害者循法律途徑,以集體協商或訴訟方式進行司法救濟的權利。

22省區組律師團 逾千家長求助

律師團成員之一的許志永律師表示,現已接到逾千個受害兒童家長求助,但達成協議不樂觀,已做好打官司準備。

昨日本港有線電視報道說,一些法律系學生到北京兒童醫院派發傳單,為奶粉受害者提供法律服務時,曾遭院方粗暴干預,保安人員制止並阻止記者拍攝。



毒奶風暴/三鹿毒七月知 為奧運禁刊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3&docid=100530234

http://www.cdnews.com.tw 2008-09-30 09:27:50
張達智/整理

 大陸維權網披露,早在今年七月時,不少大陸媒體就已獲得三鹿奶粉可能出問題的線索,但因臨近奧運,中共中宣部發布禁止報導任何食品安全有關的負面新聞,迫使三鹿毒奶粉的報導遭到封鎖。

 聯合報30日報導,中國維權網指出,三鹿毒奶粉事件確實是因奧運而遭封鎖消息。「南方周末」一位編輯在網上發表「編輯手記」指出,早在七月底,「南方周末」的記者禾風就接到消息,指三鹿奶粉導致結石嬰兒大量出現,在湖北武漢同濟醫院住院者就有廿多名。當時,湖北、湖南、江西等醫院的一些醫生,已高度懷疑三鹿有問題,他們提醒每一個就醫孩子的家屬不要再喝三鹿奶粉。

 由於中宣部的禁令,使毒奶粉的相關報導無法刊出,這位編輯在「編輯手記」上寫說,「我萬分心焦,我已經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公共衛生災難,有很深的罪惡感與挫敗感」。

 這項調查在奧運結束後才重新開始,「南方周末」記者禾風先後跑了湖北、湖南、廣東數地,接觸數十名家長,最後終於基本證實,三鹿奶粉與嬰兒結石之間的因果關係。

 不過,到了九月十三日,由於「不明原因」,這篇稿子還是被撤了下來。

 當夜,由於之前上海「東方早報」和甘肅媒體的報導,三鹿公司終於承認問題奶粉,並公開召回。第二天,南方周末編輯部把這篇「結石嬰兒的艱難追凶路」稿件放到南方周末網與南方都市報上。

 根據「南方周末」記者的調查,今年六、七月份時,所有三鹿送檢給地方與中共國家質監總局的問題奶粉,最後檢測結果都是合格。雖然,許多醫生向上匯報「結石嬰兒」有爆發之勢,但藥監局沒有展開相關調查,衛生部疾控中心也沒有進行流行病學預警與調查。

 三鹿公司則利用其強大的經濟力量,掩蓋真相,湖北多家報紙已被三鹿通過權力關係封口。奧運剛結束,三鹿事件再也無法支手遮天,事件爆發後,中宣部還企圖管控媒體報導內容,發文要求,各地報紙必須統一使用新華社稿件。

踢爆三鹿毒奶粉 記者簡光洲成為中國新英雄
http://www.nownews.com/2008/09/23/11490-2339354.htm

(2008/09/23 12:44)

三鹿毒奶粉事件越演越烈,當初踢爆這起事件的記者簡光洲也成了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他在9月11日所寫的「甘肅十四名嬰兒疑喝三鹿奶粉致腎病」的報導,讓許多嬰幼兒免於毒奶粉的殘害。不過簡光洲在部落格抒發內心感想,表示他為了考慮要不要寫出三鹿企業的名字,失眠了一個晚上;而他也並不會感覺到特別興奮,反而十分悲傷,因為企業的社會責任蕩然無存,而媒體的社會良心也逐漸失落。

簡光洲表示,他看到了許多父母哭泣著把不到1歲的孩子送進手術室,以及醫生冒著被指責手術不當的風險為嬰兒實施全身麻醉;而5毫米的管子殘忍地從痛苦的嬰兒的尿道裡插進去,而護士們在嬰兒的頭多次的尋找能夠扎針的血管。他因為看到這些場景所以決定在報導中寫出三鹿的名字。

為什麼簡光洲的壓力會如此之大?因為他的報導不僅讓三鹿集團徹底垮台,還讓多名中共高官下台,而中國酪農業也遭受嚴重的損失,影響最深的莫過於中國整體對外的國際形象。

簡光洲指出,萬一自己的報導錯誤,除了自己要吃上官司之外,甚至還會成為千古罪人。雖然三鹿企業並非純中資,不過已經是中國著名的民族品牌,而毒奶粉事件也讓這個中國引以為傲的國內品牌崩毀,三鹿累積半世紀的品牌價值149.07億人民幣在這次事件中一夕化為烏有。

有許多網友將簡光洲視為中國新英雄,甚至有人認為大陸的父母應該公開舉辦儀式向他致謝,甚至也有網友認為他應該獲得普利茲新聞獎。不過簡光洲在部落格只是低調地透露自己的心路歷程,「我不是說我有多高尚,我只是想說出一個事實。在這個社會,面對著各種誘惑與風險,要說出一個簡單的事實其實也不並不容易。」 



雷曼 怪政府見死不救
http://udn.com/NEWS/WORLD/WOR2/4549681.shtml
傅德出席聽證會說明雷曼破產始末,卻怪罪政府肯救別家金融機構而不救雷曼。
路透

美國眾院6日舉行聽證會,追究華爾街風暴的根源,以及金融管制體系該如何改革。聽證會顯示,雷曼兄弟公司在向聯邦求援時,還安排給付被迫去職的主管數百萬美元紅利。

雷曼執行長傅德(Richard Fuld,)在眾院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的聽證會中宣稱,金融主管機構早就知道雷曼的問題有多嚴重,他到死可能都想不透,政府為何能援助其他金融機構,卻不肯扶雷曼一把。

這場聽證會並無重大發現,只是讓國會議員對坐享巨額報酬,卻枉顧投資風險,導致整個金融系統崩潰的企業主管,表達他們的憤怒。

在超過兩小時聽證會中,委員們仔細盤問傅德歷年的薪酬、管理措施和金融策略。

傅德宣稱「我對我做的決定,和我採取的行動負全責」,可是他拒絕承認在導致雷曼破產的混亂時期,他曾犯錯或誤判情勢。

他把雷曼的倒閉,歸咎於包括股市浮濫放空、不實謠言、債信降低、客戶同行失去信心等因素。

他也為雷曼的酬勞制度辯護,宣稱「我們的薪酬委員會花很多時間,確定主管和員工的利益符合股東的利益」。國會小組估計傅德從2000年到2008年,總共獲得將近5億美元(台幣160億)酬勞。

國會小組也提出雷曼內部文件,顯示上月11日,也就是雷曼宣布破產前4天,雷曼還打算給兩名被迫去職的主管1820萬美元「特別給付」,另發給一名志願離職的主管500萬美元。

國會議員也提出電郵紀錄,顯示傅德和雷曼執行委員,曾以輕慢態度駁回一名經理要求高級主管放棄2008年紅利,以對公司最近的表現負責的要求。

【2008/10/08 聯合報】@ http://udn.com/


雷曼倒閉的台前幕後

2008年10月07日13:30

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在崩潰前的幾周裡竭力掩飾自己正在飛速滑向金融懸崖。

這家陷入困境的証券公司悄悄地把歐洲央行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當作它財務上的救命稻草。9月10日,雷曼在電話會議上向投資者保証自己根本不需要新的資本,而此前一天雷曼的管理人員剛剛計算出公司需要至少30億美元新鮮資本。雷曼認為其龐大的房地產投資組合估值合理,但業內管理人士說其投資組合估值過高,高出了逾100億美元。在對沖基金客戶開始從雷曼撤出資金之時,雷曼向他們保証說自己的財務狀況良好。

9月11日,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終止了雷曼偽裝強大的努力。作為雷曼及其客戶之間的中間人,摩根大通比大多數外人更了解雷曼的困境,而且不喜歡自己看到的情形。知情人士說,摩根大通再次提出了一周前沒有得到滿足的要求,要求雷曼提供50億美元的額外抵押品--即容易出售的証券,為摩根大通客戶所持的雷曼貸款頭寸提供保護。

