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日本行的紀錄拉得太長了,連我都忘記該寫些什麼,最近公司事情很多很忙,閒下來的時間連睡覺都不太夠用,所以又耽誤了寫文的時間。賴杯杯不要發脾氣喔。趕快看照片吧!下面是迪士尼傍晚到晚上遊行的照片。
  
  話說王祺祺玩海盜船、小熊維尼獵蜜記都會怕以後,我們真的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小小世界應該接受程度會高一點吧,結果祺祺很堅持,怎麼樣都不願意進去,好說、拐騙都無用,到最後還是由我這個老爸當壞人──抱他進去玩。去過的都知道,小小世界根本是冷門項目,大概算是墊檔用的,但是吹吹冷氣都比在外面曬太陽好,所以裡面雖然人不是太多,但是也不至於太冷清。小小孩還是挺多的。





小小世界的外觀


照片照不出動態感,大家多包涵啦!











城堡外觀


有點累的祺祺,對於高爾夫球情有獨鍾。


TOONTOWN人真多


這種不刺激的雲霄飛車,對於三歲孩子還是太猛了點。


這就是我們吃晚餐的圓頂餐廳,換算台幣大約一人750元,自助餐點還算美味,大概是大家都餓了吧。這個價位算是經濟實惠的,所以不少客人來用餐,而且依照導遊杯杯的建議,與其東吃西吃,到不如到這裡享受一下,所以我們也欣然接受囉。而且小朋友還在這裡睡了一會兒呢。光是這一點,就覺得相當值得。


睡翻的妹妹。


玩得很累的祺祺。


城堡晚上的夜景。


花車遊行開始囉





小丑魚,做這麼大一點也不可愛。哈~




















很累的祺祺正在補充電解質。


散場的人潮真是恐怖。嬰兒車算是很好的"防衛武器",看到不少日本媽媽拿嬰兒車卡位。


門口的卡通人物群。






如果不想累了一整天以後坐JR線回飯店,到是可以考慮住在迪士尼附近的旅館。

第三天,是比較靜態的行程─明治神宮、皇居二重橋,請大家期待一下囉。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 Sep 30 Tue 2008 15:45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東京回來以後,發現有堆積如山的照片檔案要整理,硬碟快要塞爆了,自然也沒有時間上傳資料,以致最近都在拿新聞墊部落格的檔,看得連自己都有點嫌棄了。明明是旅遊、美食,結果弄成一個短期的財金部落格了,投資這個主題便得有點喧賓奪主的味道。

  為了要儘快導正回來,趕快補上東京行的第二天,迪士尼樂園的照片,文字敘述不多,有興趣的朋友就看看照片吧,我相信很多人已經去過了。我們的運氣不錯,去的時候是個大晴天,照片看起來頗為陽光。因為小朋友在大熱天,體力下滑的很快,所以很多遊樂設施我們都沒怎麼玩到。或許等小朋友大一點,再重遊一遍吧。


只有四張大人票,小孩四歲以下不需要票。


連跟玩偶照相都要排隊。只好拍拍路人囉。


早上九點,人就這麼多。














才剛入園沒多久,祺祺就已經累啦。


午餐,Pizza套餐。


吃不飽的,可以再來一碗咖哩飯。


不可以帶上飛機的汽球,照張像留念吧。


園區理的小火車。


高飛的家。








夢幻般的陽光男孩。


笑得燦爛的陽光女孩。


就算站在噴水池旁邊,依舊無法消暑。





米妮加的花


小熊維尼獵蜜記,人有夠多,還好有Fast Pass。


其他的照片,請下回分解。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華爾街,幾乎是紐約文化中一定會提到的元素,新聞報導說,紐約有近八十萬人口從事金融業(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多?),紐約一直是全世界高物價排名前五的城市,當然也跟這些金童的高收入有相當大的關係。華爾街一直給人高貴、高薪、高不可攀的形象,當然也包括貪婪。


  這些都是電影裡面極佳的素材,日進斗金的帥哥,花花世界的紐約,高來高去的金權遊戲,有什麼題材能比這些更吸引人呢?早年麥克.道格拉斯、查理辛所飾演的股票掮客、交易員,到近期小說,如:華爾街擦鞋童的告白(Confession of a Wall Street Shoeshine Boy)。都讓人對紙醉金迷的Wall Street目瞪口呆。


  美夢易醒,誰料得到2008年的華爾街,跟紐約洋基隊一樣有著巨大的變化呢?華爾街的五大投資銀行,從2008年初開始,倒下第五名的貝爾斯登Bear Sterns(被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收購),到九月中,倒下第四名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現傳巴克萊將收購雷曼)。同月,第三名的美林Merill Lynch,將被美國銀行收購。而第二名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以及第一名的高盛Goldman Sach,也都傳出經營的危機。高槓桿的財務操作,將華爾街帶向了極盛,但也造就了今日的衰敗。

  紐約洋基隊,舊的球場Yankee Stadium將在2008年的球季後,正式進入歷史。本是一個光榮、緬懷過去偉大時刻的一年,但是隨著洋基即將中斷連續十三年進入季後賽,光榮時刻也似乎顯得有點難堪。再怎麼難堪,今年的洋基將確定不是紐約時報今年修理的主角(至少頭版不是),因為華爾街造成的風暴,影響程度遠大於洋基不能進入季後賽這種小事。一樣是舊招牌熄燈,洋基會有新生、會有新局,但是華爾街的新局,卻不知道該如何走下去。

  可以確定的是,紐約洋基隊今年讓全美的洋基迷失望了,紐約華爾街今年也讓全球投資人難過了(可能還要難過到09年),華爾街的投資銀行跟洋基一樣,沒有拿到今年繼續玩下去的門票。不同的是,洋基有隔一年力拼的本錢,但是華爾街還有"本錢"嗎?美國政府及聯準會大鬍子提出的7000億紓困是否會被國會否決?這場歹戲拖棚的鬧劇,我們還得繼續看下去。



高盛摩根轉型》投資銀行玩高槓桿 栽了

摩根士丹利以及高盛申請轉型成商業銀行,代表20年來高槓桿操作、低法規限制的華爾街投資銀行業,已經走入終局。

這些投資銀行的業務核心是高槓桿的風險操作。美林的槓桿倍率在去年高達28倍,摩根士丹利攀至33倍,高盛公司也有28倍。而直到瀕臨破產前,雷曼兄弟公司的金融槓桿也高達30 倍。

金融槓桿30倍,意味著投資銀行只用5美元本錢就可以做150美元的投資,只要這些投資有3%收益,這家投資銀行就可進帳4.5美元,賺到近一個股本。但相對地,只要投資損失3%,銀行的股本就立刻損失殆盡。

過去幾年來,金融市場充斥著苦無去處的游資。長期低利率與低通膨的環境讓資金取得非常容易,高槓桿籌資因此得以進行。

華爾街投資銀行可以從事如此高風險的操作,一方面是數十年來的金融自由化使他們沒有太多法令的束縛,一方面是現代金融工具的演進,使投銀以為自己有能力掌控風險,永遠站在贏錢的一邊:局部市場可能輸錢,但整體市場要不永遠長期上漲,要不早已用新奇的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把風險分攤出去。

但這樣的如意算盤在次貸風暴爆發以來已完全破局。美國房市先是遇上「機率甚低」的全國性重挫,信用市場出現「百年難遇」的違約潮,貨幣拆借市場出現數十年僅見的凍結危機,所有極端狀況一次到齊,風險槓桿過高的投資銀行立即大幅虧損,難以籌資,面臨滅絕。

高盛公司在這波金融風暴中可說是使出「閃子彈」的神技,但最後仍選擇投向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的管制網,將大幅減少槓桿比率。連最強悍的投資銀行也放棄了高槓桿的營運模式,高盛與摩根士丹利的金融槓桿將向美國銀行、美聯銀行的11倍看齊。

這證實了風險槓桿縮減與金融管制收嚴的趨勢。獨立投資銀行已走進墳墓,現在的焦點是,同樣高槓桿操作的避險基金業者,是否也終將繳械投降,落入嚴密的法規管制網。

【2008/09/2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華爾街式投機行為的終結?

美聯儲二十一日晚宣布批準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為銀行控股公司的申請,此舉將終結華爾街傳統投資銀行的經營模式改制為常規存貸銀行,縱橫資本市場王國百餘年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巨頭集體告別歷史舞臺。而這是否意味著一代「華爾街式」投機方式的終結?

華爾街似乎是在最近十天變天的:美國政府接管最大的房地產貸款機構房地美和房利美,美國銀行收購美林投資銀行,美國政府拒絕為大型財團收購瀕臨倒閉的雷曼兄弟控股擔保,導致這家百年老店轟然倒塌,隨後,美國政府批準了美聯儲旗下的紐約儲備銀行接管美國國際集團AIG,並推出了價值七千億美元的金融市場救援計劃。直到昨天晚上,美聯儲批準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改制為常規存貸銀行,華爾街的風暴走向似乎漸漸顯露清晰輪廓: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的「帝國時代」行將結束。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教授鮑泰利認為,美國金融市場淪落至此,緣於金融機構的投機性太強。由於金融創新,大量金融衍生品進入市場,而許多投資者其實並不清楚這些金融工具的風險,於是埋下了重大隱患。

此間經濟學家說,近年來,美元持續貶值、金價上揚,房價,油價完全無理性的一路高漲,背離了市場基本供求關系實際水平,儘管布希政府高調譴責對石油的投機行為,但最終未能根本解決問題。

正在威斯康星州從事競選活動的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說,他對華爾街投機者的貪婪感到憤怒,並稱拯救計劃不應由稅款來支付。 來自當地的報道稱,麥凱恩明顯轉變了立場,開始反對國會未經核查就倉促授權寶森巨大的權力支配巨額的救援計劃。他認為布什和國會應該共同為這次的金融危機承擔責任。

布魯金斯學會今天在一份分析中說,儘管國會兩黨對財政部提出的天價救助計劃表示同意,但動用納稅人的金錢救助投機銀行的壞帳,還是有多重風險的,而且這樣做也存在道德風險。美國財政部長寶森在敦促國會儘快通過政府救市計劃時也坦承,他不敢保證納稅人購買的銀行壞賬不會變成一堆垃圾。

連日來美國媒體指責華爾街投機者貪婪的投機盈利行為的言論鋪天蓋地,這些言論認為,華爾街的過度投機行為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內在原因,美國納稅人不應該為這種投機行為買單。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思‧羅格夫指出,未來十年,華爾街將會向何處去令人憂慮。而美國金融業的崩潰,極有可能導致亞洲及其他國際投資者重新思考投資方向。有專家認為,儘管美國政府撇開自由市場論的聲音強力干預市場,但這並不能說明「華爾街式」投機方式也告別金融舞臺。只要世界各國的金融體制還存投機的政策空間,只要還存在著大量的金融衍生品牟利炒賣需求,華爾街投機模式在世界其他幾個大型金融市場將繼續存在,並為下一輪金融危機積累能量。

【2008/09/23 中新社】@ http://udn.com/




歐洲憂心被拖累 「貪婪華爾街自食惡果」

華爾街最近接連傳出4大投資銀行出售、申請破產重整、轉型為商業銀行的天大消息,引起大西洋彼岸歐洲左右兩派陣營的一致譴責;它們認為,這是華爾街毫無章法與過度膨脹下的惡果。

洛杉磯時報報導,義大利財長崔曼迪認為,投機客「貪婪自私」與主管官員「愚蠢顢頇」是醞釀問題的禍因,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前主席葛林斯班尤其必須負起主要責任。

崔曼迪表示:「市場將葛林斯班視為大師。如今我們必須自問,他是不是繼賓拉丹之後,對美國傷害最大的人…很明顯,目前的局面意味,美國的經濟體系有問題。這不是一家銀行經營不善,而是整套體系行不通。幾天前,僅有極少數的人願意承認危機的嚴重性。」

崔曼迪以1997年的阿爾巴尼亞為比較對象。當時的一場多層次行銷騙局導致大批阿國人民的畢生儲蓄旦夕化為烏有,引發嚴重暴亂。他指出:「整個體系已經搖搖欲墜,正如當年的阿爾巴尼亞。公共投資大舉挹注才是解除危機的正途…回歸遊戲規則必須佐以公共部門的投入。」

歐洲的政治左派曾經預言,華爾街的「野蠻新自由資本主義」遲早會釀成大禍。左派人士並以1929年的股市大崩盤比較;他們指出,美國政府出手拯救大型投資銀行的舉措已經產生嚴重的扭曲作用。

這場危機隨時可能導致英國、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國家的通膨、失業、經濟成長疲弱等問題更加惡化。左派的西班牙籍歐盟經濟事務專員艾爾穆尼亞表示:「貪婪一直是癥結所在。在歐洲,我們不能說沒做錯什麼。歐洲銀行買下有毒產品,沒有人知道這種現象什麼時候會結束。」

【2008/09/23 聯合報】@ http://udn.com/



華爾街式投機行為的終結?

美聯儲二十一日晚宣布批準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成為銀行控股公司的申請,此舉將終結華爾街傳統投資銀行的經營模式改制為常規存貸銀行,縱橫資本市場王國百餘年的華爾街投資銀行巨頭集體告別歷史舞臺。而這是否意味著一代「華爾街式」投機方式的終結?

華爾街似乎是在最近十天變天的:美國政府接管最大的房地產貸款機構房地美和房利美,美國銀行收購美林投資銀行,美國政府拒絕為大型財團收購瀕臨倒閉的雷曼兄弟控股擔保,導致這家百年老店轟然倒塌,隨後,美國政府批準了美聯儲旗下的紐約儲備銀行接管美國國際集團AIG,並推出了價值七千億美元的金融市場救援計劃。直到昨天晚上,美聯儲批準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改制為常規存貸銀行,華爾街的風暴走向似乎漸漸顯露清晰輪廓: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的「帝國時代」行將結束。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教授鮑泰利認為,美國金融市場淪落至此,緣於金融機構的投機性太強。由於金融創新,大量金融衍生品進入市場,而許多投資者其實並不清楚這些金融工具的風險,於是埋下了重大隱患。

此間經濟學家說,近年來,美元持續貶值、金價上揚,房價,油價完全無理性的一路高漲,背離了市場基本供求關系實際水平,儘管布希政府高調譴責對石油的投機行為,但最終未能根本解決問題。

正在威斯康星州從事競選活動的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說,他對華爾街投機者的貪婪感到憤怒,並稱拯救計劃不應由稅款來支付。 來自當地的報道稱,麥凱恩明顯轉變了立場,開始反對國會未經核查就倉促授權寶森巨大的權力支配巨額的救援計劃。他認為布什和國會應該共同為這次的金融危機承擔責任。

布魯金斯學會今天在一份分析中說,儘管國會兩黨對財政部提出的天價救助計劃表示同意,但動用納稅人的金錢救助投機銀行的壞帳,還是有多重風險的,而且這樣做也存在道德風險。美國財政部長寶森在敦促國會儘快通過政府救市計劃時也坦承,他不敢保證納稅人購買的銀行壞賬不會變成一堆垃圾。

連日來美國媒體指責華爾街投機者貪婪的投機盈利行為的言論鋪天蓋地,這些言論認為,華爾街的過度投機行為是導致美國金融危機的內在原因,美國納稅人不應該為這種投機行為買單。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肯尼思‧羅格夫指出,未來十年,華爾街將會向何處去令人憂慮。而美國金融業的崩潰,極有可能導致亞洲及其他國際投資者重新思考投資方向。有專家認為,儘管美國政府撇開自由市場論的聲音強力干預市場,但這並不能說明「華爾街式」投機方式也告別金融舞臺。只要世界各國的金融體制還存投機的政策空間,只要還存在著大量的金融衍生品牟利炒賣需求,華爾街投機模式在世界其他幾個大型金融市場將繼續存在,並為下一輪金融危機積累能量。

【2008/09/23 中新社】@ http://udn.com/



高盛摩根 獲准轉型商銀
摩根士丹利公司向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申請改制為銀行控股公司,未來將接受更多監管。圖為位於紐約華爾街的摩根士丹利總部。
美聯社

為防堵華爾街金融危機持續擴大,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21日晚間緊急批准高盛公司與摩根士丹利公司兩大投資銀行轉型成銀行控股公司。

這將使華爾街僅存的兩大投資銀行業務轉型成商業銀行,接受當局更嚴密的監管,同時得以向聯準會取得緊急融資,滿足新的資本要求。

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林、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公司並列為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但從今年3月起不是被商業銀行併購,就是宣告破產。現在隨著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公司業務轉型,華爾街的獨立投資銀行業至此可說已經落幕。

高盛與摩根士丹利轉變成銀行控股型態,將接受更多機構監管。聯準會將監管高盛與摩根士丹利的控股母公司,美國財政部金融局將負責銀行特許股管理,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也會扮演更重要的監理角色。

但變成聯準會監管下的商業銀行,也讓高盛與摩根士丹利對聯準會有更全面、直接的融資管道,可望協助兩家公司度過金融風暴,避免被迫出售或破產。

短期而言,這項行動將延遲摩根士丹利與美聯銀行(Wachovia)的合併談判。摩根士丹利另外也與中國國家投資公司(CIC)進行數十億美元的注資談判,目前並不清楚摩根士丹利是否還需要這些注資。

這一周來,聯準會官員日益清楚,投資銀行業務很難獨立生存。投資銀行靠短期貨幣資金市場籌資,但信用緊縮使拆借日益困難,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使情況雪上加霜。

作為銀行控股公司,摩根士丹利與高盛可以開辦一般大眾的存款業務。由於儲蓄存款受到FDIC的保障,金融危急時期存戶比較不會擠兌。以華盛頓互惠銀行(WaMu)為例,這家飽受次貸風暴重創的銀行,今年來的存款水準並未有太大變化。

相較之下,投資銀行的資金帳戶很容易遭到客戶「擠兌」。貝爾斯登公司3月倒台前幾日,就是受不了客戶抽銀根、交易對手凍結往來,而瀕臨破產邊緣。

【2008/09/2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http://mag.udn.com/mag/money/storypage.jsp?f_MAIN_ID=54&f_SUB_ID=2103&f_ART_ID=57705
由禿鷹到創投 私募基金變身記
記者 許維真

 

去年私募基金在全球融資併購創下6,990億美元的新高紀錄,居中牽線的投資銀行也大發利市,其中以KKR公司付給投資銀行逾8.37億美元費用排名第一。圖為KKR公司座落在紐約的總部大樓。歐洲圖片新聞社
「我不是來毀滅這間公司,」麥克.道格拉斯在1985年拍攝的電影《華爾街》中,飾演Corporate Raider(企業掠奪者、企業掠奪者)戈登‧蓋葛(Gordon Gekko),在他欲入主的泰隆紙業股東大會上與泰隆管理階層大聲嗆聲,希望股東能同意讓他接管泰達,進行重整。

 

昔日貪婪的掠奪者

 

堅持貪婪是好事(Greed is good)的蓋葛雄辯滔滔地指控,泰隆的公司治理差勁到極點:泰隆雖然前一年度虧損了1.1億美元,股價每況愈下,但是泰隆的33位副總裁每個人年薪至少都20萬美元起跳,坐擁高薪的管理階層,因為只有公司極少數的股份,根本不在乎公司的經營好壞,繼續拿著公司的錢大肆揮霍,聲稱自己實在看不下去的蓋葛高分貝地說:「我是來解放這間公司的!」

 

蓋葛最後拿下了泰隆紙業,但對於對企業重整的付出並非這部電影描述的重點,因為那不是蓋葛習慣賺的容易財(easy money)。真正讓蓋葛可以賺大錢的方式之一,是利用內線消息低價買下一家企業,之後便大舉裁員,並將企業名下資產拆散賣出,就像片中被他相中的藍星航空(Bluestar Air)一樣,完全不管這樣做會讓多少員工失業、數千個家庭頓時陷入困境。

 

所以,良心發現的證券交易員查理辛,不惜和蓋葛對幹,先是聯合蓋葛的對手將他一軍,讓蓋葛慘賠數百萬,最後還擔任汙點證人,把蓋葛給咬出來,打算一起當牢友,也算對觀眾有個交代,表示正義終究還是會戰勝貪婪。

 

用鉅額融資小搏大

 

這正是1980年代外界對於私募股權基金(Private Eq-uity,PE )的印象,貪婪的「企業禿鷹」正是導演奧立佛‧史東給PE的定位。這也難怪,因為當時的PE 正大舉地對企業進行敵意併購,發行高額的垃圾債券以支付併購所需的資金,就像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在1986年以48億美元代價,買下美國大型連鎖超市Safeway,其中有97﹪的錢都是借來的,以小搏大的方式被當時的企業的經營階層視為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KKR在1980年代最響亮的一役,則非1988年與RJR Nabisco 的董事長兼CEO強生(F. Ross Johnson)爭奪RJR Nabisco控制權一案莫屬,最後KKR開出250億美元的天文數字,以融資併購(LBO )方式吃下公司。但是令外界詬病的是,總收購價高達250 億美元,KKR卻只從自己口袋裡掏出1,500萬美元,其餘99%以上的資金都靠垃圾債券大王邁可.米爾的妙手。

 

這場PE與企業界的世紀大對決,後來不但被寫成小說-《登龍遊術》(Barbarians at the Gate),也被HBO拍成同名的電視電影。到了90年代早期,PE形象似乎仍沒多大進步,電影《麻雀變鳳凰》裡李察‧吉爾飾演的商業鉅子,為了愛情脫胎換骨,但是片中的職業正是企業禿鷹。政商關係極佳的他,打個電話就可以讓重量級參議員阻擾相關預算審核,讓欲重振雄風的造船集團因為拿不到訂單必須低頭,好讓他順利入主之後將公司拆開拍賣,獲取暴利。

 

然而,PE發展到如今,已經跟過去大相逕庭。《經濟學人》指出,早期的PE,金主往往是少數的有錢家族,做的比較多半是像創投的生意:看好一家非上市企業的成長潛力,在早期就大量買進持股,希望被投資公司上市後股價一飛沖天,PE就可以賺錢。今日的PE已非吳下阿蒙,光看幾家國際級PE的創辦人和資深顧問的來歷,就可以知道PE已經掌握在資本主義社會稱王的精髓。

 

今日的PE來頭不小

 

以全球最大的PE之一的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為例,現任主席是曾讓IBM這隻大象起舞的前IBM執行長葛斯納,資深顧問團中即由包含美國前總統老布希、菲律賓前總統雷慕斯、英國前首相梅傑及美國證管會(SEC)前主席雷維特(Arthur Levitt)等人擔任資深顧問。

 

其他國際大PE在政商人脈上的布局也不遑多讓。曾被點名要入股台新金的澤普世(Cerberus),去年底剛請到美前財政部長史諾擔任董事長、前副總統奎爾則擔任資深顧問;去年5月才剛從英國滙豐控股(HSBC)主席一職退休的龐約翰爵士(Sir John Bond),不到半年就被KKR請去擔任資深顧問;前GE總裁傑克‧威爾許則被請到Clayton,Dubilier & Rice當軍師,而被稱為「私募沙皇」、黑石(Blackstone)的共同創辦人史瓦茲曼(Ste e Scharzman),更常被說成是美國共和黨的大金主。

 

PE如今的金主包括國際機構投資人、退休基金與超級有錢人,肩負著高投資報酬率壓力的基金管理人,當然不可能被茱莉亞蘿勃玆的微笑和純真所迷惑。事實上,PE運作的方式跟以往已經有十萬八千里之遙,以往併購基金(Buyout Fund)入主搖搖欲墜的企業後,撤掉管理階層、投入大量資源對企業進行重整,期望改善單一公司體質後獲利出場,這種做法已經較以往少見,取而代之的是透過同一產業的整合,大舉提高企業的價值,「這樣賺錢才快。」一位PE主管說。

 

如今的PE,為了要達到每年至少25%~35%的IRR(內部報酬率),多半看上是價值(valua ion)被低估的企業,透過與旗下其他被投資公司(Portfolio companies)的垂直或水平整合,好創造出更大的綜效。凱雷願意以新台幣2,000億元代價吃下日月光,原因之一無非是認為可以和已經持有的Freescale與Jazz半導體投資,共同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在全球低利率環境的催化下,資金成本便宜,加上產油國因為近年油價高漲賺得的大量油元(petro dollar),PE募得的資金規模愈來愈驚人,一檔基金募超過50億美元成為家常便飯,例如黑石去年7月一檔新基金便募得156億美元,加上PE多運用高倍數的財務槓桿,因此出手的規格也愈來愈高。

 

資金規模日趨驚人

 

根據統計,去年全球最大規模的私募基金交易,是黑石以360億美元買下地產業者Equity Office,這也是史上最大金額的私募基金交易;排名第二的,則是KKR買下美國最大的醫院集團HCA,總價高達330億美元。

 

根據Private Equity Online的統計,去年PE在全球募得資金超過4,000億美元,去年全球的私募基金併購案則超過2,000件,金額突破6,000億美元。不管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趁著喵喵暑假還沒有結束,決定帶兩個小朋友走一趟東京,一個一歲、一個三歲。出發前,知道的朋友都說我瘋了,帶兩個小娃,根本就不可能有自己去玩的時間。不過我跟喵喵,還是勇敢的出發了,並且邀請了兩位幫手一起去──喵媽媽跟喵妹妹(我的岳母跟小姨子)。

  我們搭乘全日空的早飛班機,下午兩三點到東京,雖然是跟團,不過第一天算是沒有任何行程了,表訂是到了飯店之後,導遊伯伯就可以放牛吃草了,不過他還是很熱心的,帶大家走到比較熱鬧的區域,再放大家自由活動。大部分的團員都不知道要吃什麼,所以跟著導遊去吃拉麵。但是我很想吃個日式便當或是鰻魚飯,所以決定自己去看看,三歲的祺祺大概對麵也不是很有興趣,所以跟著我一起鑽進一家專賣定食的店裡。


全日空的班機。


我沒有點非常多,因為一個大人一個小孩,能吃的份量實在有限。
上圖是祺祺很喜歡吃的玉子燒。(應該要學學玉子燒的日語)


豐盛的日式便當,有很多好料都藏在底下,我至少吃到三種魚,但是語言不通囉,也不知道該怎麼問老闆是什麼魚,反正好吃就好了。


日式便當的另一個角度。


祺祺不吃鰻魚飯,所以只好單點"鰻重"來吃





再次特寫一下玉子燒,祺祺喜歡有點微甜、微甘的口味。


純正日式口味實在好吃,但是所費不貲,這一頓大概要價快3000日圓了。難得來一次就不計較太多囉。而且聽說吃拉麵都吃不飽,所以便當還物超所值的。


地點:東京‧六本木‧
時間:Aug. 9th, 2008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葛林斯班的泡沫果然威力十足,在寫書籍推薦時,沒有想到今年就會對金融業產生致命的危險,但是次貸問題看起來真的比想像嚴重。

  最厲害的是,葛老還大言不慚的批評,裝傻裝成這樣,可謂"鋼鐵般的臉皮"。不過我相信美國人記憶沒這麼差,相信批判葛老的聲浪,慢慢會大聲起來吧!