這真可謂釜底抽薪。50億美元的抵押品要求,加上雷曼的對沖基金客戶大量撤資,令這家有著158年歷史的華爾街老店元氣大傷,不得不在4天後申請破產保護。

在信貸危機期間,金融公司夾存於各種相互沖突的壓力之間:既要將痛苦的真相告知公眾,又要避免引發恐慌。《華爾街日報》根據証券申報文件、破產法庭文件以及對事件參與者的20多次訪談寫成這個雷曼不顧一切求生存的故事,首次披露雷曼為自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這家公司進行的幕後操縱令人懷疑它是否越過了正常的界限,誤導了客戶和投資者。

投資銀行的生存在非常大的程度上依賴於信任--貸款機構和投資者的信任、對沖基金和其他大客戶的信任,尤其是作為交易對手方的其他大銀行的信任。投資銀行的業務十分復雜,其資產負債表極其龐大且不透明,局外人很難確知一家公司的問題有多嚴重。但一旦他們感覺到一家公司出了問題,就會很快逃離。

眾議院監管和政府改革委員會(U.S. House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 Committee)周一將舉行聽証會,審查導致雷曼申請破產的監管失誤和金融過度問題。雷曼首席執行長理查德﹒福爾德(Richard Fuld Jr.)將在聽証會上作証。


FBI調查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已經就雷曼或其管理人員是否因向投資者謊報公司狀況而涉嫌欺詐展開初步調查。知悉調查內情的人士稱,紐約東區的美國聯邦檢察官辦公室(U.S. Attorney's office)的檢察官們也在調查雷曼管理人員是否在9月10日向投資者和研究分析師們夸大其辭,從而誤導投資者--5天以後該公司就申請了破產保護。

前任檢察官們說,嚴重的金融危機會讓投資銀行的管理人員處境艱難,因為對他們來說,維護客戶信心至關重要。

曾任美國司法部和美國証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律師、現為韋恩州立大學(Wayne State University)法學院教師的赫寧(Peter Henning)說,如果你的公司是建立在信任基礎上的,而你不能顯示出軟弱,所有的管理人員都必須在這兩者之間找平衡點。但刑事檢察官們將安然公司(Enron Corp.)的聲明作為其管理人員誤導投資者的証據。看起來好像你好象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雷曼的崩潰是持續13個月的信貸危機中的決定性事件。政府決定不救助雷曼,令全球投資者和貸款機構產生恐慌,迫使美國推出了史無前例的金融體系救助計劃。

整個夏季,福爾德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要補充因不斷加劇的房地產相關損失而耗盡的資金。8月,隨著投資者壓低雷曼的股價,雷曼面臨困境的傳言開始流傳。

知情人士稱,福爾德和手下的銀行家接觸了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大都會保險(MetLife Inc.)、英國的匯豐控股(HSBC Holdings PLC)、代表迪拜酋長謝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Sheik Mohammed bin Rashid Al Maktoum)的投資者, 以及中國主要的主權財富基金中投公司(China Investment Corp.)。這些努力都無果而終。上述銀行的發言人都不予置評或聯系不上。


危機加深


隨著信貸危機的加深,Fed向投行提供了新的貸款安排。盡管Fed不會透露具體的借款者,但市場通常能夠判斷出來,借款投行的形象也會因此蒙上污點。一位知情人士稱,雷曼兄弟夏季時並未這樣做,因為該行不想被視為要靠Fed的資金度日。

雷曼兄弟選擇了其他途徑,從歐洲央行獲得了借款。這筆借款至少有一部分是通過其在法蘭克福的業務部門獲得的,因此沒有引起市場的注意。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時,它的欠款約在80億至90億歐元之間。歐洲央行的發言人拒絕就此置評。

Associated Press
雷曼兄弟董事長兼CEO理查德﹒福爾德

隨著對雷曼兄弟的擔憂在市場上擴散開來,該公司的高管開始接到客戶的來電。沒有人希望在雷曼兄弟可能申請破產保護的情況下讓自己的錢陷到該公司之中。雷曼兄弟歐洲抵押貸款業務高級副總裁克裡斯蒂安﹒勞雷斯(Christian Lawless)說,他接到了投資者的大量電話,紛紛要求撤出資產。他回憶曾向一些情緒激動的客戶表示,你們這些人都是金融專業人士,我們的資產負債狀況比任何時候都要好。

9月初,雷曼持有股份的倫敦大型對沖基金GLG Partners越來越對雷曼兄弟感到擔憂。在一連串的電話中,福爾德和雷曼的其他高管都安撫GLG的管理層說雷曼能夠生存下來。但這只對沖基金的經理決定從雷曼兄弟撤出更多資產。在此前的幾個月裡,他們一直在減少對雷曼兄弟的投資。

臨近勞工節時,雷曼兄弟從韓國產業銀行(Korea Development Bank)融資的努力宣告破滅。9月9日這一消息透露後,雷曼兄弟的股價暴跌了45%,為有史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要求抵押品


雷曼兄弟的債券評級依然很高,不過,摩根大通卻越來越感到擔憂。作為雷曼兄弟的“清算行”,摩根大通充當著雷曼及其客戶之間的金融中間人。摩根大通旗下投行的聯席首席執行長史蒂文﹒布萊克(Steven Black)在那天午飯後就致電福爾德。他對福爾德說,為了保護公司自身以及其客戶,摩根大通要求提供50億美元的額外抵押品--在摩根大通5天前提出、雷曼兄弟尚未支付的50億美元抵押品之外。

福爾德說服布萊克將價碼降到30億美元,而此前50億美元的要求仍然懸而未決。布萊克派了兩名摩根大通的投資銀行家前去討論融資計劃。

與此同時,雷曼兄弟的管理人員安排在次日召開電話會議,提前宣布收益,並披露重組計劃。當晚同外部銀行家進行了有關融資可能性的討論,但沒有達成任何正式計劃。這些銀行家建議雷曼兄弟不要舉行電話會議,他們警告說市場上有很多有關該公司金融狀況的公開質疑。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當晚,雷管兄弟的高管討論了2009年年初之前融資30億至50億美元以改善資本金的必要性。這位人士稱,討論融資必要性的文件曾在公司高管中傳閱。

次日(9月10日)清晨,雷曼兄弟召開了投資者電話會議。該公司宣布將出現其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季度虧損──39億美元,這主要是由於房地產估值的下降。福爾德說,該公司打算出售旗下投資管理業務的多數股份,並降低股息。

雷曼兄弟的管理人員只字未提需要籌資的事情。

據會議記錄顯示,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分析師梅奧(Mike Mayo)問到,根據計劃雷曼兄弟是否需要籌資40億美元。雷曼兄弟首席財務長勞伊特(Ian Lowitt)回答說,我們感覺不必籌集那麼多的額外資金。他還提到說,我們目前的資本狀況很強勁。

福爾德和勞伊特均拒絕置評。一位雷曼兄弟的高管說,該公司在前一晚上決定無需籌集更多的資金,因為該公司希望通過出售更多的資產籌資。

次日,也就是9月11日前,雷曼兄弟信用違約掉期(CDS)的價格──1,000萬美元債務損失的5年保險成本──從5月底的每年21.9萬美元飆升至80萬美元.。客戶開始打電話、發電子郵件給雷曼兄弟要求撤資。雷曼兄弟努力滿足他們的要求,以免暴露自己的疲弱之態。

不過摩根大通擔心如果雷曼兄弟倒閉了,持有該公司的貸款頭寸會有麻煩。摩根大通經紀自營業務負責人羅索(Jane Buyers Russo)打電話給雷曼兄弟的資金部主管托魯西(Paolo Tonucci)。她告訴托魯西說,雷曼兄弟必須提供摩根大通幾天前要求的50億美元的擔保。