葛林斯班:美金融危機 百年來僅見

 

【經濟日報╱編譯林聰毅╱綜合十五日電】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前主席葛林斯班14日接受媒體訪問表示,美國正陷入百年來僅見的金融危機,將導致更多金融機構倒閉。

 

葛林斯班在美國廣播公司(ABC)的談話性節目說,去年次貸市場崩盤引發的金融危機,恐怕是「一世紀才發生一次的事件」,也是前所未見,但問題尚未解決,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他說:「在美國房價穩定之前,這將繼續是個侵蝕力量。」

 

在被問及美國免於衰退的機率是否超過50%時,葛林斯班答說:「正好相反,美國陷入衰退的機率大於50%。」他並預測,在此次金融危機中,除雷曼兄弟急尋買主外,還會有更多大型金融機構倒閉,「個別銀行倒閉不是問題,重點在於如何處理。我們實在不必試著保護每一個別機構,因為總會有贏家與輸家」。

 

葛林斯班談到雷曼事件時指出,要在支持與倒閉之間做出關鍵性決定,的確非常困難。他說:「對於雷曼兄弟的問題,他們(財政部)正設法在談判中找出一個無須政府基金介入的解決方案。若無法辦到,就必須決定清算或支持雷曼。」葛老並以缺乏雷曼財報及相關資訊為由,迴避評論政府應否支持雷曼的問題。

 

這位Fed前主席說,有些機構對經濟尤其重要,特別是金融機構,因此不能讓它倒閉。但他對底特律車廠日前要求國會提供250億美元貸款則不表贊成,認為此舉將侵蝕儲蓄與經濟成長,導致經濟停滯。

 

葛林斯班上周五(12日)接受彭博資訊訪問曾說,如果沒有相對的削減支出計畫,政府負擔不起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提議的減稅計畫。他強調,「我不贊成用借來的錢支應減稅」。葛老是共和黨員,也是馬侃的老友。

 

【2008/09/16 經濟日報】




高盛摩根自救 不當下張骨牌
【編譯劉道捷/綜合十五日電】

 

雷曼兄弟公司倒閉、美林公司併入美國銀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開始緊急自救,瑞士銀行、瑞士信貸、也奮力掙扎,以免成為下一張倒下的骨牌。

 

高盛16日發布第三季財報,摩根士丹利17日發布,華爾街對兩公司在這場拖垮雷曼兄弟的金融風暴中,到底受到多少損害,已經感到忐忑不安。市場也擔心瑞士兩家大銀行的體質健全與否。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財報一定不會好看,分析師預測,兩家公司可能都會提列10億到20億美元的虧損,幸好,兩家公司還有夠多的業務相當賺錢,第三季的財報還有獲利。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的情況比雷曼好多了,但從兩家公司的營運成績,還是可以看出危機爆發一年多以後,華爾街金融業者的前途十分凶險。投資銀行承銷案與經紀業務大大減少,其他逃過風暴的投資也很難搾出利潤。

 

湯瑪遜路透公司上周訪調的分析師估計,高盛第三季每股獲利應該有1.73美元,比去年同期劇減72%,是危機爆發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季;摩根士丹利每股盈餘應該有77美分,比去年同期減少44%。

 

一直到最近,高盛都表現的神乎其技,正確預測次貸市場會崩潰,也敏捷的避開其他麻煩。摩根士丹利一度因為去年的若干次貸失利,有點灰頭土臉,後來的表現已經讓投資人安心,曝險也已經下降。

 

投資人可能猜想摩根士丹利會不會被迫併入其他公司,現在美國銀行買下美林後,大致上已經沒有一家美國大銀行可能併購摩根士丹利,富國銀行和合眾銀行財力足以併購摩根士丹利,卻都表示,無意推動金額這麼龐大的交易。能夠買下摩根士丹利的美國企業只有高盛而已。巴克萊銀行曾經追求雷曼,可能會對摩根士丹利有興趣。不過摩根士丹利也可能跟高盛合併,像布希說的一樣,最後華爾街上只剩下一家大型投資銀行。

 

瑞士銀行和瑞士信貸的資本比美國同業雄厚,去年以來,也大力提列風險資產虧損,但在金融危機惡化聲中,似乎仍然無法不受波及。

 

15日午盤,瑞士銀行股價重跌17%,今年以來已經下跌58%;瑞士信貸15日下跌8.3%,今年以來共下跌29%。瑞士銀行優先順位債券信用違約交換差價擴增為183個基點後,回跌到155個基點,仍然高於12日收盤的134個基點。

 

【2008/09/16 經濟日報】



華爾街金融板塊 大挪移
【經濟日報╱編譯 劉道捷】

 

 

短短一天內,歷史158年的美國大券商雷曼兄弟公司聲請破產,歷史94年的美林公司賣身自救,步向滅亡,華爾街金融板塊出現大蕭條以來最大的巨變。

 

奈特資本集團公司總經理肯尼說:「世界金融體系下方的板塊正在移動,一定會產生世界金融新秩序,卻也是醜陋、痛苦的過程。」奈特集團一年約經紀1兆美元的股票交易。

 

十年來,推動金融業創紀錄成長的低廉信用與不動產價值飆漲趨勢已經逆轉,過去承作房貸、靠著融資投資資產的金融業者紛紛不支倒地,比較不依賴融資、比較少持有不動產相關資產的業者開始出頭。

 

從去年開始的金融風暴吹垮了貝爾斯登,一周前,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住宅金融公司遭到政府監管,現在,原本是世界最大保險公司的美國國際集團(AIG)正拚命籌募現金,避免信用評等可能遭到降級,危害業務。

 

主宰華爾街的五大券商現在剩下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兩家,兩家公司即將發表的財報雖然不很理想,整個2008年裡,還會繼續賺錢,跟雷曼和美林不同。

 

艾佛克合夥公司執行長、前美國財政部副部長歐特曼說:「我對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有很高的評價,預期兩家公司會熬過這場風波,但是危機的最後階段是否已經出現,今後會有什麼發展,答案還不清楚。」

 

雷曼僱用將近2.6萬名員工,到2月為止,仍然擁有7,860億美元資產。美林僱用6萬員工,以提供投資散戶理財服務聞名,號稱「美林母親」。

 

紐約赫蘭公司董事長兼創辦人赫蘭說:「我在華爾街上工作多年,從來沒有看過像這樣的一星期,我們反思幾十年來的財務管理愚蠢行為,就在我們談話時,愚蠢行為紛紛土崩瓦解,危害犯下愚行公司的股價。」

 

雷曼倒閉毀滅了一家去年2月時總市值還有454億美元的大企業,美林以大約50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銀行,大約只有2007年1月的860億美元市值的60%。

 

紐約大學財務學教授史密斯說:「我們在很快的時間裡,從五大獨立券商變成剩下兩大,令人膽顫心驚,這種事一定會促使華爾街重新思考策略。」

 

【2008/09/16 經濟日報】



雷曼執行長傅德 3月剛抱7億紅利
【聯合晚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錯誤第一步 涉足衍生工具

雷曼執行長傅德3月間還領到2200萬美元(約台幣7億829萬)的紅利,這是雷曼去年寫下獲利42億美元、成長5%的獎勵,但其後形勢急轉直下,如今雷曼以破產收場,可說成也傅德、敗也傅德。雷曼在他主持下涉足複雜的衍生工具市場,問題浮現後他仍然沈醉在昔日光輝,錯失多次救亡機會,最終因為美國政府拒絕包底而崩盤。

傅德14年前上台,將雷曼由賠錢的債券交易公司變成華爾街第四大投資銀行,1994年至2007年2月間股價上升了17倍。其間,雷曼安度亞洲金融風暴,去年次級房貸風暴狂襲,雷曼仍能捱過首輪危機,在貝爾斯登、美林、花旗等華爾街大行執行長灰頭土臉下台之際,傅德卻彷彿「不沾鍋」,因為直至今年6月,雷曼未曾有過一季虧蝕。

其實雷曼去年帳目中已露出衰敗先兆,雷曼有多達面值7380億美元的衍生工具合約,這種金融產品因為難以準確估價,所以交易員和高層可以誇大收益,有如暗藏的定時炸彈。

今年3月貝爾斯登因為深陷地產證券泥淖而滅頂,由摩根大通收購,無異給同樣擁有巨額問題抵押貸款資產的雷曼敲響警鐘。在美國房市由欣欣向榮到泡沫化下,雷曼無法處理「毒資產」,成為預期中的下一塊骨牌。

傅德卻遲遲未採取必要措施,次貸危機爆發之際,他拒絕大幅沖減雷曼的地產資產價值。直到競爭對手紛紛增資後,他才打算付諸這一手段。

一年前,雷曼的資產減值金額僅7億美元,一年後已暴增至78億美元。

分析師指出,傅德仍然沈醉在雷曼的光榮歷史中,拒絕接受能讓雷曼脫困的入股提議,因為他認為買方出價未能反映雷曼的價值。

在上個月,他還有機會把雷曼25%股份賣給韓國開發銀行(KDB),取得40至60億美元資金,但遭傅德以價格過低拒絕,他也以同樣理由拒絕中國中信集團購買雷曼半數股份。

自1994年執掌雷曼兄弟以來,傅德一直以鐵腕治理公司,員工暗地裡稱他「大猩猩」,當面則只敢敬呼「董事長」。傅德立威已久,沒有人敢對他提出質疑。

就在9月9日,KDB入股雷曼的計畫宣告破局,雷曼股價應聲下跌45%,創下上市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10日,傅德召開緊急會議,提早宣布第三季虧損39億美元,創下公司158年歷史以來最大單季損失。他痛下決心,緊急推出重組方案,以及出售投資管理部門、削減股利發放。

11日,雷曼在總部設置「戰略室」,傅德仍然堅信能夠全身而退,更賣力推動分拆出售計畫,而將公司整體出售之議也浮上檯面。12日,雷曼岌岌可危的氣氛瀰漫,當晚美國聯準會召集華爾街金融大亨進行緊急會議,傅德卻缺席。在美國政府表示,不願為收購雷曼的交易擔保後,找不到願意接下爛攤子的買家,雷曼只好宣告破產。

【2008/09/16 聯合晚報】

傅德傲慢自負 毀了雷曼兄弟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

公司執行長傅德(Richard Fuld)向以作風強悍聞名,但這位華爾街任期最長的執行長,卻可能因為他的傲慢,導致158年歷史的雷曼走向毀滅。

傲慢是希臘悲劇主角的經典缺陷,悲劇人物因為自己的性格,無法避免自我毀滅的命運。就像預先寫好的劇本,雷曼也毀在自己一手創造的抵押債權憑證(CDO)市場中。

過去14年來,傅德把雷曼從一家瀕臨倒閉的小型債券交易商,轉變成多角化經營資產管理、證券交易的投資銀行巨人。雷曼在這期間安度俄羅斯倒債風暴、長期資本公司倒閉與911事件。他的堅強意志帶領公司撐過這些難關,但與剛愎與自負卻也埋下雷曼毀滅的種子。

傅德堅拒接受任何「不爽的交易」,拒絕低於雷曼淨值的出價,導致雷曼與韓國開發銀行的增資談判觸礁。事實上,在他40多年的雷曼生涯中,傅德似乎永遠都在抗拒出售公司。

【2008/09/16 經濟日報】



雷曼倒了 美林賣了 AIG呼救
雷曼倒了 美國最大破產案

 

【編譯陳家齊/綜合十五日電】

 

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在遍尋不到金援後,15日宣告破產,寫下美國史上最鉅額的破產案。雷曼與全球金融體系牽連甚廣,這家擁有158年歷史的公司的清算過程勢必震動全球市場。紐約股市15日開盤,雷曼股價暴跌93%。

 

總部設在紐約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由於找不到買主,15日凌晨向曼哈頓地方法院聲請破產保護。雷曼兄弟申報的資產總值有6,390億美元資產,大幅超越世界通訊2002年破產時的1,070億美元。

 

歐本海默公司分析師惠特尼表示,雷曼清算資產最終將壓低資產價格,全球銀行面臨新一輪的資產減值與增資壓力。

 

曾任美國破產協會學刊主編的專業破產律師譚特包說:「仰賴雷曼融資的其他公司與個人將遭到衝擊,很可能形成骨牌效應。對美國經濟而言這是非常恐怖的事件。」

 

美國財政部召集各大銀行自12日起日夜開會,希望替雷曼找到買主。但知情人士指出,原本有意購買的美國銀行與巴克萊資本都要求比照貝爾斯登事件,以政府資金替雷曼併購案背書,但遭財長寶森回絕,談判因而破裂。美國銀行轉而併購第三大投資銀行美林公司,而雷曼只剩破產一途。

 

雷曼兄弟控股聲請破產不包括經紀與交易業務,也不含包括德國諾因柏格(Neuberger Berman)在內的資產管理業務。雷曼執行長傅德(Richard Fuld)將繼續尋求出售這兩個部門。

 

 

 

 

美林賣了 美銀500億美元收購

【編譯于倩若/綜合紐約十五日電】

全球最大券商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14日同意以500億美元的價格賣給美國銀行(BOA),希望能安度眼前這場金融風暴,擁有94年歷史的美林脫售使華爾街金融勢力為之改觀。

 

美林這麼快就被收購相當令人意外,因為美林執行長沈約翰(John Thain)去年底上任後,採取比美國其他金融巨擘更多的措施,試圖讓美林免受去年開始的金融危機波及。美林曾籌募大筆資金、處分有毒資產,並出售手中的龐大持股,包括財經資訊業者彭博公司的持股。但美林仍難逃出售的命運,凸顯金融危機的嚴重性。

 

這樁交易也顯示信用危機為財務狀況穩健的買家創造絕佳的投資機會。美國銀行將以0.8595股換美林1股的條件,即每股29美元的價格收購美林,總收購金額達500億美元,此收購價是美林一年前價值的三分之二,也只是美林2007年初市值攀頂時的一半。