滿足這項要求暫時凍結了雷曼兄弟的電腦化交易系統,幾乎令該公司沒有足夠的資本來為交易等業務提供資金。

現在雷曼兄弟的無抵押債權人說,摩根大通幫助引發了一場流動性危機。摩根大通則說這是毫無根據的臆測。

密切關注雷曼兄弟的Fed官員看到放貸機構和客戶紛紛撤退。他們越來越擔心雷曼兄弟難逃此劫。

9月12日,周五。當天下午,信用評級公司警告說,如果雷曼兄弟沒有籌集到新的資金,它們周一將下調該公司的債務評級。

在雷曼兄弟內部,恐慌情緒不斷加劇。太多的客戶打電話要求撤資,以致於雷曼兄弟無法適當地處理這些請求。該公司的現金管理系統無法應付激增的撤資要求。該系統每天從倫敦等分支機構收回現金,次日再重新發放出去。雷曼兄弟的紐約業務部門無法恰當地把錢轉入倫敦的帳戶上,使得該公司位於倫敦的主要歐洲分支機構周一前基本陷入癱瘓。據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估計,本應轉入雷曼兄弟倫敦業務或其交易對手的50多億美元周一前沒有到帳。普華永道受聘幫助分析雷曼兄弟問題。


撐過周末


Fed官員與雷曼兄弟高管在該公司總部聯手確定哪些資產尚未擔保給其他放貸機構,能用來作為抵押品申請Fed貸款。官員們希望幫助該公司撐到周末。據幾位知情人士透露,雷曼兄弟從Fed申請到約300億美元的隔夜貸款,周六前要還清貸款。而雷曼兄弟的一位高管說,該公司當時沒有向Fed貸款。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安排進行緊急談判,從周五晚間開始,當時雷曼兄弟董事會忙著向Lazard Ltd.的銀行家們征詢意見。雷曼兄弟希望能達成一項協議,將自己賣給美國銀行或是巴克萊集團(Barclays PLC)。不過,該公司的律師周五深夜就開始準備申請破產保護的文件,以備不時之需。

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召集華爾街人士,請他們一起為雷曼兄弟擺脫困境出謀劃策。巴克萊和美國銀行都對購買雷曼兄弟商業地產業務不感興趣。美聯儲又讓多家公司(包括高盛和瑞士信貸等)人士對雷曼兄弟的大量商業地產資產進行估價,並考慮每家公司出資數十億美元收購它。

據幾位當時在場的人說,這些人對雷曼兄弟商業地產部門首席執行長沃什(Mark Walsh)不停發問。他們想知道為什麼雷曼兄弟沒對其326億美元的商業地產資產進行更大規模的減記。根據規定,証券公司要對他們的資產按照當下的市值進行估價,即所謂“按市價計值”。

這些人看了雷曼兄弟的帳目後,對其房地產資產的高額估價感到意外。其中兩位華爾街人士說,他們認為雷曼兄弟對它們的估價大約比它們應有的價值高出35%。

雷曼兄弟的部分歐洲房地產貸款特別讓人擔心。據《華爾街日報》了解到的文件內容,雷曼兄弟對部分歐洲房地產貸款相關証券的估價高達面值的97.9%。該公司對類似的美國資產的估價是面值的56%。盡管歐洲此類証券市場略好於美國,但也受到了信貸危機的沖擊。

這些估價對雷曼兄弟的數千債權人來說非常重要。雷曼兄弟共欠他們數百億美元的債務。這些債權人可以持有那些地產作為抵押,也可能希望把它賣掉。根據最近通過的救助計劃,它們或許可以賣給聯邦政府。

雷曼兄弟相信,它對房地產資產的估價是恰當的。首席財務長勞伊特在9月10日的電話會議上表示,雷曼兄弟近期出售的地產資產與市值水平是相符的。

到了9月14日、周日,Fed官員認為對雷曼兄弟已經無計可施。巴克萊和美國銀行都不願達成交易,除非政府同意提供交易所需資金,而這幾乎肯定要動用納稅人的錢。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Paulson)堅持表示他不會做這樣的交易,而Fed官員也覺得他們沒有義務單獨這麼做。在此同時,保險巨頭美國國際集團(AIG)也難以支撐下去了。

一天傍晚,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和其他部門官員在與雷曼兄弟人士及公司律師召開的會議中傳達了這樣的信息:雷曼兄弟必須申請破產。

雷曼兄弟隨後與破產事務律師米勒(Harvey Miller)一起,在大約5個小時之內準備好了申請文件。周日午夜剛過,雷曼兄弟提交了破產申請。

雷曼兄弟按揭部門管理人士勞雷斯在當晚給客戶發送的郵件中寫道:業務在短短幾周內被摧毀,語言已不能表達悲哀。但我想向你們保証,我們將以這樣或那樣的比以前更強大的形式重新回來。

破產導致數百億美元的現金和証券資產陷入一片混亂,這些資產是雷曼兄弟機構經紀業務部門的數百對沖基金客戶委托的投資。該部門向對沖基金出借資金和股票,並幫它們處理交易事項。D.E. Shaw & Co.和Och-Ziff Capital Management等一些世界最知名的對沖基金都擁有與雷曼兄弟及其子公司有關的資產。

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合伙人洛馬斯(Tony Lomas)說,我曾目睹過一些非常重大和艱難的形勢,但從沒見過這樣的情形。

周一,未參加申請破產保護的雷曼兄弟經紀-交易部門從Fed針對投資銀行的特別貸款計劃借得455億美元。為在業務癱瘓之際保持市場秩序,Fed希望這個部門能繼續存在下去,哪怕只有幾天。

同一天,巴克萊開始與雷曼兄弟重新談判。翌日,巴克萊同意出資15.4億美元收購其北美業務。同時,它將償還雷曼兄弟從美聯儲借的455億美元,同時取得貸款抵押資產。美聯儲在此交易中未發生一分錢的損失。

在雷曼兄弟公司,福爾德在備忘錄中向員工通報了交易。他說:我知道這麼做讓你們每個人都非常痛苦,不論是個人情感上還是經濟上。對此我感到極度不安。

Carrick Mollenkamp / Susanne Craig / Jeffrey Mccracken / Jon Hilsenrath


雷曼兄弟破產元兇 JP摩根突凍結170億美元 

(2008/10/07 00:55)
http://www.nownews.com/2008/10/07/334-2346230.htm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上(9)月15日,雷曼宣告破產,不僅震驚華爾街,也讓許多投資人都想問,雷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而根據紐約破產法庭所公佈的資料,雷曼倒下的元凶,居然是指向華爾街另一家投資銀行--JP摩根;由於JP摩根突然凍結雷曼170億美元的資產,導致雷曼陷入流動性危機,而不得不宣佈破產。

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不僅重創華爾街投資人的信心,而且事情來的突然,讓許多人感到意外,外界不禁想問:到底是誰害慘了雷曼?因為9月10日,雷曼還宣稱擁有150億美元資金可以調度,公司營運相當健康,只是沒想到在當周周末,美國政府宣布不救雷曼後,雷曼兄弟就在15日正式申請破產,消息震驚華爾街。

而根據破產法庭公佈的資料,事情的關鍵是在9月12日,雷曼的主要債權人之一--JP摩根決定凍結雷曼帳戶高達170億美元,這也讓雷曼產生資金流動危機,全美第4大投資銀行無法承受這致命一擊,於是宣布破產,這也導致美國政府接管二房後,稍稍回復的投資人信心徹底崩潰。

從破產法庭的資料中,得知事實真相後,雷曼兄弟的其他債權人決定為自己的損失對JP摩根提出控訴,而美國國會也決定要求前雷曼執行長福爾德到國會接受詢問,這也將是雷曼宣布破產後,福爾德首次出面,到時候將把雷曼破產的前因後果解釋清楚,也給數萬投資大眾們一個清楚的交代。(新聞來源:東森新聞)