 

據了解,雙方經過48小時的密集談判後達成這項交易,14日獲兩家公司董事會同意,但仍有待股東和政府主管機關批准。

 

美國銀行在執行長路易士(Kenneth Lewis)的推動下,已進行規模不等的數十樁併購交易,包括今年稍早收購陷入財務困境的美國最大房貸業者全國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

 

兩者合併將創造一家業務範圍廣泛的銀行巨頭,觸角幾乎涵蓋金融體系的各個層面,從信用卡、汽車貸款到債券、股票承銷、併購諮詢和財富管理。

 

熟悉內情人士透露,這樁交易很快便成交。美林總裁富萊明(Gregory Fleming)上周眼看美林股價跌得慘不忍睹後,力勸執行長沈約翰與路易士聯繫,確認美國銀行是否有興趣收購。這兩家銀行過去已有過初步討論,美國銀行原本就對美林有興趣。

 

 

 

 

AIG呼救 賣資產請Fed金援

【編譯湯淑君/綜合紐約十五日電】

保險巨人美國國際集團(AIG)為避免信用評等遭降級恐加速其滅亡,準備向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申貸400億美元,15日並將宣布整頓計畫,可能包括處分飛機租賃子公司及其他重要資產,以籌募更多資金。

 

紐約時報與華爾街日報報導,6月甫上任的AIG執行長威倫史泰德(Robert Willumstad)14日決定採取非常手段,向Fed請求申貸400億美元過渡性融資。Fed若應允,可能首開對非投資銀行業者融資的先例,引起通用汽車金融(GMAC)等亟需資金挹注的公司跟進。

 

Fed是否同意AIG的請求,目前還不得而知。花旗分析師桑克認為「在極端信用緊縮恐慌下」,AIG也許可獲准透過Fed貼現窗口貸款。

 

同時,AIG預定提前宣布原訂25日公布的大規模整頓計畫,包括脫售旗下賺錢的飛機租賃部門國際租賃金融公司(ILFC),以及包括房地產和產險相關事業的其他資產。ILFC成立於1973年,號稱擁有逾900架飛機,價值超過500億美元。

 

金融時報報導,AIG另與KKR、TPG、J.C.Flowers等私募基金公司商量,希望藉出售部分資產與股權,募集逾100億至200億美元的資金。但紐時稍後指出,這幾家公司因為對AIG財務狀況有疑慮,已打退堂鼓。

 

股價暴跌是逼AIG快馬加鞭籌資的導火線。標準普爾公司(S&P)12日以股價下跌恐使AIG更難籌募短期資金為由,警告可能把AIG 信用評等調降一至三級,導致AIG股價當日暴跌31%至12.14美元,15日盤前再跌34%。AIG上周股價跌幅達45%。過去一年來該股已跌掉79%。

 

倘若AIG信用評等果真遭到降級,恐促使債券投資人追繳逾130億美元的抵押品,且可能導致交換合約提前中止、增加46億美元的支出,如此一來將嚴重打擊AIG的資金流動性。紐約時報引述業內人士說,若是如此,AIG恐怕只能存活48到72小時。

 

今年來AIG已增資200億美元,但恐怕還不夠。因為和其他保險公司一樣,AIG也受信用緊縮風暴重創,在6月止的前三季內,單是在信用違約交換(CDS)合約方面就虧損約250億美元,其他投資另虧損150億美元左右。現在隨股價劇跌,AIG要募集新資金恐怕更困難,告貸之門也愈來愈窄。

 

【2008/09/16 經濟日報】



冷眼集》為什麼?不救雷曼救AIG

美聯準會16日晚決定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融資給全球首大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使危在旦夕的AIG突現生機,「老大哥」終於出面伸援,華爾街鬆口氣。

850億美元緊急貸款比AIG原先要求多出一倍,是美政府救私營企業挹注金額最大宗之一,成為新里程,也是對美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一大挑戰。

為何布希政府最後還是決定馳援AIG?

 

AIG原求助布希政府400億美元融資,但被拒,華府稱只能安排私營投資銀行相助,公權力不涉入,在接管房利美、房地美、拯救貝爾史登後,布希政府原不願再插手AIG,也未理會雷曼兄弟,但擁有數千億美元資產的AIG,全球性金融地位非比尋常,若倒台,對華爾街及全球金融市場將帶來災難性後果,進一步衝擊美國與全球經濟,影響遠比雷曼更大。

此外,AIG與雷曼不同的是,它是美國家喻戶曉的老牌企業,不是只在華爾街呼風喚雨的菁英投資銀行,它是「美國珍貴資產,」等同美國價值,它若倒,「不符美國國家利益。」布希政府除經濟因素外,還須考量這一層象徵意義。

最後,AIG目前面臨的是資金流動被卡,並非償付能力出問題,它的底子厚,只要給一些時間,它重要資產飛機與汽車租賃部門都可出售籌資,因此在技術上AIG是可救的,在實質上它也不能垮台。

考量這些因素,布希政府因此放棄一度信誓旦旦的「不涉入」原則,最後轉而相助。

在雷曼倒地後,華爾街市場這二天關注焦點,就是AIG能否度過難關,因影響太大,15日下午市場傳聞,AIG所需融資高達750億美元,遠比400億美元多;16日傳出紐約聯準會正安排其它金融機構出手救AIG,雖未獲聯準會證實,但股市立即反彈,反映AIG動向影響之大,收盤後數小時,聯準會終於宣布以鉅資援AIG,華爾街至此鬆口氣,全球金融市場也可望放下心。

【2008/09/17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我面臨內外交迫的情況,一是下午要開會的資料還沒準備完,二來瞄到台股大跌,又手癢不能不寫點東西。

  先用條列式,講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美國政府接管二房,不是利多,絕對是大利空。因為美國政府解決的是流動性風險,而非因房價下跌,所造成的違約問題。所以違約問題依舊無解。
  二、大券商、大投資銀行、壽險業者相繼出事。災難應該還未結束。
  三、如果美國出事情,這個國家佔全世界GDP20%的強權,如果真的經濟衰退,可以預見的是,全球性的大衰退,也將伴隨而來。

  台灣政府不需要在查什麼空方言論了,查一下外資的進出不就得了,子曰:聽其言,觀其行,人焉廋哉?重點不光是看外資講了什麼,而是也要看他做了什麼。

  其他的,有空再寫。


《台北股市》雷曼引發融資斷頭?金管會信心喊話!將追查空方言論
2008/09/16 10:51 時報資訊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080916/3/152ow.html

【時報-台北電】雷曼破產風暴愈演愈烈!行政院副院長邱正雄上午召開記者會信心喊話,表示將鼓勵四大基金進場,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於會中對雷曼、美林、AIG的財務危機發表看法,強調雷曼申請破產保謢即類似台灣的重整,且美林、AIG的財務困境朝向正面發展,對台灣的衝擊應該不大;關於雷曼申請破產,國內曝險部位約800億元,其中金融機構約400億元、散戶約400億元,但由於雷曼的資產仍大於負債,縱使雷曼破產,仍可就雷曼的剩餘價值進行求償,故曝險部位不等於全部損失。


另外對於市場傳言融資斷頭即將萬箭齊發,李紀珠會中強調目前融資維持率137%仍高於120%,故市場不致於出現大量的融資斷頭危機,對於市場的空方言論,金管會將持續關注,並追查。(編輯整理:李珠)


《類股》雷曼兄弟為國際金融環境丟下震撼彈!類股指數盤中大跌6%
2008/09/15 11:44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受到雷曼兄弟恐無法獲得資金挹注及AIG前景疑慮,導致美股期指重挫,而連帶襲擊台股,台股金融股殺聲震天,金融類股指數盤中大跌6%,金控股、證券股多檔躺平,今天重挫也即將封閉9/5大漲時的跳空缺口。

雷曼兄弟因美銀、巴克萊集團退出收購談判,雷曼兄弟瀕臨破產邊緣,恐導致全球金融業次貸相關損失進一步擴大,加上投資人對AIG前景疑慮賣壓湧現,美股期指重挫,風暴席捲今天亞洲開盤的台灣及新加坡金融股,金融股成為空頭箭靶,台股金融類股指數跌幅達6%,14檔金控股5檔跌停,4檔壽險股則是全倒,權值股的國泰金 (2882) 、新光金 (2888) 跌停,更是拖累指數關鍵,金控股僅剩國票金 (2889) 正逢除權息,呈現逆勢抗跌。


台股再創波段新低,下探6000點防區,今天出現無量下跌,引發上週強勢的證券股獲利回吐賣壓,上市證券股全部跌停,上櫃也僅大展證尚未出現亮燈。此外,官股行庫台企銀 (2834) 、華南金 (2880) 及第一金 (2892) 也是賣壓湧現,雖然政府基金力守,但普遍仍下挫4%~6%。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趨勢早就翻轉,但是中肯的報導,可是要等到台股大跌了三千點才會出現。






經理人 轉抱現金&債券
【經濟日報╱記者林巧雁/台北報導】
匯豐昨(10)日發表12家基金公司的投資意向調查結果顯示,受訪的基金經理人普遍看淡今年第三季的亞太區(不包括日本)的股市表現,並開始增持現金和債券部位。

匯豐分析12間全球領先的基金公司對後市的看法與每季的全球資金流向,今年第二季末,上述受訪基金公司總管理資金達4.2兆美元,相等於全球基金公司代客管理資金總額的17%。

香港上海豐銀行香港區個人理財業務部財富管理業務主管李錦榮表示,第二季資金流出顯示投資者關注亞洲通膨和經濟放緩的警訊,投資者繼續採取保守策略,將資金抽離動盪的股市,轉投債市和增持現金。

近半的受訪基金經理人看淡第三季股市表示,約有44%的受訪者表示在第三季時會減持股票,在第二季同樣的調查中僅有10%。第三季對股票持中立態度的基金經理僅33%(第二季為60%),表示會增持股票的有22%(第二季為30%)。

準備在第三季增持債券的受訪基金經理人有44%,(第二季是20%)。沒有基金經理表示會減持債券,而第二季卻有50%基金經理有意減持債券。這項調查透露出基金經理人保守看待股市後市,轉向布局債市。

李錦榮表示:「基金經理的見解,反映股市疲弱和投資氣氛持續低迷,他們雖曾在第二季短暫採取增持股票的策略,但到第三季已經改為增持債券和現金。」

22%基金經理人認為第三季應該減持日本以外的亞太區股票(第二季時沒有受訪者認為應減持亞太區股票)。第二季56%的受訪基金經理表示會加碼亞太股票,第三季有44%表示準備加碼。

沒有受訪者減持大中華地區股票資產,可見基金經理人並未看淡此市場前景,但加碼大中華市場資產的基金經理人由第二季的86%下降至第三季的63%,顯示氣氛已稍見冷卻。持中立態度的基金經理人,由第二季的14%增至第三季的38%。

基金經理人對環球新興市場仍然相當樂觀,有意增持此類資產的基金經理人由第二季的44%,上升至第三季的50%。對新興市場景氣看法中立的基金經理人比率由33%上升至38%。

【2008/09/11 經濟日報】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台股大漲,你賺到了嗎?

  但是今日台股大跌,有來得及出場嗎?


  這個部落格雖然是自己生活、旅行的紀錄,但是在今年開始,也開始紀錄自己的投資思考。不為別的,只是希望當想出去玩的時候,有多一點的閒錢,賺合理的報酬,讓自己的生活能夠寬裕一點,也能夠對家人好一點。

  台股是我最主要的投資,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但是今年擺明有許多重大利空尚未明朗,少進場,是我今年的投資原則。因此昨天大漲三百多點的台北股市,與我無關,今天大跌兩百多點的狀況,也沒有讓我震撼。

  空頭市場的特性就是大漲暴跌,台股依舊充滿空頭的氣氛。

  下面我做了一些新聞的整理,同一天同一家的報紙,就有如此截然不同的評論,媒體記者先生小姐們也看得真短線,上午下午就不一樣(日報、晚報),閱讀這樣的新聞,不知道會不會精神分裂......!?

日報

台股強彈351點 傲視亞股
台股昨天跳空開高走高,大漲351點,號子裡投資人眉開眼笑。
記者丁志寬/攝影

台股昨天受國內外利多齊發激勵瘋狂反彈,包括美國政府宣布接管「二房」、金管會端出五大救市措施,財政部也研議調降證交稅率,終場大漲三百五十一點,以六千六百五十八點收市,創下近六年單日最大漲幅,更一舉收復十年線、廿年線。

由於投資人惜售,大盤成交量萎縮為八百二十八億元,專家預料,今天盤勢可望繼續開高。

四大期指昨天全面漲停,其中新加坡摩台指更是飆到「破表」,由於盤中漲幅超過百分之七,依規定「冷卻」休息十分鐘後,指數開盤繼續上攻,拉出高達百分之八點六七點漲幅,漲勢近年罕見。

昨天大盤最高一度大漲三百六十多點,金融股領先狂漲,傳產、電子順勢拉高,超過五百檔上市櫃個股亮燈漲停,大盤一口氣狂飆百分之五點五七,立即扭轉破底危機,漲幅高居亞股之冠。

不過,三大法人昨天僅小幅加碼台股,外資只買超二點七八億元;但因金管會、財政部、證交所全力宣布救股市,政府營造利多齊發動作明顯。

看到台積電、鴻海、奇美電、友達、宏達電等重量級電子權值股同步亮燈漲停,金融股也上演噴出行情,號子裡的投資人臉上難得綻開笑容,但一位王姓投資人表示,融資上周早就補到手軟,昨天大漲只能說化解斷頭危機,後市會如何「還是不敢想!」

不過,一位超級營業員說,只要引發下跌利空的原因未除,大反彈過後,股市依舊有下殺壓力,建議客戶瘋狂搶反彈之餘要「注意安全」,選擇績優股操作。

【2008/09/09 聯合報】@ http://udn.com/



銀行團進場 買超「數千萬到上億」

暌違八年未擔任護盤任務的銀行團昨天進場買進台股,銀行業者透露,各大銀行昨天買超從數千萬到上億元,「若不是很多股票開盤就漲停鎖死,不然銀行買超還會更大。」

挽救股市,財政部日前要求銀行團逢低進場護盤。以往經驗,銀行團一旦進場,顯示股市底部不遠。

三商銀等大型銀行主管指出,各銀行「上周幾乎天天都買超」;目前各銀行手中股票投資金額大都在二十億元以上,甚至高達四、五十億元;選股以低本益比、股價低於淨值,及行業前景看好的大型績優股為主。

銀行業者透露,財政部還要求銀行團不要與政府「對做」,也就是不要在政府祭出挽救股市的同時,銀行團卻抽腿殺出持股,「財政部已經建立官股銀行的持股情形,只要有官股銀行賣超股票,很容易被發現。」

銀行團主管表示,包括三商銀等大型銀行,目前可投入股市的金額都在百億元上下,但基於風險考量,銀行董事會授權的額度約在三十億到五十億元不等,必要時可加碼,護盤的銀彈相當充裕。

【2008/09/09 聯合報】@ http://udn.com/




二房有救 壽險金控股叫好

美國政府接管房利美及房地美,法人普遍認為,此舉對亞洲央行以及金融機構,無異是吃下一顆「定心丸」,二房風暴下的潛在投資損失陰影可望消除,金融股二房危機解除。擁有較大投資部位的壽險金控股昨(8)日股價立即以大漲回應。

金管會統計,台灣金融機構持有二房相關商品投資部位達6,000億元以上,其中,近年海外投資較積極的壽險公司,皆持有不少二房投資部位,像國泰金(2882)就有2,120億元、新光金(2888)約1,400億元、富邦金(2881)有230億元、中壽(2823)也有60億元。

法人表示,雖市場原本就普遍預期持有二房債券不致發生損失,但美國政府斷然採取接管措施,對全球金融市場低迷的信心,有相當大的提振作用。

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指出,美國政府接管二房,等於有美國政府「掛保證」,債權人受到保護,台灣金融機構潛在損失的疑慮消除。國泰金(2882)及新光金(2888)昨天股價漲停鎖死,就是反映這項重大利多題材。

永豐金證券研究處分析,美國政府接管二房,將可更確保其所發行債券到期清償的能力,債券評價將由類政府債券提升為政府債券等級,全世界擁有這二家公司債券的持有人,將不必擔憂其信用風險。

不過,美國政府接管二房背後隱藏的涵意是,美國房地產違約率升高,美國房地產景氣衰退尚未落底,加上失業率逐漸攀升,也隱含企業經營環境發生結構性改變。房地產是一國經濟火車頭之一,美國為全球經濟火車頭,一旦美國房地產景氣衰退拓展至企業,美國景氣衰退將是遲早的事。

近年衍生性商品市場(包括信用衍生性商品、結構性商品等)盛行,若美房地產及企業皆發生問題,衍生性商品的價格及流動性,恐將進一步下降。

【2008/09/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日報說面板好

面板廠 看見第一道曙光

友達(2409)昨(8)日公布8月合併營收370.97億元,較7月成長13.6%,但較去年同期衰退15.9%,顯示歷經7月谷底後,LCD面板廠營收開始逐步回升;不過,彩晶(6116)8月營收較7月微跌約3%,顯示價格下降的壓力依然沉重。

面板股不論是大尺寸、中小尺寸或零組件業者,需求都有從谷底回溫跡象,加上大盤大漲激勵,昨天股價全面翻紅,一掃之前連日下挫的陰霾,包括友達、奇美電(3009)、華映(2475)與彩晶等面板廠全面漲停。

零組件方面,和鑫、瑞儀、輔祥、威力盟與福華等業者,也是以漲停慶祝。

在出貨量方面,友達8月大尺寸面板出貨量約725萬片,較7月出貨量成長12.6%;8月中小尺寸面板出貨量首度超過2,000萬片,達2,078萬片,比7月出貨量增加達17.7%。從友達8月營收與出貨量來看,顯示LCD面板景氣自7月觸底後,已有增溫跡象。

至於彩晶,積極衝刺中尺寸面板,8月出貨月增率超過六成,達到161萬片水準,大尺寸面板出貨也小幅成長約4%,不過8月營收小幅下滑約3%,顯示雖然出貨量成長力道不錯,但面板跌價壓力仍在,衝擊營收表現。

面板產業經過第三季減產與逐步去化庫存後,已初步見到需求緩步回升現象,部分面板零組件廠指出,從目前接單情形來看,9月起訂單量已小幅回升,預估第三季應該是全年業績低點。

雖然需求回升,但廠商指出,需求回升力道並不強,目前還不能過於樂觀。市調機構WitsView則指出,儘管傳統旺季來臨,第三季需求表現卻不如預期,需求面仍然受經濟問題影響而表現疲弱,儘管面板廠相繼以減產方式因應,但庫存問題受需求疲弱的影響,仍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消化。

WitsView說,面板價格在經過大幅向下修正後,雖然有助於下游品牌與通路業者在9月返校潮、中國十一長假及年底耶誕假期提供消費者更具吸引力的零售價格,但觀察目前市場氣氛,下游客戶持續調節庫存,對面板需求仍然壓抑,儘管價格已跌破成本,面板廠仍面臨出貨及價格下挫的壓力。

【2008/09/09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晚報

張宜立:目前仍非長線買點

元大證券研究部主管張宜立表示,由於全球景氣低迷,許多投資人將昨日的上漲,視為空頭的反彈,因此追價意願不高,短線仍非長線資金的進場買點。

Nokia擔心第三季市佔率將會下滑,引發今日台股手機相關族群股價修正;同時,仁寶昨日法說,又宣布調降今年出貨目標。張宜立表示,手機與筆記型電腦等下游硬體族群,原本該是今年下半年較具有看頭的產業,但卻受到國際大廠拖累,賣壓湧現,擊垮了多方信心,台股士氣也因此一洩千里。

外資交易室主管指出,台股昨日開高大漲逾300多點,確實有一些資金進場,但以短線操作的對沖基金為主,長線投資人礙於下半年全球經濟景氣能見度不佳,及國際資金的贖回沖,此刻不急著進場布局。張宜立也表示,基本上,投資人多將短線的上漲,視為空頭的反彈,而不是回升,因為追價意願不是很高。

【2008/09/09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一日行情 台股重挫233點 又破10年線
今天青筍筍台北股市才漲了一天,今天又大跌拉回,號子內的投資人都看呆了,連手中的泡麵都食不下嚥。
記者胡聖堤/攝影

台股昨日大漲351點,今日就大跌,演出一日行情。這忽漲忽跌的走勢,使得投市場罵聲不斷,盤中券商營業大廳投資人也多顯得意興闌珊,台股今日則在市場失望性賣壓湧現下,加上外資大舉調節權值股,使得指數開低走低重挫大跌,終場台股下挫233.92點,以6424.77點收市,成交值則為865.99 億元,又跌破10年線6560點。

美股日昨大漲,對於台股卻無激勵作用。由於市場對於行政院調降證交稅一案多抱持高度疑慮,加上外資圈賣超方向不變,今日盤中強力狙擊各權值股,使得指數開低走低大跌200餘點,盤面上8大類股全面下挫,其中尤以營建、鋼鐵的跌幅均超過5%,表現最為弱勢。

由於台股日昨勁揚大漲,今日又重挫下修,使得政策面的激勵僅對台股產生一日行情,而這忽漲忽跌的走勢,也使得市場罵聲連連,造成昨日追買的投資人今日又面臨慘套的窘境,券商營業大廳雖然客戶數較平日略增,不過實際下單進場者卻寥寥可數。市場的信心潰散由此可見一斑。

【2008/09/09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晚報說面板好"慘"

陳鐵嘴一開口… 面板碎了一地

今日友達(2409)、奇美電 (3009)紛紛公布8月份營收,在8 月份面板價格跌勢最兇的一個月份,雙虎營運止穩,以呼應奇美電總座何昭陽說:已見景氣回溫。不過,喻為鐵嘴的仁寶(2324)總經理陳瑞聰指出,面板的寒冬要到明年年底。今日面板股同步重挫,群創(3481)、彩晶(6116)盤中跌停,友達、奇美電、華映跌幅超過6%,是今日跌勢最深的族群。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說是馬後砲的線圖哩?

  因為今天或是說這星期每一個交易日都已經大跌過了,現在貼出,意義好像不大了,不過寫部落格本來就是自己紀錄之用,我也不是投顧老師,也不用跟大家說我有多準。而且就算準又如何?這一陣子也沒有在股市有什麼收穫,這一篇就當作是筆記囉,當作未來的參考。

  其實這些線圖資料是在星期一上網抓的,當時就覺得有點不對勁,各國股市似乎就是在天天混日子,每天大概就是上下稍微起伏一點點。從歐美到亞洲,幾乎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中國股市。奧運開幕以後,中國股市幾乎就沒給股民好臉色看,一點都沒有奧運主辦國的激情。另外,人民幣的匯價,也出現一些異常,自從中國匯改以來,升值的趨勢在近期被扭轉,人民幣兌美元開始貶值。如果,早半個月看出這一個明顯的趨勢,台灣股民應該不用等到近期外資大舉匯出、台幣大貶以後,才開始砍手中股票。(套句某位好友講的話:中國的情況是The party is over.)

  網路上抓到的週線圖告訴我們的資訊,雖然有點馬後砲,但是還是有一點參考價值。

  一、別再相信基金公司、銀行理專、投資型保單業務所說的:長期攤平法了。從線圖可以看得出來,真正的空頭來臨,至少遇到一年以上的持續下挫,是最基本的,如果積極攤平,大概這一年就是狠狠的吃回之前你三、五年的獲利。我的保險業務員在這方面的意見跟我完全不同,他就是長期定期定額投資的信仰者,我曾經跟他有過辯論,他最後只說了一句:他是信奉長期投資的人。我只能說,他大概就是被基金公司長期洗腦洗得很徹底的族群,空頭市場持有現金並不是罪惡,不要為了擊敗通貨膨脹,最後連自己的本金都縮水了。

  二、在空頭的大趨勢裡面,要逆勢操作是極難的。與其傷神又賠錢,不如長抱現金度日,還過得比較安穩。

  三、美國的不景氣,是不可能靠中國補強的。國內不少洗腦者,就是用中國崛起這四個字,騙了不少散戶買進中國概念股。但是當中國也開始面臨通膨、失業率上升,這些老師有沒有告訴散戶要跑?沒有,他們自己先跑都來不及了,哪還會通知散戶。

  四、在寫這篇文章時,美股也開始大跌,所有的線型都顯示空頭就要走向更猛烈的一波,散戶們還要鐵齒嗎?所有的重要均線都跌破時,代表的意義是:還在場中的人們,大多都是賠錢的。這兩年曾經有過的多頭走勢,如今已是浮雲一片。


美股

S&P500 1330點的重要支撐依舊站不回去




NASDAQ算是強勢的了,但是當所有市場都走弱,它會不會補跌呢?




道瓊是最沒有代表性的了,不過他也是走空。




費半(費城半導體),真的很廢.....



歐股

法國酒也不醇了。


德國黑麥啤酒也有點走味了。



英國也要辦奧運,陪著中國一起跌。




中國、英國都跌了,香港當然跟著新舊爸媽一起走。




日股本來就弱勢,不要怪福田首相喔,人家已經不玩了。





韓國比台灣行,搞個七四七,當然要先跌。




台灣以電子產業為主的台北股市,電子類股五月下旬早已走空。




台灣加權指數也是一樣,星期一還有六千七喔,今天星期四(9/4)只剩6400多。
喜歡看山峰嗎?三座山峰的壓力,可不是鬧著玩的。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接觸股市以來,"貶值有利出口,所以有利股市上揚",好像就是媒體的口頭禪,從以前到現在都是這樣,但是事實是:台股九月才開盤兩天,就跌破了前波低點。整理一下媒體在八月初是怎麼教育大家的。

  貶值有利出口、貶值有利出口、貶值有利出口,大量相同的文字敘述,念久了就變成真的了。把大眾教成可以不去管外資的淨匯出,媒體也算是"功德無量"了。貶值有利出口?還是有利出走?看看破底的台股,應該就有答案了。

  貶值跟出口沒有絕對的直接關聯,穩定的匯價才是經濟茁壯的關鍵。台幣的大貶,只代表法人積極匯出,對於台股當然是不利的。






貶值不利股市的新聞,今天見到第一篇。

淨匯出放大 衝擊台幣、台股
http://udn.com/NEWS/STOCK/STO1/4500066.shtml

外資持續匯出導致韓國股匯市昨日同步重挫,讓不少人也擔心台灣是否也會上演類似的狀況,外資法人認為,所謂的9月危機恐怕有點過度誇大,但在外資資金持續匯出下,台股確實難有表現。

出口逆差擴大 韓國股匯重挫

觀察昨日韓國股匯重挫的原因,主要在於出口逆差擴大,以及出口成長不佳等兩大問題,而台灣在7月份轉為入超,主計處日前也下修了出口成長率預估,因此市場才會擔心,外資大舉匯出也會在台灣上演。