雷曼宣布破產後總裁在健身房內遭暴打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王維報道 雷曼破產拖累了全球,連不少香港人也成了雷曼迷你債券的受害人,痛失多年積蓄。據香港《明報》報道,美國CNBC和著名雜志《名利場》不久前披露,雷曼富爾德日前在公司健身房遭人揮拳打臉洩憤。

據報道,自從雷曼破產後,富爾德一直很低調,直至周一才因為要應國會傳召出席聽証會而公開露面。過去一段日子里,有關他的傳聞不絕,有說他驚恐症發作要被抬上擔架送醫院,也有說他在公司鄰街差點被的士輾過,據稱司機更是前雷曼員工。

雖然很多傳言都不足信,但CNBC昨日証實,富爾德真的在9月被人打。最初爆出這件事的,是《名利場》的撰稿人達倫禾特(Vicki Ward)。達倫禾特其後更承認,他不僅親眼目擊了事件,還有份上前打了富爾德。

達倫禾特稱,在雷曼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後的周日,富爾德來到雷曼大樓的健身房,“當時我身邊有位仁兄怒上心頭,走到富爾德跟前,向他狠狠揮拳。”他看到那人出手後,自己也忍不住走過去打了富爾德。達倫禾特說:“我覺得他不知羞恥,他對不起那些基金及投資者,他從不承認自己的過錯……我覺得他很傲慢可憎。”

分析家普遍認為,富爾德要為雷曼倒閉負上極大責任。富爾德04年率領雷曼大舉進軍按揭市場,買下多間按揭公司及銀行,並將按揭包裝形成債券出售。但隨?餱琶攔?爆發次貸危機,樓市由盛轉衰,雷曼手上大量債務抵押証券(CDO)無法脫手,最終落得倒閉收場。分析師科爾(Ralph Cole)說:“富爾德3、4年前犯下錯誤,買下這些資產,結果付出代價。”

除了過于冒進,富爾德高傲自負的性格也讓他一敗塗地。富爾德處事凶狠不留余地,在金融界樹敵無數,以致雷曼出事後華爾街各公司都只作壁上觀。雷曼員工對這名上司也沒好感,指他為人高傲自負,開會總是獨斷獨行,給他取了“大猩猩”的綽號。今年8月間,富爾德原可將雷曼兄弟以40億到60億美元之間的價格,將公司25%股份賣給韓國 產業銀行,但他自信雷曼王國由他一手打造,公司價值超過估價,堅持不接受收購,結果錯失起死回生的機會,帶公司走向滅亡。

《明報》轉引知情人士的話稱,隨著公司破產,富爾德夫婦上月已悄悄把16幅戰後名畫收藏品全部交與佳士得拍賣行出售套現。富爾德的太太是一位知名的藝術收藏家,多年來一直是拍賣會的活躍買家,但從未大舉出售收藏。有消息還稱,富爾德最近可能經常去打壁球,猛烈擊打牆壁以發洩情緒。

事實上,富爾德並不是唯一正在出售家當的雷曼高層。據《華爾街日報》稱,前公司總裁格雷戈利(Joe Gregory)也正在出售紐約州漢普頓價值3250萬美元的豪宅。知情人士稱,過去格雷戈利一直乘搭直升機從家中往返公司,但如今已把直升機賣掉。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Oct 07 Tue 2008 13:00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天(不知不覺就第三天了,出來玩的時間真是過得飛快)的行程是比較鬆的,早上先到日本皇宮外看看護城河,拍拍照、喝喝水以後,就前往今日上午的重點──明治神宮了。




既然是現在日本天皇還在居住的皇宮,當然就只能遙遙相望了。導遊說他有跟雅子妃講好,要跟我們揮手。







祺祺也迷上攝影了。



  
明治天皇明治天皇1852年11月3日1912年7月30日)就是歷史課本上,明治維新的主角,這位為日本打下現代化基礎的天皇,的確值得擁有一個專門紀念的場館。

  按照維基百科的說明,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末日本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近期的電影有Tom Cruise主演的末代武士,是以這段歷史為背景。末代武士的主題是在強調武士道精神,與明治維新所代表的現代化呈現強烈對比。整個劇情架構在緬懷日本過去(鎖國時期)的美好,電影為了效果,刻意強調資本主義與軍事強權之惡,以及明治天皇對於渡邊謙所代表保守主義的不理睬,這些都讓電影裡的武士精神變得迷人,有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概,再加上電影裡落英繽紛的櫻花、殷實的日本農村風土,都讓日本政府對於叛變武士的鎮壓變得不恰當。

  事實上,如果當時的明治維新沒有成功,也就是日本沒有邁入工業化的進程,講什麼緬懷過去都是白談。好萊塢電影當然不會去談這些面向。日本沒有成功的現代化,絕對不會有現在的日本。陶淵明式的世外桃源,本來就是難以落實、且不切實際的美夢,只能出現在電影或是人們的想像裡。扯遠了,來看看照片吧,如果可以傍晚時分到此,應該可以拍出更有感覺的相片。






酒桶是祭祀用的,上面非常多酒廠的名稱,愛酒人一定都聽過,月桂冠、白鹿、大關、男山啦。排在一起的酒桶,頗為壯觀。





鳥居,這個高大的鳥居,據導遊說,是台灣運來的神木製造的,導遊伯伯,對此頗不以為然,對那個時期的台灣人下了一個評語──敗家子。





遠看鳥居依舊頗為壯觀,人真的好小啊。


早晨的陽光,相當刺眼哩。





祺祺舀水的樣子還頗有架勢哩。





挑了一個人比較少的角落照相。


拍不出很專業的流水靜止照。這張算是比較滿意的了。


離開明治神宮前,導遊伯伯說,不一定要買這裡的御守,因為明治神宮的御守,只能算是日本國內服務(天皇本來就只限於服務日本子民);而第四天我們要去的淺草觀音寺,才有"國際服務"。想想也頗有道理。XD

拍照完以後,暫時結束東京都的行程,前往箱根。抵達箱根前,會在中途用午餐(如下圖)。


相當簡單對吧,左上角的鐵鍋容器,裝的是鍋燒麵小火鍋,因為是旅行社包套行程,也不用太挑剔囉。(下次應該要來個東京美食團。)


雖然大家吃得很快,司機先生也稍稍趕了一些路,不過我們還是眼睜睜的看到兩點出頭的船開走。沒有趕上這班也沒關係,因為每隔十五到二十分鐘就有一班了。至於船上風景如何,就留到下回再說了。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去年,幫家中兩位小朋友規劃了醫療險、投資型保單等保險,開始了每個月月薪被保險瓜分的日子。

  當時選定了兩家,在保誠我選了終身醫療(不是無上限理賠),在南山買得比較多,買了投資型保單,也買了醫療險,不過醫療險是一年一約隨時可停。

  先談談投資型保單的問題,現在金融大勢不好,投資型保單這種定期定額近乎腦殘的投資方式,我已經有些不耐,當然去年年底我就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第一年費用率很高,高達月費的九成,也就是只有一成會轉入投資,所以第一年投資的損益也不需要太在意。但是現在不同,第二年的費用率沒有這麼高了,所以要開始斤斤計較資金投入的位置,美國、歐洲的股票型基金我在去年已經不碰了,拉美、印度、新興市場也不行了,能源基金在今年表現也有如被戳破的泡沫,所以最終我只能將資金先暫時放在貨幣型及政府公債的基金上。當然現金還是一個比較好的位置,但是投資型保單沒有這個選項,要嘛就贖回、要嘛就繼續待在投資部位。

  醫療險的部分,因為負責我的南山業務最近服務品質低落,所以我也打算在明年終止與南山的醫療保險契約。當然一方面是因為公司有醫療保險(包含配偶與子女),一方面覺得大部分的醫療行為由健保給付即可,跟保險公司天長地久,無疑是幫自己找麻煩,大如AIG都會出事,還有什麼公司不會倒哩?

  還是相信自己好,總之爸媽就是子女的保險公司了,說的再好聽的業務,到最終你需要他服務時,擺爛的人多,提供服務的人少,與其把前交給別人,自己存下來好好管理才是正途吧!

  現在看來「好險!有南山!」這句口號聽來格外諷刺。


南山保戶七上八下 金管會動作一波波
南山人壽保戶個個人心惶惶,為保護自身權益,上午有不少保戶到到公司瞭解情況。
記者鄭瓊中/攝影

受到AIG財務危機風暴影響,南山人壽保戶心情個個七上八下,市場傳言最近南山保戶爆發質借和解約潮,南山人壽發言人潘玲嬌表示,今天上午狀況和平時差不多,並沒有外傳的解約潮出現。

潘玲嬌除了表示南山人壽不在AIG資產處分名單中外,對於有保險公司有意收購南山人壽,僅低調回應「市場傳言,不方便說甚麼」。

事情爆發之後,不少南山保戶都很擔心自己的權益受損,據了解保單質借的人不少,也有一些保戶直接解約。由於南山歷史夠悠久,在台灣經營45年,保戶近400萬人,不分本國保險公司或外商保險公司,不少保險同業以前都是南山的保戶或是工作人員,因此南山今日面臨到的問題,也考驗著許多保險同業的判斷力。有人直接解約,但也不少人表示,台灣幾十年來,沒有真正倒過一家保險公司,政府都會救,「沒在怕的」。

為了安撫保戶,南山人壽特別發出「南山人壽四大承諾,確保保戶權益」的聲明,強調會在符合中華民國法律下,確保保戶權益為優先;未經主管機關書面同意下,不將南山人壽資產移轉至AIG及其從屬公司或利害關係人;對於任何損及南山人壽保戶保單的權益,立即通知主管機關;遵照金管會相關函文規定的辦理事項。

【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

美國國際AIG集團上周六宣布將處分海外資產後,金管會保全台灣投資人動作一波接一波,除了連夜找來南山人壽公司達成四項共識後,也與友邦投信、投顧、證券負責人開會商討,確認相關基金都由保管銀行保管,且友邦證券除為客戶辦理必須支付款項外,非經主管機關核准,不會提領客戶交割專戶款項,投資人權益都不受影響。

金管會官員強調,在美國AIG集團傳出問題後,金管會就已陸續與業者商談各種狀況,進行「必要處理」,但是由於上周五AIG集團提出將出售海外資產,擔心引起台灣保戶及投資人不必要恐慌,因此決定再與業者達成更具體保障方案。

金管會表示,在友邦投信方面,友邦投信現有3檔國內股票型基金,規範約20多億元,國內債券型基金只1檔,規範86.7億元,流動性皆十分良好;國外則有8檔基金,也都分散至不同流動性良好的投資等級有價證券,總計友邦投信旗下12檔基金都屬全權委託業務,並已提存5千萬元保證金,足以保障客戶權益。

金管會表示,友邦投顧資本額7千萬元,截至今年8 月底公司淨值超過4億元,每股淨值為52.8元,有股權變動,亦不影響投資人權益。至於友邦投證券部分,金管會表示,友邦證券承諾其客戶交割專戶款項,除必須支付客戶的款項外,非經主管機關核准,不會提領。

【2008/10/0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http://udn.com/NEWS/FINANCE/FIN4/4546667.shtml
監管南山?金管會:只是把關

金管會保險局長黃天牧昨天說,金管會並沒有「監管」南山人壽,只是針對南山與母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之間往來交易「多加一道把關的手續」,目的是在預防南山人壽資產如果移轉國外,會損害台灣保戶權益。

金管會希望能安定南山人壽保戶人心,但仍有保戶不安,昨天南山人壽免付費客服電話一度塞機,很多人都詢問公司會不會有新的狀況,或者現在要不要解約。南山人壽表示,營運一切正常,但對今天可能有的狀況,也將全力因應。

目前南山人壽有七百九十萬張有效保單、三百九十二萬名保戶,是國內第二大壽險公司。南山人壽強調,與金管會之間的承諾就是要保障客戶權益,南山責任準備金現金流量達四百億,公司營運正常,沒有必要,保戶不需做保單解約。

壽險業其實已有許多公司老闆「易主」的先例,例如慶豐人壽大股東將股權賣給保誠集團,後來改名為保誠人壽,幸福人壽大股東、國民黨中投事業,將股權出售給單一投資人,目前由台商鄧文聰接手。

實踐大學風險管理保險學系系主任彭金隆指出,金管會的動作,是避免南山在台灣的財產被移轉或防堵掏空,但其實不用明講,南山依法與母集團之間,已經不能進行資產移轉或關係人交易。

黃天牧說,AIG爆發財務危機後,許多人擔心南山人壽會被賣掉,保戶權益因此受損,金管會嚴密「看管」南山人壽資產使用狀況,就是告訴保戶「一切在主管機關掌控中」,大家不必過度擔心。

黃天牧說,南山人壽目前業務正常,總資產高達一點五兆元,清償理賠能力沒有問題。

【2008/10/06 聯合報】@ http://udn.com/



南山保戶如何自保

南山人壽母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將切割出售海外資產求現,如果AIG未來決定出售南山人壽股權,代表南山人壽要換新東家,保戶權益會有什麼影響?

Q:我是南山人壽的保戶,現在感到不安,要做保單解約嗎?

A:做保單解約,尤其是解約預定利率超過百分之四的傳統壽險保單,是不智的做法,南山人壽目前沒有財務危機,保單清償能力也沒問題。

保戶現在解約,不但沒有保障,解約金頂多只有已繳保費的一半,損失保費。

Q:我先用保單去質押貸款,避免「血本無歸」如何?

A:保單質押借款必須付利息,借款利率平均在百分之六,借款後要付利息,保單有效期間,保費也要繳。

即使未來南山人壽易主,原保單也有效,保戶不會「血本無歸」,利息還是要付給新東家。如果沒有資金需求,沒必要辦理保單質押,否則白白損失利息。

Q:若南山人壽換人做,新東家接手後還承認我的保單權益嗎?

A:新東家若進駐,勢必改組董事會、建立新團隊,調整經營策略,可能改變保戶的保單內容,例如主張提前解約,或以「保單轉換」方式要求原有保戶做保單轉換。

不過,新保單契約必須取得保戶同意才能成立,保戶有權利主張接受或不接受。

金管會保險局主祕吳崇權說,保險公司易主,保險局都會要求新東家「優先維護既有保戶權益」,儘量不做保單轉換,否則保險局會介入協調。

Q:如果還是出現保單爭議,我有那些管道可以申訴?

A:保戶可以向金管會保險局和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申訴,金管會主要接受「非理賠」爭議案;和保單理賠有關的,則要找保發中心。

Q:AIG發生財務問題,台灣南山人壽會倒嗎?

A:南山人壽是AIG旗下財務獨立的子公司,目前沒有倒閉的問題。但未來AIG如出割海外資產換現金,南山人壽可能被出售。

Q:南山人壽事件會動用保險安定基金嗎?