從台股來看,外資今年在台股累計賣超金額已經達到新台幣2414.93億元,而觀察外資資金進出情況,外資今年前三月是淨匯入,而且2-3月更是大舉匯入,但從4月開始就轉為淨匯出,匯出狀況呈現一縮一放的情勢,7月份淨匯出金額放大至58.09億美元,8月到22日止,淨匯出金額也達46.22億美元,不排除最後會超越7月的可能性。

外資淨匯出金額 5月開始放大

而外資淨匯出金額從5月開始明顯放大,連帶使得新台幣匯率大幅走貶,引發市場憂心。不過,證期局也強調,今年以來外資累計淨匯入金額仍有19.85億美元,顯示外資投資國內資金仍留在國內。

瑞信證券指出,韓國的貿易數據出乎市場意料,主要原因就是進口成長超乎預期,而3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也是1997年以來的最壞情況,現在要觀察的就是在原物料價格回跌,以及高基期使得進口成長放緩,讓貿易經常帳恢復穩定,讓韓元跌勢趨穩。

而麥格理證券在最新的亞股投資策略中,也看壞台灣和韓國的內需消費族群,強調因為升息、消費者信心惡化,以及經濟景氣趨緩,都拖累了零售業的銷售表現。

外資站在賣方 台股擺脫頹勢不易

法人指出,過去的研究發現,台股大盤指數和外資進出原本就有很高的正相關性,在下半年景氣展望看淡下,外資在短期內仍會持續站在賣方,加上國內投資人信心不足,台股要能擺脫頹勢並不容易。

【2008/09/02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貶值有利股市的新聞,可以找到不只一篇。



盤中焦點─新台幣急貶 有利出口業 電子領漲 成交比重逾7成 
http://news.cnyes.com/dspnewsS.asp?rno=2&fi=%5CNEWSBASE%5C20080808%5CWEB1081&vi=34124&sdt=20080729&edt=20080808&top=50&date=20080808&time=12:00:22&cls=index1_headline

鉅亨網記者葉文義.台北

2008 / 08 / 08 星期五 12:00
美股昨(8/7)晚全面壓回,衝擊亞洲股市今(8/8)日普遍開低,台股開低回測7000點支撐未破,多頭買盤轉趨積極,加權指數震盪走高,盤中大漲近 150點,順利站上10、20日均線,技術面收復所有短均線後,配合大盤成交量能穩定擴增,延續反彈走勢。
美元近期走強,新台幣已連續 9天走貶,今日盤中一度大貶 3角。台幣貶值有利出口產業,尤其電子產業直接受惠最深,電子股成為近日買盤焦點。 


電子7月營收靚 旺季來了
http://udn.com/NEWS/STOCK/STO2/4465497.shtml

在逾千家上市櫃公司中,總計至昨(10)日止,7月營收創下歷史單月新高的電子公司擴增至50家,多分布在太陽能、IC設計、NB與手機零組件、安全監控、通訊設備等族群,一掃市場「旺季不旺」悲觀氣氛,宣告電子族群重返台股主流地位。

台股今年籠罩在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及高油價、高通膨陰影中,市場原本對下半年景氣走勢的看法愈來愈悲觀;但統計電子及傳產上市櫃公司,共有近80家在7月創下歷史新高,雖低於去年同期7月的176家,但去年7月比較基期相對較高,且6月營收創新高家數不到80家,7月明顯有了起色。

分析電子廠商7月營收整體表現,以太陽能族群陣容最整齊,上、中、下游全數創下單月新高;手機類股則由於急單湧進、驟然轉強。傳產原物料的台塑、台塑化、統一及中鋼等,也因原物料價格處於高檔,7月營收創下新高。

分析7月營收與去年同期成長最多的電子股,以聰泰科技成長495.95%居冠,昶成長457.96%,另外如昱晶、頂晶科、益通、昇達科等,單月營收年成長也都超過一倍。

台股站回7,200點關卡,配合油價大跌、美股狂漲、新台幣貶值有利出口,以及50檔上市櫃電子股7月營收創下歷史新高、超乎市場預期等「四大利多」題材加持,電子族群占台股成交比重重回七成左右,外資近來也大舉回補電子權值股,宣告電子股已重返台股主流榮耀。

新台幣近期大貶,更有利以電子為主的外銷股回沖之前提列的匯兌損失,加上電子股7月營收表現較預期樂觀,顯示傳統旺季效應依然存在,吸引買盤回籠,上周五台股由電子領軍,終場上揚184點、漲幅2.63%,在亞股中居冠,收7,209點,成交值1,287億元,周線翻紅。

投信法人表示,美元近期走強,導致新台幣連續九個交易日走貶,上周五盤中更一度大貶逾3.5角,新台幣貶值有利出口產業,尤其電子產業直接受惠最深,是電子股成為買盤焦點;若從盤面觀察,電子類股漲幅逾2.5%,成交比重突破七成,有利台股反彈走勢延續。

外資交易室主管指出,新台幣對美元走貶,因外資大量匯出資金,按常理將形成台股失血而大跌,但對照盤面來看,市場反而朝向對出口導向的電子股有利方向解讀,顯示台股跌到此一階段後,投資人信心已有逐漸恢復的跡象。

法人指出,在新台幣貶值效應下,電子股當是大盤此波反彈要角,操作面上,短多應以電子為第一優先;配合與國內電子股連動性較大的費城半導體周五狂漲,有助電子繼續上攻,除可注意大型權值股外,營收表現亮眼的中小型電子股,也值得留意。

 

【2008/08/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8月台股基金績效 電子最佳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sep/2/today-e8.htm 

自由時報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8月台股上漲22.05點,可說是平盤表現,但有多達14檔基金單月績效漲幅達5%以上,並且大多是持有電子股為主的基金,投信法人指出,8月電子股表現強勢,躍居盤勢主流,使得以電子科技為主的股票型基金績效相對亮眼,預期此態勢可望延續到9月。

8月台股基金排名第四的台新投信總經理沈文成分析,8月金融和傳產不佳,金融股除持續受到二房風暴外,又傳出洗錢疑雲案等,傳產也在原物料價格下跌下,表現疲弱,只有電子股表現相對亮眼。

至於電子股表現是否會延續到9月,旗下三檔股票型基金8月漲幅都在5%以上的聯邦投信,其副總經理暨投資長黎方國認為,第三季仍看電子股表現。他說,台股自今年5月20日登上高點後,至上週五回檔幅度為22.3%,融資餘額減幅卻高達28.7%,籌碼面乾淨;並且出現窒息量、月乖離率-16%等,顯示台股已經處在築底區;隨傳統電子股旺季到來,雖然今年電子股下半年成長力道不如往年,但也是全年的最旺季。

沈文成也指出,新台幣匯率趨貶,市場傳出央行守住31.5元價位意願不高,顯示央行近期可能以「緩慢貶值」心態看待目前走勢。新台幣貶值有利電子出口產業,且提升毛利率,電子股雖然傳出旺季不旺,但也不淡,因此,9月仍看好電子股。

不過,沈文成強調,由於漲時沒量,顯示市場追價意願不高,因此,除非市場有大利多,外資回補,才有大行情;黎方國認為,台股可能要到11月才會有大行情,以今年高點9,309點下跌到6,708點,總計下跌約26,00點,就黃金切割率0.618、0.5、0.382觀察,台股11月應該有中性反彈。





九月底前 6708?7500震盪整理

  • 2008-08-31
  • 工商時報
  • 【曾萃芝/台北報導】

     台股上周反彈登上7,046點,美股上週五雖大跌,但永豐金證券副總柯孟聰及保誠投信股票投資暨研究部協理陳翠芝認為,台股9月底前行情應該屬前波低點6,708到7,500-7,800點間箱型整理,但第三季台股挑戰8,000點以上機率蠻高的!

     柯孟聰與陳翠芝均認為,11月5日美總統大選,有機會展開大選行情!陳翠芝分析,以美國去年13次選股經驗來看,平均上漲機率有5成,所以9及10月上漲機率頗大,雖然漲幅不見得大,但至少平穩,美股帶動台股攻堅機率頗高。

     陳翠芝認為,台股9月底前,可望位於6,708-7500點間盤整,上檔7,400點季線壓力頗大。總體面,下半年投資氣氛較上半年轉佳!

     近期法說會中,釋出對下半年季節性旺季的樂觀看法,加上原物料下跌,通膨壓力紓緩,民眾終端產品消費能力可以回溫,總體面消息是正面的,但10-11月鋪貨旺季會不會出現,還是要繼續觀察。

     陳翠芝說,此波融資減肥幅度超越大盤跌幅,有利守住底部,尤其上周二出現607億元的低量,凹洞量出現,以經驗法則,低量出現,低點要破機會較小,而且未來一個月上漲機率統計達62%。

     主計處雖下修GDP到4.3%,但台股目前股價淨值比(P/B)仍處低檔,目前應該是萬事具備,只欠「量能擴大」東風!

     陳翠芝認為,電子類股仍是攻堅主軸,除美NASDAQ指數比道瓊及S&P指數強很多外,台幣貶值有利電子出口上半年匯損,下半年可能不會出現;原物料下跌,電子股成本下降,加上傳統旺季來臨,電子股領軍上漲機會就很大!

     陳翠芝建議,低價NB如EeePC還會是市場當紅趨勢,手機相關零組件及中小尺寸面板,以上族群值得注意。

     大陸過去因環保考量,PCB族群很多小廠都關掉,過去供過於求狀況轉佳,目前本益比已經壓得很低,值得逢低擇優著墨。太陽能族群在長期環保趨勢下,即使油價回跌,但長多格局不變!

     柯孟聰則表示,9月底前,台股可望位於6,708-7,800點間整理。7月以來打出的6,708、6,809、6,837點的三重底有機會形成,中級反彈可望展開,上檔有機會挑戰半年線8,073點位置!

     柯孟聰說,半年報目前公佈數字看起來都不錯,愈後公佈的財報地雷需小心。

     遺贈稅等稅制改革後續可望實施,過去台股10年外流估有11兆元資金,可望鮭魚返鄉回流;現金股息近兆元即將在第三季撥出,均將有效挹注台股資金動能!

     柯孟聰建議布局財報轉佳的電子族群,包括NB、NB零組件,面板及面板零組件類股;傳產鋼鐵股、二線塑化股及持股量販店的通路股,屬於節衣縮食概念股,在景氣不佳中,也值得擇優著墨。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是早已經可以預料到的結果,但是看到這樣的統計出爐,還是不免感嘆,國內代銷業者從年初不斷對消費者洗腦,說今年是奧運年,中國崛起會帶動亞股,亞洲地區會像香港一樣,股匯大漲。
  事實證明,在通膨外加次貸的利空之下,中國的物價飆漲,經濟成長率出現下降,中國根本不是投資專家口中的萬靈丹,亞股,沒有像拉美股市有原物料的加持,自然會走弱。或許大家都被理專、廣告華麗的詞藻所蒙蔽了。
  等到報紙出現空頭、熊市等字眼時,股價早就已經跌了一大段,要停損?還是要續抱?這個問題是投資人自己的難題,絕對不會是理專的。

 

今年以來 亞股基金全賠
【聯合報╱記者許韶芹╱台北報導】

油價再度上漲,美國消費支出減少,戴爾電腦財報不如預期,美股回檔,拖累亞股昨天烏雲密布。今年以來亞股「熊氣沖天」,國內29檔亞股基金全軍覆沒,年初至今檔檔負報酬。

美國7月分消費者個人支出創下近4年最低水準,加上油價蠢蠢欲漲,市場信心全數潰堤,昨天亞股摔得鼻青臉腫,其中南韓重挫4%,指數一口氣跌到去年3月以來新低點,上個月兌美元重貶6%以上的韓圜,昨天持續低迷,台、陸股跌幅也都在3%以上,災情慘烈。

今年以來亞股在三大新興市場中表現敬陪末座,根據統計,外資已連續15周賣超亞股,年初至今亞股失血727.34億美元,這是近8年來外資首度在亞洲上演規模如此龐大的撤退潮。國人最愛的亞股基金同樣臉色鐵青,今年以來29檔平均績效為負28%。

新加坡大華銀投顧研究部主管林鴻胤分析,新興亞洲向來就是外資的最愛,全球景氣不佳時,理當被當作巨額提款機。他觀察各主要新興市場周K線圖,目前只有拉美還勉強處於上升趨勢線附近,亞洲、東歐都跌破上升趨勢,且上檔套牢賣壓沉重,不易出現V型反轉。

匯豐聚富積極平衡基金經理人賴安庭卻樂觀認為,南韓及印尼、菲律賓、泰國、印度、越南等經常帳較差國家,未來12個月遠期匯率均呈貶值趨勢,顯示外資傾向減輕投資比重。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家小心了,前一陣子媒體說匯率貶值有利出口,事後驗證看看,根本是經不起考驗的講法。今天有一個重量級指標跌停,讓人心驚──鴻海,這檔外資持股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公司,如果外資依舊賣不停,鴻海的股價可能在今年下半年會看到兩位數。

  這一檔的重挫,可視為一葉知秋。如果連這麼會cost down的企業,都不能倖免於這場不景氣,台灣經濟的未來,可能得要保守看待。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會期待政黨輪替以後的新政府行情。但是,很殘酷的說一句,請把投資跟您的政治傾向分開來吧!總體經濟可是不管哪一黨執政的。全球大環境欠佳,就是得要花時間復原。次貸看起來就是沒有結束,不要以為美國已經復原了,其實現在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操之過急的結果,就有可能被套牢。不管買股票、買基金、買投資型保單,通通都一樣。只要有錢,被套牢永遠有機會。積極理財的結果,就有可能造成反效果。

  這段時間該休息就休息,想花錢享受就好好計劃怎麼使用,把錢賠掉,是我認為最不好的"花錢方式"。現階段的台股,看看就好,別急著搶反彈,風險真的太高了。
  
  另外提一下吉祥全吧,這檔原來叫做訊碟(迅速下跌?)的公司,改了名以後好像沒有比較好耶,曾經挾籌碼優勢,飆漲過一段時間,現階段連財報都不願意交了,加上之前的歌林、仕欽,今年出問題的公司還真是不少啊。