A:依保險法第一百四十三條之三,要動用保險安定基金,必須這家保險公司面臨被「主管機關接管、勒令停業清理或解散重整」,南山人壽目前正常營運,不會動用到保險安定基金。

【2008/10/06 聯合報】@ http://udn.com/



南山澄清 不在AIG處分名單內
美國國際集團(AIG)傳出將出售海外資產來還債,AIG集團在台最大子公司-南山人壽趕緊表示,南山人壽不在AIG集團的處分名單內,請保戶放心。
記者曾學仁/攝影

南山人壽副總經理潘玲嬌昨(5)日首度明確表示,南山人壽並不在美國國際集團(AIG)的處分名單內,加上4日主動提出四項承諾,將保戶權益列為最優先考量,該公司已備妥400億元的資金,目的是要讓保戶安心。金管會保險局局長黃天牧昨日特別強調,金管會不是「監管」南山人壽,而是請南山人壽把資產存放在保管機構「保管」,之所以如此,就是要讓大家知道,政府已經幫保戶「顧好」資產,且南山人壽財務、營運一切正常。

黃天牧則表示,將南山人壽的資產保管,是南山人壽與金管會共同協商的結果,南山人壽主動提出很多作法,包括表示由非該公司簽證會計師查核南山資產,金管會已指派保發中心於今日至南山人壽覆核;他強調,新措施不會影響南山人壽的營運,只是為了確保南山人壽保戶的權益,希望一切更透明、更具公信力。

AIG集團在台的保險公司,除了南山人壽之外,還有美國人壽與友邦產險。黃天牧表示,已經要求美國人壽與友邦產險,任何資金要匯到國外,都必須先經過主管機關同意。

自從AIG九月中旬傳出財務危機後,AIG在台子公司南山人壽保戶十分擔心受到牽連,當時單日就有上百件保戶要求解約,或辦理保單質借,台北總部一樓排滿關心自己保單權益的人潮。

最近好不容易在美國政府決定出面奧援後,南山人壽一樓排隊解約、質借的人潮已散去,最近又傳出AIG有意處分海外子公司,再度引發波瀾。

潘玲嬌表示,南山人壽並不在AIG海外處分資產的名單中,希望民眾不要擔心,就算AIG賣掉南山人壽的股權,表示會有新的股東接手,也不會影響到保戶的權益。

【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美國國際集團(AIG)上周宣布將處分海外資產,金管會上周六已請金融機構「保管」南山人壽的資產,昨(5)日再度表示,已促請AIG證券子公司友邦投信、友邦投顧、友邦證券落實投資人權益的保障。

AIG在台的投資,包括南山人壽、美國人壽、友邦產險、友邦投信、友邦投顧、友邦證券、友邦信用卡、聯合保證保險公司等。AIG集團在台轉投資事業眾多,目前仍不知有哪些機構將被處分,要看美國母公司的態度。

為了確保民眾的權益,金管會周五晚上緊急邀請南山人壽在台高層人員開會,達成包括「未經主管機關許可的情況下,不可將本公司資產轉移至AIG集團及其從屬公司、利害關係人」等協議。

【2008/10/0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名家觀點》正視世紀最大的金融海嘯
http://www.udn.com/2008/10/1/NEWS/WORLD/WORS3/4540348.shtml

現在全世界最注目、最關心的莫過於全球金融風暴。這個風暴起源於美國,但已蔓延至全球,甚至造成全球海嘯。執政當局與朝野不僅要正視這風暴,而且要以備戰心態、頭等危機處理的緊急態度來應對。因為,這個金融海嘯會比亞洲金融風暴、SARS、911恐怖事件等更兇猛,影響更廣泛、更深遠。

全美五大投資銀行相繼被收購、破產或變成金融控股公司,但是金融危機尚未解除,金融市場的流通性還是低迷,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金融資產變現仍然困難,因此持續下跌,銀行的資金來源及存款仍然籠罩在金融風暴的陰影之下,取得不易。

有鑑於此,美國財政部認為,與其一一紓困或施救,不如提出一個比較全面性、完整的解救方案。美國財長寶森及聯準會主席柏南克共同提出7,000億美元金融紓困方案,此方案已遭眾院否決,但美國國會終會通過此一案。因為如果不通過此案,對美國及全球的金融市場及經濟影響的後果不堪設想。

此次金融風暴會變成這麼嚴重、複雜,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全球化的結果。全球金融產品互通,美國的次貸相關債券為全球央行、銀行、企業及個人的投資標的,因此變成全球性的風暴,也影響全球的金融及資本市場。美國政府在每一個決定之前,都要考慮到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像20年前的房貸風暴(Saving & Loan)只是美國事件。

第二是衍生性產品風行。各項次級房貸及金融機構的各項債權,都經過各國金融機構透過衍生性商品的包裝,化身為各項金融產品。另外,信評機構的信用評等的加持,也讓各項產品已面目全非。到底各個金融公司的曝險部位有多少?到底風險金額是多少?真正的價值是什麼?沒有人有正確的答案。

第三是避險基金的興起。全球已有超過1兆2,000億美元的避險資金,再加上油元及各國的資金都在進行各種套利的交易。尤其是避險基金推波助瀾,使得金融市場的各項交易大幅波動,因此很難從交易本身判斷出真正的變化,因為波動的30%到40%是由做空或做多所造成的,而不是純粹的需求關係。這些原因使得這次的風暴快速形成,也導致金融機構的崩潰。

這次風暴有許多專家認為,對新興國家會有更嚴重的影響,一方面是外資會撤走,將資金取回本國,以應付贖回的壓力;這對新興國家的匯率、資本市場及債信會有很負面的影響。另一方面,新興國家全體經濟規模及金融體系較已開發國家更為脆弱,很難禁得起這種前所未有的風暴。再則,全球經濟趨緩或者蕭條,新興國家如以出口為經濟主力,就會受更大的波及。

即使美國國會通過紓困方案,世紀最大的金融風暴仍然會造成極大的創傷,對全球經濟會留下長期的負面影響。這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第一是全球信用的緊縮(Credit crunch)。雖然有7,000億美元的後盾,全球的金融機構都需要節制其信用的擴充,或者尋求增資。而且,金融機構會開始理解,以前過於低估對風險的評價,對於各項授信會更加謹慎,甚至極端的保守。因此很多企業或個人會告貸無門,即使借到錢,借款利息也會很高。如此一來,對於企業及個人的流通性會造成極大的壓力,甚至造成企業或個人貸款違約或周轉不靈。這對整個信貸市場、企業或個人理財都有負面影響。

第二是經濟的萎縮(Economic slowdown)。金融風暴起因之一就是全球經濟遲緩,但由於信用的緊縮,企業無法取得所需的貸款,就無法擴充或會調降低資本支出,個人的消費意願降低,這會減慢經濟成長,使得經濟進入萎縮甚至蕭條的階段。

我國經濟規模小,金融體系的銀行規模小,銀行又超多,加上經濟以出口為導向,仰賴的兩個進口國家—美國與中國,經濟皆會遲緩下來,將影響台灣的出口甚劇。政府宜於此時對各項市場活動進行干預,以免形勢更加惡化。同時,也應不惜大量舉債,以擴大公共建設,在全球低迷之際,埋首建設台灣。

 

【2008/10/0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http://www.udn.com/2008/10/6/NEWS/FINANCE/FIN2/4546567.shtml

名家觀點》7,000億美元過後…

美國眾院在全球盼望之下,終於再次投票通過7,000億美元的紓困法案,於美國時間10月4日立法成立「2008年緊急經濟安定法案」。其中最受矚目就是7,000億美元的「問題資產紓困方案」。授權財政部成立「金融穩定局」購買或保證金融機構的問題資產。

紓困方案也許可以防止全球金融體系的崩盤,卻不足於解決信用緊縮,金融業的流通性問題並不能藥到病除。經濟的成長仍會趨緩、停滯,甚而蕭條。10月4日美國公布失業率升至五年新高,消費指數仍持續低迷。

股票市場最能反映投資人對經濟前景的看法。一般認為美國及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只是要持續多久?比較樂觀的看法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全球經濟的不景氣會有十季之長,即持續到明年(2009)年底,2010年才能復甦。

在這段不景氣期間裡,台灣要採取什麼措施,才不會形勢更趨惡化,更重要的是提升台灣的競爭力,使得台灣不僅能快速復甦,還能夠浴火重生。可從以下三個方向討論:

第一、強化台灣金融體系的健全度,加強民眾對金融體系的信心。

台灣金融體系的銀行規模小,家數又多,公股銀行市率達50%以上,在此非常時期,民眾及企業會把民營銀行的存款轉存到公股銀行,造成民營銀行的存款流失。為求自保,銀行不僅會大量緊縮其放款,甚至對企業抽緊銀根。對個人及企業會造成流動性之嚴重不足。政府應力保金融體系的流通性充足。

政府應準備對資金不足,但規模較大的銀行注資。考慮提高存款保證的金額,由150萬元提高至300萬或甚至全額擔保。對於存款驟然流失的銀行,由公庫存款或郵政儲金來補充,或甚至公股銀行將多餘資金轉存至民營銀行。如有謠言耳語,應主動出面解釋。政府也可於此時運用勸說或強制的方式,要求民營銀行大規模的合併,以增加其應急能力及流通性。

第二、降低經濟不景氣及金融流通性不足,對台灣企業所造成的衝擊。

在經濟景氣復甦之前,企業一方面會面對訂單急速減少,銀行又不願提供援助的困境。政府應主動對優良企業加以紓困,代其尋求資金;同時,對於產能過剩的產業要求其合併,降低成本減少產能。在此期間,如有企業願意大量投入研發費用開發新產品,政府也應加以協助或補助。

在此期間,政府應要求所有政府機構,採購時應以台灣產品優先。對於尖端科技產業的企業,政府應透過各項投資管道,主動投資於企業。對於某些危急的產業,政府應主動尋求解決之道。政府應以萬分火急的心態去做,如果有一、二家大企業出問題,很容易對金融產業、對全民信心產生骨牌效應。

第三、政府在此經濟不景氣期間,應從事大規模的基礎建設,以刺激國內經濟。

美國的紓困方案是大手筆,政府也應有大手筆、大魄力的作為。可以考慮以台灣全國生產毛額的10%即約40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1兆2,000億元的資金,從事台灣的基礎建設。不僅刺激這幾年的經濟,同時也為後代子孫建立一些可為他們孳息的基礎建設。

這400億美元資金可考慮兩個來源:首先,政府要把一些國有土地,沒有善加利用的資產大量開放出來給民間開發。一方面政府可以有大量資金投入基礎建設,一方面讓民間也參與土地的開發。雙管齊下共同刺激經濟。一方面政府應在贈遺稅降低後,以發行政府美元公債的方式向台灣滯留在國外的資金籌資,讓這些資金有管道回流台灣。如果此種公債利率不錯,在投資風險高的環境下,國內外的資金都會響應政府籌資活動,共同建設台灣。

(作者是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董事長)

【2008/10/0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杜英宗:全球金融 後年才能回春

全球金融業受次貸風暴衝擊,使得獲利面臨衰退,台灣花旗環球財務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杜英宗昨(19)日指出,這波衰退將較之前都來得嚴重,全球金融業要等到2010年才能再出現獲利成長的榮景。

杜英宗昨天出席「共同打造亞太金融中心之願景與策略高峰論壇」。他指出,次貸風暴後,全球金融機構要調整經營結構來適應全球發展,2003年到2007年間,全球金融機構每年平均獲利成長17%,其中美國成長率9%,中東、歐洲、南美市場24%,亞太地區33%。2003年金融機構獲利為1,470億美元,亞太230億美元;2007年全球金融機構獲利3,330億美元,亞太為430美元。

不過,杜英宗指出,今年和明年金融機構獲利將出現衰退,到2010年亞太金融機構才會復甦,獲利將超越430億美元,屆時亞太市場會成為各國金融機構兵家必爭之地。

杜英宗指出,在了解全球經濟及金融趨勢後,銀行要從經營模式上創新,才能創造競爭優勢。

目前台灣銀行業的主要產品為授信放款和財富管理,其中財富管理是銷售別人的東西,多數銀行都還沒有發展產品的能力,杜英宗建議,金融機構不能只靠產品或價格競爭,要有提供完整服務的Platform(平台)概念;此外,企業內部的公司治理比外部的金融監理更重要。

【2008/08/2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洲也亂了。日本工業生產也下滑了。各國股市都面臨外資撤退的問題。以台灣為例,10/6 台灣集中市場三大法人合計賣超143.27億元台幣。

  這是繼美國後,近期看到金融消防車滿街跑的畫面。這個畫面不只百年僅見,大概在人類金融史上,次貸風暴所造成的危機也是創紀錄的。從現在開始,全球投資人才開始正視這個金融怪物所造成的風暴,以台股來說,從九千多跌到五千多點,整整四千點的跌幅,讓人心驚不已。

  金融的確是資本主義的核心,金融業掀起的波瀾,絕不可以心存僥倖,畢竟這一波還沒有正式擴及到產業面,現在就要有過辛苦日子的打算了。美國失業率衝破6%,離7%也不遠了。有媒體已經開始加碼,說失業率可能會破8%。不管如何,先不預設立場。這場金融大戲,看來全球都很難自外於這個亂局。

  投資人,不要再望穿秋水了,除了自己,沒有人可以依靠,政府連自己都自顧不暇了,不要期待國際金融、產業經濟的基本面可以在一夕翻轉。

  金管會想要打擊空方言論、打擊金融禿鷹,有對股市帶來成效嗎?這個勢頭,不是空方造成的,在這樣的狀態下,大概只有散戶會對金管會的保證有信心,法人賣超一家筆一家還要凶。現在的局面可不能只用"凶險"來形容。大家多小心吧!保護好本金,才可能等到春天的新芽呢!



巴黎銀行 接管比利時、盧森堡富通銀

經過周末密集會談,法國巴黎銀行集團6日證實接收富通銀行在比利時與盧森堡的營運,一周前將富通銀行部份收歸國有的比利時與盧森堡政府則減持該行股權,比利時也因此項交易案成為法國巴黎銀行最大股東。

比利時與巴黎銀行人員及盧森堡官方人士宣布,根據交易內容,法國第一大銀行巴黎銀行集團將接管比利時富通銀行75%的業務,比利時政府則保留剩餘25%的「黃金股」。

消息人士說,盧森堡富通銀行方面,巴黎銀行將收購66%股份,剩餘33%由盧森堡大公國持有。

富通銀行受害美國金融風暴,身陷資金流動困境,為使存戶與職員放心,在最新協議中達成決議。荷蘭政府已於三日將荷蘭富通銀行全面收歸國有。

巴黎銀行總經理普羅特在布魯塞爾向記者宣布,這筆交易將由巴黎銀行股票支付,比利時政府將獲得巴黎銀行「約11.7%」股權,成為該行最大股東。盧森堡也將以同樣方式,獲得巴黎銀行1.1%的股份。

【2008/10/0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金融危機加劇 搶救銀行 歐洲大作戰
美國國會通過緊急金融紓困案後,歐盟4日亦在法國召開高峰會,討論如何穩定歐洲金融市場。圖為各國領袖共同召開記者會時,義大利總理貝魯斯柯尼在法國總統沙克吉(圖右)和德國總理梅克爾(圖左)間對著沙克吉耳邊竊竊私語。
(法新社)

歐洲金融危機加劇,包括德國、比利時、冰島與英國等國家5日展開搶救銀行大作戰,歐盟主要國家領袖也呼籲會員國加強合作,共同穩定金融市場。

由於商業銀行團撤銷支持,德國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Hypo Real Estate)日前宣布350億歐元(490億美元)的紓困計畫告吹。德國財政部5日召開緊急會議研擬對策。

據了解,出席人士包括德國央行總裁韋伯,以及德國最大銀行德意志銀行執行長阿克曼(Josef Ackermann)。德國總理梅克爾訂6日召開記者會說明相關細節。

財政部發言人阿爾比希說:「目前情況一團糟,我們會盡力找出方法解決,也希望與會各方瞭解自己的責任。」德國政府原先預定對Hypo注資270億歐元(374億美元),但在情勢生變後,當局是否會提高注資金額,目前尚不得而知。

根據原來的紓困計畫,歐洲央行與德國聯邦銀行準備聯合出資200億歐元,再由成員不詳的銀行團提供另外的150億歐元;該計畫要求Hypo以420億美元的資產作為擔保品。

冰島央行5日與北歐各國央行舉行國際會議,以防金融危機蔓延。英國周日電訊報報導,冰島當局可能與北歐央行聯手對市場注資100億歐元(140億美元),並抽回在退休基金的資產。