外資出走 淨匯出金額近4周台灣最高

外資資金持續流出亞洲市場,據花旗環球證券統計,到上周三為止的一周,流出亞洲除日本外市場的資金達2.51億美元,為過去四周來的一半比重。其中,台灣流出的資金為1220萬美元,次於印度和新加坡的5590萬、2700萬美元;不過,累計近四周來的金額,台灣卻排名第一,流出1.15億美元。

雖然9月股市投資氣氛隨著傳統旺季行情來臨,已略顯改善,包括摩根士丹利、瑞信證券等外資券商,於亞股策略報告中,都陸續看好中國和香港股市下半年的反彈行情,花旗環球證券則指稱,亞股熊市已經走了一半。這些看法,慢慢營造市場復甦的信心。

然而,從基金經理人的動態卻顯示,亞股基金遭到投資人贖回的壓力當未減輕。花旗上周統計指出,外資資金持續流出亞洲,印度和新加坡流出的金額各達5590萬、2700萬美元,居冠。其次是台灣的1220萬美元,與馬來西亞、泰國的1210 萬、1200萬美元不相上下。

【2008/09/0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半年報失望 鴻海家族股價低頭

鴻海家族 (2317)半年報全部出爐,除了群創 (3481)之外,鴻海家族成員,單季、上半年的獲利全都衰退,鴻海單季每股獲利並創下近十季以來新低,引發今日鴻海股價跳空跌停開出,家族成員鴻準 (2354)、廣宇 (2328)、建漢 (3062)全數跟著亮跌停,僅群創 (3481)在跌停上掙扎。

鴻海家族五檔成員股跳空重挫,高掛跌停,單一日市值即跌掉約1050億元,其中鴻海一日市值即跌掉近800億元最多。

鴻海家族一向是績優股的代表,但上半年業績揭曉後,鴻海家族繳出的成績單令人大出意外,今日外資發出降評報告,傳出外資法人今日一早盤即下令狂殺鴻海,法人跟砍,鴻海家族成為空頭指標,今日全數亮燈跌停外,並帶動外資法人大砍電子權值股,電子類股今日成為空頭重陣。

法人表示,目前大盤看電子,電子看鴻海,今日鴻海跳空跌停以149元創下波段新低,今日雖跳空跌停,全場幾乎沒有打開,但今日成交量卻較上周五增加,顯示,是帶量殺低。今日鴻海跌停委賣張數高達2.2萬張,顯示,等著跌停高掛賣出鴻海者眾。

受全球景氣低迷、富士康控股上半年獲利大幅衰退56%,影響母公司鴻海認列金額幅衰退。由於轉投資的富士康,鴻海持有的比重高達76%,而在鴻海上半年合併投資收益亦因此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4%。鴻海第二季稅後純益119.34億元,較第一季大幅減少25.7%,上半年毛利率4.26%,低於外資預估,並較去年同期衰10.4%,是鴻海近年來首見的獲利負成長,每股稅後純益3.78元。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自今年年初一直對景氣看法保守,在今年股東會6月份,正當其他企業老闆看好下半年景氣時,郭台銘亦維持年初保守看法的基調。 




觀則站》這藍燈是唯一一顆?還是第一顆?

經建會日前公布7月份景氣對策燈號,出現了SARS風暴以來首見的藍燈,反應出當前經濟環境的嚴峻,相對於台股,面臨經濟基本面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加上近期資金動能明顯萎縮,投資人在策略上可能能採取更為謹慎的態度。

雖然有人認為景氣對策信號是落後指標,當藍燈出現,代表景氣已經落底,而股市往往是提前反映景氣變化,因此有機會築底反彈。觀察過去的統計可以發現,指數在1-3個月以內,下跌機率仍大於上漲機率,但6個月則是上漲機率大於下跌機率,因此投資人可以在藍燈出現時進行中長期的投資佈局。

不過,當第一個藍燈出現時,是否就代表景氣已經落底?根據經建會資料顯示,景氣對策信號曾經從1981年9月以後連續出現了19個藍燈,是有統計資料以來最長的一次藍燈時期;而同一時段的經濟成長率表現,經濟成長率從1981年第三季的6.94%開始反轉向下,第四季降至5.82%,1982年第一季更直接摔落至3.80%,一直到第三季的3.13%才落底。

如果把時間拉近一點,2000年的全球科技泡沫破裂,也讓景氣燈號從2000年12月開始連續出現了15個藍燈,一直到2002 年3月才出現黃藍燈,這也是藍燈延續第二長的時間;對照經濟成長率走勢,從2000年第三季的6.46%開始反轉,第四季降至3.57%,2001年第一季為0.61%,第二季更出現3.62%的負成長數字,一直到同年第四季負成長1.48%才落底。

這次我們把台股走勢也納入觀察,大盤指數在2000年2月創下10393.59點的歷史高點,之後開始一路往下走,在景氣出現藍燈的12月,當時台股的波段高點5403.14點,之後指數仍一路向下修正,一直到2001年9月的3411.68波段最低點才落底,10月開始反彈。

從資料可以看出,雖然2000年2月之後的重挫,主要是反映當時政黨輪替後政局動盪等非經濟因素,但全球科技泡沫仍進一步加重了台股的跌勢,景氣燈號也許是股市的落後指標,但兩者的關係也確實密不可分。

至於七月份的這一顆藍燈,是曇花一現?或只是開始?投資人可以從景氣對策信號的編製指標中觀察,在九項指標中,和台股資金動能最密切的貨幣供給M1b指標,從6月就出現3.4%的負成長,7月的負成長更達到5.7%,這除了反映出股市交投低迷外,也拖累了景氣對策信號。

【2008/09/0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吉祥全今天不交財報 將被暫停交易

今日為上半年財報繳交最後一天,吉祥全(2491)如果未完成上半年財報繳交,將被暫停交易,若繳交財報淨值呈現負數或被會計師出具否定意見,將面臨下市命運。台灣證交所今日證實截至中午為止,吉祥全的確未交半年報,若下午仍未送件,依營業細則規定,最快下周一實施停止買賣處分。據了解,雖然暫停交易,但吉祥全將因此爭取到將近8個月免於下市的談判時間。

吉祥全因遭投資人保護中心求償,二審敗訴,第二季要預先提列25.6億元損失準備金,以吉祥全目前淨值19.29億元來看,半年報淨值恐呈負數,出現下市危機。據了解,為了免於下市,吉祥全選在繳交財報最後一天前夕登報,呼籲目前股東一起同心協力向投保中心尋求和解的可能,同時也可能選擇延後遞交半年報,用6個月內暫停買賣的期限,「以時間換取空間」,爭取和投保中心談判和解的可能。

台灣證交所表示,投保中心向吉祥全公司及5位董監事連帶求償25.6億元,但五位董監事均已滯留海外,求償標的僅剩公司而已,但目前投保中心已和承銷券商達成七、八千萬元的和解金,若這段期間內吉祥全與投保中心能達成和解談判,淨值若能免於負數,隨時都可以補交財報,並有機會恢復交易。

【2008/09/01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資料日期:97/09/01 集 中 市 場
  投 信 外 資 自營商

境內
外國機構

境外
外國機構

境內外僑

境外外僑

合計

買進(億) 17.97 0.00 155.80 0.29 9.02 165.11 26.49
賣出(億) 28.54 0.05 278.05 0.20 25.48 303.78 34.72
買賣超(億) -10.57 -0.05 -122.25 0.09 -16.46 -138.67 -8.23
全部總計 -157.38億


資料日期:97/09/01 店 頭 市 場
  投 信 外 資 自 營 商
買進(億) 2.40 2.30 3.50
賣出(億) 2.23 3.21 2.86
買賣超(億) 0.17 -0.91 0.64
全部總計 -0.10億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說是百般不願見到這樣的結果,
不過也只能接受了。
建仔,明年繼續加油吧!
不要再受傷了,不然不利跟球團談長約啊。



再見建仔英姿 等明年了
日前雖然已脫掉保護靴,不用再拄著拐杖走路,但依照建仔目前復健的進度來看,即使洋基隊打進季後賽,也來不及回到球場。
圖/本報資料照片

想要欣賞「台灣之光」王建民投球英姿的球迷,只能等明年球季再說了。

王建民能否趕在今年例行賽尾聲甚至季後賽傷癒歸隊,一直是台灣球迷關切的話題。「建仔」昨天首度鬆口表示,日前雖然已脫掉保護靴,也不用再拄著拐杖走路,但依照復健的進度來看,即使洋基隊打進季後賽,也來不及回到球場,「本季應該是報銷了」。

熬過兩個月拄著拐杖的日子,建仔昨天現身在洋基球場,右腳的保護靴已脫掉,也能用雙腳自行走路,但仍有些不自在。他說:「右腳感覺有些不舒服,可能是太久沒有著地,不過能恢復正常走路,還是感到很開心。」

建仔最近也開始進行手臂的重量訓練,但依照目前的復健進度,即使洋基打進季後賽,他本季重返球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建仔說:「最理想的狀況下,我大概要一個月後才有可能上場,更何況球隊也希望我百分之百復原後再回到球場。」

「明年我會以更好的表現,回報大家對我的支持。」建仔對於自己本球季報銷感到很失望,不過他還是很感謝台灣球迷的關心和支持,「今年我會把腳傷趕快養好,並以最佳狀況迎接明年球季挑戰,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

被問到中華棒球隊在北京奧運的表現,建仔表示,希望中華隊更加努力,輸了就輸了,不要再想了,反正下次再找機會討回來。

事實上,洋基今年晉級季後賽的希望也愈來愈渺茫,昨天在主場迎戰藍鳥隊,打完前6局還以6:2領先,不料最後卻以6:7敗下陣來。使得洋基戰績72勝63敗,落後美聯東區首位的光芒隊11.5場勝差,也落後美聯外卡首位的紅襪隊7場勝差。

【2008/09/01 聯合報】@ http://udn.com/



哈勒戴好投 藍鳥二連勝洋基
【聯合新聞網/台北訊】

 

哈勒戴今天發揮他生涯對洋基防禦率只有2.92的功力,在洋基主場先發七局只失2分,率領藍鳥以6比2獲勝,讓洋基在主場苦吞2連敗。

 

藍鳥打線在首局就展開猛烈攻勢,一出局後二壘有人,中心打線三四五棒連續對派提特擊出安打,一口氣就攻下3分。二局上羅倫轟出本季第8號全壘打,藍鳥取得4比0領先。

 

近幾場比賽被觀眾噓到爆的A-Rod,在四局下半終於轟出一支陽春砲,這是他本季第29號全壘打,與他上一次擊出全壘打時已經相隔11場。六局下半留著漂亮鬍子的吉昂比也打出本季第28號紅不讓,洋基追成只落後2分。

 

七局上一人出局,藍鳥又連續擊出3支安打攻下1分,洋基教頭吉拉迪跟昨天一樣又是半慢拍換投,而且中繼的維拉斯一場就投送暴投,藍鳥輕輕鬆鬆再得1分,最後就獲得這場比賽的勝利。

 

 

在拿下這場勝投之後,哈勒戴本季的戰績成為17勝9敗,防禦率維持在2.69。他在開幕戰對王建民吞下敗投之後,接下來對洋基的4場比賽全都拿下勝投,36局的投球只有10分責失,對戰防禦率2.50,比遇上其他所有球隊的成績還要好。

 

派提特6.1局投球被打出10支安打,失分6分都是自責分,也吞下本季第11敗。張伯倫已開始進行投球練習,並且將隨隊參加接下來的客場比賽,他說已經準備好了,不過洋基還沒有公佈他明確的出場時間。

 

【2008/9/1 聯合新聞網】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南韓在奧運棒球項目封王?對,沒看錯,南韓真的封王了。

  南韓的國民英雄李承燁真的在準決賽、決賽成為英雄,預賽表現不佳的李承燁,在最後兩場比賽都擊出關鍵的兩分全壘打,幫助南韓拿到兩場重要的勝利。這次南韓不髒了,在奧運棒球項目裡面,贏的乾淨俐落,連我這個對南韓沒有太多好感的人,都打從心裡佩服。這支只以南韓國內職棒為班底,外加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李承燁的南韓隊,的確給了棒球迷耳目一新的感覺,全勝奪金,尤其是對日本兩勝,對古巴也兩勝,才更讓人驚奇。
  
  南韓人創造了屬於南韓的驚喜,中華棒球隊呢?不忍苛責的結果,就是一再的失落。加油吧!中華隊!