英國首相布朗4日與歐洲領袖在巴黎集會時,呼籲成立120億英鎊的基金,幫助小企業度過眼前的信用緊縮難關。他指出,該基金能「凸顯我們對英國與全歐洲小企業的貢獻,在經濟艱困時刻為一般家庭提供援助。

經濟學家認為,英國央行本周可望宣布降息,以免經濟陷入嚴重衰退。

此外,比利時政府與金融官員也為挽救富通銀行(Fortis)而傷透腦筋。外界擔憂該銀行恐面臨破產,促使荷蘭、比利時與盧森堡三國政府把荷蘭的業務收歸國有。

目前討論中的解決方案,包括由比利時全數接管富通,或是替富通物色新買主。

【2008/10/0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援助金融》歐盟各盤算 只掃門前雪
歐洲金融業告急,法國總統沙克吉(左三)邀集歐盟主要國家領袖共商對策,但未獲共識,只好各自展開搶救大作戰。
(歐新社)

歐盟領袖4日在高峰會議矢言協力援助金融業,卻未能提出聯合紓困方案,以因應美國金融危機蔓延至歐洲,顯示會員國各有盤算,只好先自掃門前雪。

歐盟未能凝聚出援救銀行業的共識,反映27個會員國之間歧見頗大,形成目前各自為政的局面。例如,法國財政部長拉加德提議成立援助基金,立刻招來德國的批評。愛爾蘭決定擔保國內銀行業的存款與債務,也招來其他會員國的反對。英國為阻止資金流往愛爾蘭,已將每個帳戶的存款保險上限,從3.5萬英鎊調高到5萬英鎊。

儘管法、德、英、義、歐洲央行與歐盟執委會的領袖4日在巴黎舉行的高峰會中,對放寬會計法規、嚴訂金融法規,以及放寬競爭與預算法限制等方面存有共識,此次高峰會召集人法國總統沙克吉也表示,各國政府依自己的方法與能力行事,且會協調其他國家一起推動,但情勢發展似乎是各行其事。

例如,德國的抵押不動產控股公司 (Hypo Real Estate)由政府主導的350億歐元紓困計畫,因商業銀行團撤銷支持而宣告破局。巴克萊資本公司經濟學家波恩說,歐洲國家花錢紓困的意願遠不及美國。

他強調,歐盟支持銀行業的聲明形同具文,情況和高峰會前沒有兩樣。

歐盟面對的情勢比美國更為複雜與棘手,國際貨幣基金(IMF)總經理史特勞斯康在高峰會前與沙克吉會面,並呼籲各國須達成協議,共同因應嚴峻挑戰。他說:「歐洲比美國更需要集體的行動,因為歐洲的情況比美國更複雜。」

【2008/10/06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美失業率可能飆到8%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0,4521,120501+122008100500031,00.html
  • 2008-10-05
  • 工商時報
  • 【李鐏龍/綜合外電報導】

     彭博社及CNNMoney網站報導,美國9月份就業報告出爐,數據慘不忍睹,證實信用危機迫使全美各地雇主緊縮支出並精減人力,總計今年以來美就業機會已流失76萬個,民間部門從去年12月以來則已減少近百萬個。許多分析師認為,美經濟可能正墜入衰退,且是至少25年來最嚴重的一次。

     儘管美國正式負責判定經濟景氣循環的全國經濟研究所(NBER),迄仍未說出「衰退」一詞。不過許多分析師卻深信,衰退已經開始,只在於將會多久及多深而已。

     美國勞工部上周五表示,美國非農就業人口在9月銳減15.9萬人,為5年來單月之最,並已是連續第九個減少。9月失業率持平在8月的6.1%,但較4月時的5%已大幅揚升。

     高盛首席美國經濟學家赫特濟斯(Jan Hatzius)預測,隨著信用緊縮重創消費者及企業,美國失業率有可能飆高到8%。



美國前財長稱美已陷入衰退

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認為美國很有可能已經陷入衰退,而且失業率可能進一步惡化至7.5%。

美國上周公布,九月份就業人口再減少159000人,失業率也維持在五年高點6.1%。

薩默斯表示,如果美國失業率未觸及7.5%的水平,將是個意外的驚喜。

他指出,美國官方決定經濟衰退周期時間的美國經濟研究局(NBER),宣告該國已經進入衰退的可能性非常高。他表示,多數消費者和企業幾乎都已經認定美國已經處於衰退。

針對美國國會上周通過金融紓困案,薩默斯表示,如果他是國會議員,他也會一定會投票贊成通過這項法案。

(彭博)



日本8月工業生產創5年最大降幅 失業率2年新高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5&docid=100533153
http://www.cdnews.com.tw 2008-10-05 10:53:00
沈子涵/整理

 中央社報導,日本8月份工業生產下滑,創至少5年最大降幅,家計單位支出也減少,失業率攀升至2年來新高,日本經濟已越來越走緩。

 日本政府公布,8月份工業生產月率下滑3.5%,失業率升至4.2%,家計單位支出年率則下降4.0%,寫下2006年9月以來最大降幅。

 美國眾議院否決了7000億美元紓困計畫後,全球股市暴跌。日本經濟可能已經步入衰退,主要是經濟成長主要動力─出口疲軟,加上物價上漲,就業市場惡化,導致內需下滑。

 東京Nomura Securities Co.首席經濟師Takahide Kiuchi表示,目前日本最大的疑慮是出口前景,看來情勢已愈來愈嚴峻。

 經濟師表示,預期日本經濟今年底前走向溫和衰退,但仍有機會見到明顯的調整。

 根據彭博的調查,經濟師預估日本8月工業生產月率下滑2.4%,今天實際公布數字遠低於預期。 


日股暴跌465點 收盤創4年8個月新低

東京股市今天開低走低,日經平均指數一度滑落五百點以上,終盤以下跌四百六十五點零五的一萬零四百七十三點零九作收,跌幅百分四點二五,收盤價創下四年八個月來的新低價位。

東京匯市的日圓兌美元價位大漲,日本時間下午三時半左右升至一美元只兌一零三點三六日圓。

東京股市受到美國股市的大幅走低,加上歐洲的金融不安以及日圓兌美元大幅走升的影響,日經指數上午以較上周末收盤價下跌一百二十點開盤,隨後在出口股、證券股和金融股等主要股的競相跌落之下一路滑落,日經指數一度下跌五百點以上,終盤以一萬零四百七十三點作收,創下二零零四年二月十二日以來的新低價位。

東京證券股價指數也下跌四十八點九二,以九百九十九點零五收,創下二零零三年十二月十八日以後四年十個月來首次跌破一千點大關的紀錄。

東京股市第一部的交易金額達兩兆三千七百六十三億日圓,交易量二十五億六千六百九十五萬股。股價下跌的企業占總數的九成以上,達一千五百九十四家,股價上揚的只有九十五家,持平的二十三家。今年以來股價寫下新低價位的企業創九百三十三家的最高紀錄。

東京匯市的日圓兌美元價位今天大幅走升,曾漲至一美元兌低於一百零三日圓,日本時間下午三時半左右的價位是一美元兌一零三點三六至三八日圓,比上周五下午五時的價位升值一點六五日圓。

【2008/10/06 中央社】@ http://udn.com/



外資在南韓股市抽走146.8億美元

在美國金融危機前後的最近四個月,外國投資者在南韓股票市場淨拋售一百四十六億八千萬美元,在亞洲六個國家地區高居第一。

南韓「朝鮮日報」今天據國際金融中心於五日指稱,針對今年六月至九月連續出現淨拋售現象的南韓、台灣、印度、泰國、菲律賓和印尼的股市進行分析,獲得前述結果。

報導據花旗銀行經濟分析師吳錫泰表示,就外國投資者的立場而言,亞洲市場被列為風險資產投資對象,如果資金枯竭,需要現金,就先從亞洲抽走資金。特別是,南韓股市規模大,而且流動性資金也豐富,因此,外國投資者會先從南韓抽走資金。

【2008/10/06 中央社】@ http://udn.com/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