再見雙殺 南韓棒球全勝封王
【特約作家LEO】

 

北京奧運棒球冠軍戰,延續美國、日本銅牌戰的基調;雖然砲火更顯零星,南韓擊出4支安打,古巴也只有5支,但基本上仍可說是以全壘打決勝負。雙方鏖戰9局後,南韓以3:2擊敗紅色閃電古巴,獲得奧運參賽史上首面,或許也是最後一面棒球金牌。

 

南韓先發陣容為:一棒李鍾旭(中外野手)、二棒李容奎(右外野手)、三棒金賢洙(左外野手)、四棒李承燁(一壘手)、五棒金東柱(三壘手)、六棒李大浩(指定打擊)、七棒高永民(二壘手)、八棒姜珉鎬(捕手)、九棒朴鎮萬(游擊手);投手:柳賢振。

 

古巴隊先發陣容為:一棒Giorbis Duvergel(中外野手)、二棒Hector Olivera(一壘手)、三棒Michel Enriquez(三壘手)、四棒Frederich Cepeda(左外野手)、五棒Alexei Bell(右外野手)、六棒Yuliesky Rurriel(二壘手)、七棒Alfredo Despaigne(指定打擊)、八棒Ariel Pestano(捕手)、九棒Eduardo Paret(游擊手);投手:Norberto Gonzalez。

 

南韓派出先前完封加拿大的韓華老鷹隊三振王柳賢振先發,希望2006年才加入韓國職棒的柳賢振能為南韓拿下這場最重要的勝利。而面對古巴先發投手岡薩雷茲(Norberto Gonzalez),南韓一局上半即出現攻勢:二棒李容奎安打上一壘;二出局後,李承燁揮出2分打點全壘打。但一局下,古巴三棒恩尼奎茲(Michel Enriquez)也以陽春砲還以顏色。一局結束時,比數2:1,南韓領先。

 

二、三、四局,雙方僅有南韓金東柱靠著古巴三壘手恩尼奎茲失誤站上過一壘壘包。五局下半,德斯佩尼(Alfredo Despaigne)擊出二壘安打。六局下半,南韓獲得2次四壞球保送。但都無法得分。

 

七局上半,南韓攻勢再起。二出局後,朴鎮萬擊出一壘安打,李鍾旭獲四壞球保送。李容奎適時擊出二壘安打,將比數拉開至3:1。但古巴緊追不捨,七局下半藉貝爾(Alexei Bell)的全壘打,緊咬住1分差距。直至九局上半,南韓均無法添加保險分,古巴八局下半由佩斯塔諾(Ariel Pestano)擊出1支一壘安打,但也後繼無力。

 

九局下半,古巴最後反攻機會,首棒打者奧利裴拉(Hector Olivera)即揮出左外野一壘安打,並藉恩尼奎茲犧牲短打站上得分位置。然後柳賢振接連保送了兩位打者。這時南韓調上鄭大炫來面對一人出局、滿壘的危機。結果古利爾(Yuliesky Rurriel)擊出游擊方向滾地球,遭到雙殺。終場南韓便以3:2勝出。

 

南韓曾於2000年雪梨奧運獲得銅牌;本屆賽事與中華隊一樣,都是在八搶三資格賽中獲得參賽門票。但原本不被視為奪金熱門的南韓,自預賽起一路過關斬將,迭創驚奇。回顧這趟奪金驚異奇航,預賽:vs.美國8:7、vs.加拿大1:0、vs.日本5:3、vs.中國1:0、vs.中華9:8、vs.古巴7:4、vs.荷蘭10:0;準決賽:vs.日本6:2;本戰再以3:2擊敗古巴封王。總計9戰全勝,奪金全無僥倖。

 

【2008/8/23 聯合新聞網】




失意古巴 銀牌塞褲袋

 

【聯合晚報╱記者陳宛晶/綜合報導】

 

 

當古巴球員在頒獎台上領到他們的銀牌時,大多數球員是低垂著頭,任憑手中的花束垂落,他們肯定是昨晚五棵松棒球場裡最失意的一群。

 

南韓笑著捧獎牌合照,披著國旗繞場感謝球迷,美國對銅牌雖不是太滿意,但球員仍開心在場內拍照留念。唯獨古巴不見喜悅神色,收到獎牌後便默默步出球場,幾位球員伸手拿下掛在脖子上的銀牌,中外野手杜維赫爾直接把獎牌塞進褲子後面的口袋。

 

35歲的終結者拉佐說:「我才不想留著銀牌,這是我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我是來拿金牌的。」拉佐四度參加奧運,總共帶回二金二銀,他失望說:「我們盡了最大努力,但不幸缺乏攻擊火力,兩支全壘打都是陽春砲。」

 

九局下,年僅24歲的戈列爾敲出再見雙殺,古巴錯失滿壘、一出局的反撲機會,他賽後難掩自責,躲在一旁偷偷掉淚。

 

古巴失去這面金牌的沉重不難想見,畢竟2012年倫敦奧運確定沒有棒球項目,拉佐最擔心古巴沒有機會在奧運場上復仇,他說:「如果這是奧運的最後一場棒球比賽,我想這是很讓人悲傷的。」

 

但按昨天到美日銅牌戰現場觀戰的國際奧委主席羅格的發言來看,如果棒球想在2016 重返奧運賽場,除非是大聯盟同意放行球員參賽,古巴要重返榮耀實非易事。

 

【記者王翔/綜合報導】

 

奧運棒球結束,各國棒球進入新的階段,明年三月世界經典賽很快就來臨,金牌南韓希望趁勝追擊,日本、古巴和美國都想討回顏面,還有多明尼加、波多黎各、委內瑞拉、墨西哥等沒有參加奧運的國家,更想在經典賽展現實力。

 

金卿文監督帶領南韓拿到金牌,聲望如日中天,支持他繼續統領金牌部隊進軍經典賽可能性很大,屆時在美國大聯盟的朴贊浩、秋信守、柳在國、白嗟承等再入隊,大聯盟都認定南韓將挾奧運金牌氣勢再攻取經典賽冠軍。

 

日本星野仙一監督是否會因兵敗下台,九月初就會有結論,不過目前有不同聲音,要求星野在經典賽雪恥,考量距明年三月的整軍時間較短暫,星野至少在過去一年半具整合的作用,比換帥更有利日本衛冕;另一種聲音就是換帥,目前按字排輩,樂天隊監督野村克也被視為最合適帶兵出征。

 

美國隊在2006年第一屆經典賽沒有進前四強,以及奧運只得銅牌,明年必以冠軍為目標,其中含有多層意義,至於由誰領軍,奧運隊總教練強森一直都是大聯盟名教頭,很可能繼續執掌國家隊兵符。

 

【2008/08/24 聯合晚報】



李承燁高麗棒 敲碎日本夢
【聯合報╱記者婁靖平/綜合報導】
南韓隊昨天在棒球四強賽擊敗日本隊,最後一任投手尹錫敏(左)與捕手姜王民鎬激動相擁。 (路透)
8年前的雪梨奧運,日本棒球隊的得牌夢被南韓「國民打者」李承燁敲碎,沒想到8年後的奧運,日本再度敗在他的棒下。

南韓昨天靠李承燁的兩分砲超前,帶動一波大局攻勢,終場6:2擊敗日本,以8連勝的氣勢,挺進本屆奧運金牌戰。

雪梨奧運預賽,南韓、日本打到延長賽十局,南韓靠兩次失誤攻下致勝分,7:6獲勝,李承燁在那場比賽首局轟出兩分砲。

銅牌戰日韓再度對決,前七局雙方掛零,八局下又是李承燁發威,從松土反大輔手中敲出二壘打攻回兩分,終場再以3:1獲勝,南韓帶走銅牌,首度在奧運奪牌。

今年奧運預賽,李承燁表現並不搶眼,沒想到少了「心腹大患」的日本,依然沒能扳倒南韓;預賽對決在九局失守,單局被攻下3分,終場再以3:5輸球。

昨天的四強準決賽,日本在前三局取得兩分領先,南韓則在四、七局各搶回1分扳平,八局上打完雙方仍僵持不下。

八局下日本換上岩瀨仁紀救援,先被李容圭敲出安打,1出局再遭李承燁「毒手」,一棒掃成全壘打,南韓攻下超前兩分。

之後南韓再靠金東柱、姜王民鎬安打及日本外野手佐藤隆彥的致命失誤再拿兩分,大勢至此幾近底定;南韓在奧運與日本的對決拿到4連勝。

效力日職巨人隊的李承燁,奧運前一直在巨人二軍養傷,但堅持要為國家隊效力參加奧運。現在他再度成為「抗日英雄」,李承燁賽後說:「我要向日本球迷和球員說聲對不起。」

日本監督星野仙一賽後很有風度和李承燁握手,並在記者會上表示,「以後不能再說南韓是弱隊了」。

近幾年南韓在亞錦賽對日本輸多勝少,但在其他國際賽都能討回面子,最近一次是2006年的世界棒球經典賽,接連在預賽、8強複賽獲勝。

當年南韓也是挾著連勝氣勢挺進經典賽4強,不過卻在準決賽第三度對決日本時踢到鐵板,0:6輸球,失去爭冠機會,昨天總算成功復仇。

【2008/08/23 聯合報】




國際奧會主席:京奧無與倫比
【中央社╱北京二十四日綜合外電報導】

歷經十六天競技後,北京奧運會今天劃下句點,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侯格正式宣布中國首度主辦的奧運會閉幕時讚揚表示,「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奧運會」。

八月八日揭幕的北京奧運會,地主國中國隊總共奪得五十一面金牌,凌駕美國的三十六面金牌以及俄羅斯的二十三面金牌,成為新體育超強。

這些獎牌也是龐大里程碑,展現中國已全面崛起成為全世界政治和經濟超強。

這是侯格擔任國際奧會主席以來的第二個夏季奧運會,他在「鳥巢」國家運動場舉行的華麗閉幕儀式上表示,透過北京奧運會,「世界更了解中國,中國也更了解世界」。

侯格說:「新的奧運明星誕生了,昔日奧運明星再度讓我們驚嘆。我們分享他們的歡笑與淚水,他們的才華讓我們訝異,我們將會長久銘記在此見證到的輝煌成就。」

侯格表示,「今晚在場的每一位運動選手,你們是真正的楷模,你們充分展示了體育的團結力量,來自衝突國家競技選手的熱情擁抱,鮮活展現了奧林匹克精神。希望你們回國後,讓這種精神生生不息。這是一屆真正無與倫比的奧運會!」

侯格又說,「依照傳統,本人宣布第二十九屆奧運會閉幕,我呼籲全世界年輕人四年後齊聚倫敦,慶祝第三十屆奧運盛會。」

在閉幕式開始後不久,競逐三百零二面金牌的兩百零四個參賽國家與地區的運動選手,自運動場各方向湧入會場,選手們熱烈彼此擁抱,拍照留念,與八月八日開幕式井然有序進場情況,形成強烈對比。

今天稍早前舉行的本屆奧運最後一項賽事男子馬拉松,侯格親自頒發金銀銅牌,由肯亞選手瓦吉魯奪得金牌。

隨後進行閉幕式的會旗交接重頭戲,現場降下奧運會旗,北京市長郭金龍先將會旗交給侯格,侯格再將會旗遞交給倫敦市長強森,象徵北京奧運結束,倫敦奧運起跑。

接著由倫敦安排八分鐘表演,歌手蕾歐娜和英國老牌搖滾樂團「齊柏林飛船」吉他手吉米佩吉,一同演唱七零年代經典名曲「Whole Lotta Love」,知名足球明星貝克漢也現身,一腳將足球踢入人群。

燃燒了十六天的北京奧運會聖火其後緩緩熄滅。



鳥巢聖火熄 貝克漢起腳…下屆倫敦見
【聯合報╱編譯林沿瑜╱綜合報導】
北京奧運昨晚舉行閉幕式,祥雲彩帶從鳥巢中心飛向天際,場邊煙火相互呼應。
特派記者周永受、美聯社
十七天的北京奧運落幕、「鳥巢」的聖火熄滅,從今天起,四年後倫敦奧運的準備工作將成為世人關注的焦點。

從本月八日的京奧開幕典禮起,這個十三億人口的地主國帶給世界陣陣驚嘆,昨晚在多明哥、宋祖英「愛的火焰」唱出最終一曲後,中國大陸帶著史無前例的五十一面金牌、一百面奧運獎牌,以及不惜代價、辦好北京奧運的印象,走進世人的記憶,寫進奧運的歷史。

英國足球明星貝克漢在京奧閉幕式中現身,大腳一踢,把大家帶向四年後的倫敦奧運。
歐新社
閉幕式上,兩百零四個國際奧會會員國選手們手持攝影機、相機進場,各項表演節目呈現東道主謝謝客人、「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的氣氛,身上綴滿LED燈的舞者婆娑起舞、高空連續焰火再度照亮北京夜空。

王力宏領銜唱出「我愛北京」,「鳥巢」的主人以愉悅的心情將國際奧會會旗,轉交給四年後的東道主倫敦,倫敦市長強森則由代表倫敦的雙層紅巴士邊,踏著「小摺」自行車輕鬆而過,英格蘭足球明星貝克漢一腳踢出足球,再把世人焦點帶到英國人最自豪的運動。

國際奧會主席羅格昨天表示,希望二○一二年倫敦奧運能超越北京奧運,但不是在硬體建設的華麗以及大量的人力使用,而是發揮倫敦本身的多元文化價值,以包容、公平競爭創造另一個奧運門檻。

羅格在北京奧運的最後一場記者會上似乎意有所指,他對北京籌辦此次奧運的成果相當滿意,「很清楚地,中國已經把(奧運的)門檻立得非常高了。」不過他建議,倫敦應該把奧運的門檻設得更高。

下屆主辦城市英國倫敦以展演巴士搖滾風格帶動熱鬧氣氛。
特派記者周永受/北京傳真
羅格說,倫敦是發明現代運動、將規則法典化,以及將「公平競爭」價值引入各項運動的國家,這樣的價值必須建立在倫敦的每一個角落;此外,種族、文化、宗教的多元也都是倫敦可以利用的資產。

相對的,「自由多元」卻是北京奧運最受爭議的部分。首先,中國官方原本明言,抗議示威可以經由事先申請而適度開放,但七十七個申請案卻無一通過;其次,中國政府原同意解除網路管制,但後來跳票,導致部分網站仍被封鎖,這些都被外界認為是京奧的遺憾。

羅格或許意有所指,但倫敦舞者在「鳥巢」上的表演傳達了簡潔、輕快的步調,奧運籌組委員會主委寇爾更承諾,「倫敦將會是有趣的」、「我們將致力營造一個派對的氣氛」。

【2008/08/25 聯合報】



michael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